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帕金森为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强直以及姿势平衡障碍。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系指出现在腿部的不适感导致难以控制的移动下肢的冲动,多发生在夜间并由此而产生睡眠障碍。早在19世纪,《震颤麻痹》一书中就已首次提出帕金森病患者在夜间会出现频繁的肢体运动。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帕金森病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姿势平衡障碍 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
  • 简介:目的探讨烟雾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鲁西南地区103例烟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结果103例患者中以脑出血表现为主的有43例,以缺血症状为主的有55例,以反复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表现的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例,产前子痫1例,1例儿童以溶血性贫血为首要表现,发现动脉瘤6例,单侧烟雾15例。103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家族史,11例钩端螺旋体试验阳性,4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结论烟雾临床表现多样,以缺血症状为主,烟雾发病与甲亢、钩端螺旋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烟雾病 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药物对肝脏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120例使用传统抗精神药,120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进行入院及用药一个月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检查封比,并进行统计学检验,比较使用药物前后及两类药物之间肝脏转氨酶有无统计学改变。结果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LT为(52.49±36.87),t=2.218≥1.96;使用传统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LT为(69.73±49.62),t=3.358≥2.5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ST为(27.69±18.31),t=1.657≤1.96;使用传统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ST为(35.56±18.73),t=3.746≥2.58。结论抗精神药物均对肝脏代谢产生影响,ALT尤为明显,但非典型抗精神药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药。

  • 标签: 传统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ALT 转氨酶 肝脏 AST
  • 简介:所有的成功都有其必然,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脑血管诊断治疗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影像技术的进步使脑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影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详细、清晰;运算速度空前提高的计算机仿佛赋予了我们聪明无匹的大脑,使我们对纷繁复杂血流条分缕析,历历分明;不断改良更新的材料则延长了我们的手臂,

  • 标签: 脑血管病学 影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现代科技 治疗学 计算机
  • 简介:肌电图(EMG)系临床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所必需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针电极肌电图,有时还需进行以下较少使用的特殊方法,如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可记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通常可以记录到1~2条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巨肌电图(macro-EMG),可记录肌肉轻收缩时整个运动单位所有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定量肌电图(qEMG),即去除多相波后计算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P)的参数以获取更为准确的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从而提高肌肉疾病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性损害的阳性率。

  • 标签: 单纤维肌电图 临床诊断 炎性肌病 运动单位电位 神经肌肉 动作电位
  • 简介:阿尔茨海默(AD)患者常合并书写障碍,认识AD患者书写障碍有助于AD患者的早期筛查。本文主要对AD不同时期患者书写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机制进行讨论,并附1例病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书写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脑-硬膜-动脉融合术(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缺血性烟雾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缺血性烟雾6例,双侧缺血性烟雾15例,病人经CTA、MRA或DSA检查证实。行双侧改良EDAS术12例。单侧改良EDAS术9例。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硬脑膜内层病理检查提示:存在炎症反应15例,未见异常6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l例。1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行DSA复查13例,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10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改良EDAS术安全、微创,治疗缺血性烟雾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缺血 脑-硬膜-动脉融合术 改良
  • 简介: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Acutemotoraxonalneuropathy,AMAN)是Feasby[1]等于1986年首先报告并命名的.此后一些国外学者曾一致认为在我国北方发生的GBS为AMAN或中国软瘫综合征(Chineseparalyticsyndrome)[2,3].目前,许多学者[4,5]认为AMAN是GBS的一种亚型.

  • 标签: 神经病 GBS 亚型 研究现状 急性运动 综合征
  • 简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LRP)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中的一员,属内吞性受体,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发挥其病理生理学效应。文章就该蛋白基本特征、与胆固醇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和AB沉积的关系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基因多态性 ALZHEIMER病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烟雾的认识。方法回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初次诊断烟雾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烟雾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伴发疾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3.6岁,女性为41.5岁,不同性别患者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患者间临床表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比例1:2.38,发病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2=4.481,P=0.034);患者起形式为缺血性卒中表现者占59.25%;本组中3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1.11%;40.74%患者合并高血压。结论本组成人烟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受累血管可以合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标签: 成人 烟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发作性睡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中医治疗本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中药 针灸
  • 简介:脑梗死急性期因受到时间窗及适应证等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药物溶栓治疗,而且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有限。超声溶栓已逐渐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溶栓、助溶治疗以及恢复期治疗。业已证实,超声联合药物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文章就超声溶栓的机制及其发展做了综述。

  • 标签: 超声 溶栓疗法 脑血管病
  • 简介:脑血管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病,也是科研和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在2009和2010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脑血管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会议秉承“努力传播脑血管诊治的前沿知识,促进脑血管诊治水平的发展,

  • 标签: 北京安贞医院 脑血管病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 人类健康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术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进行性舞蹈(HD).方法选择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内侧(Gpi)及Forel-H区为毁损靶点,治疗7例(8侧)HD患者.结果双侧手术后的患者,经随访34个月表明,患者除有一侧颈部肌群偶发不自主运动外,恢复了独立生活能力.其余单侧手术治疗后患者中,除1例外,治疗对侧肢体症状基本消失,躯干和面部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结论HDγ-氨基丁酸(GABA)传递功能降低,破坏基底节-皮质环路.毁损VL和Forel-H区,主要针对舞蹈样动作治疗.而毁损Gpi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笨拙,肌张力改变治疗有效.术中微电极检测是重要的环节,在VL检测中,发现了同患者异常运动一致的间歇性脉冲样高频神经放电,对这些点标记并毁损,疗效很好.Gpi毁损范围靠近苍白球外侧.对于HD术前和术后判定量性指标,提出了我们的标准.

  • 标签: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向手术 舞蹈病 HDγ-氨基丁酸 苍白球内侧 丘脑腹外侧核
  • 简介:2009年新春伊始,欣欣向荣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大家庭中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中华糖尿杂志》。《中华糖尿杂志》(ISSN1674—5809,CN11-5791/R)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编辑出版,2009年为双月刊,每期80面,国内外公开发行。16元/期,全年共96元。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题笔谈、专家共识、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等。现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征集文稿,内容涉及:糖尿流行学及危险因素,糖尿诊断技术与综合干预,糖尿并发症及重症监护,糖尿发病机制.患者教育与护理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糖尿病流行病学 征稿启事 创刊 糖尿病并发症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目的报告94例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初步结果.方法用Fischer公司生产的ZD定向仪,在CT扫描直接定位下确定靶点.用N-50射频仪,双极射频针插入并毁损Vim核,温度75℃,时间90s.毁损术后常规行MRI检查.结果89例一侧毁损,5例双侧毁损.震颤和肌强直缓解率达100%,但对运动迟缓无效.近期复发率6.4%.并发症:癫痫发作1.1%,嘴唇和手指麻木17.0%,暂时的轻度的构音障碍33.0%,一过性呃逆6.3%运动迟缓加重2.0%.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震颤和强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震颤的最佳手术选择方式.术后应采用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及进程.

  • 标签: 帕金森病 丘脑毁损术 PD 手术方法 丘脑 VIM核
  • 简介:南京脑血管疾病分册杂志社每年都约请专家就前一年脑血管的研究进展做一概括和总结,同时在《国际脑血管杂志》和《中华脑血管杂志(电子版)》上刊登,供两种杂志的读者了解一年来脑血管的研究动态。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分册 杂志社 电子版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