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烟酰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停用其他磷结合剂2周后,患者(血磷〉1.5mol/L)每天口服烟酰胺500-750mg,观察8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和8周患者血磷、血钙、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烟酰胺治疗4周后血磷水平、钙磷乘积和血全段甲状旁腺素明显下降,8周达到最低水平,8周后碱性磷酸酶明显减低(P〈0.05)。治疗前、后血清钙、白细胞数、肝酶、血糖和血脂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烟酰胺可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和碱性磷酸酶,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烟酰胺 肾透析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转腹膜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调查21例由血液透析转腹膜透析的CAPD患者,以分析其原因,并以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因素。结果:21例转腹膜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条件不佳占16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存活时间短,低蛋白血症影响患者预后(P〈0.01)。结论:血液透析转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是血管通路条件不佳;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尿毒症规律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高通量透析(HFD组)、普通血液透析(HD组)进行治疗。观察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变化。结果HP/HD组、HDF组、HFD组治疗前后,血清PTH水平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能更有效的清除PTH,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 标签: 尿毒症 瘙痒症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胸部正位X线成像技术检测183例MHD患者主动脉钙化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主动脉钙化组(A组)和主动脉无钙化组(B组),透析前抽血检测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并计算钙磷乘积,比较两组年龄、透析龄和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将上述指标与主动脉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和CRP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及CRP;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透析龄和血磷是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相当常见,主动脉钙化与年龄、透析龄、钙磷代谢和炎症状态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主动脉 钙质沉着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跟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透析相关的临床因素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MHD患者459例。记录MHD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治疗方式、使用肝素类型、心血管疾病、主动脉钙化情况。同期检测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碳酸氢根(HCO3^2-)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情况。使用美国Sahara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跟骨BMD测量。结果低通量透析患者较高通量透析患者BMD降低(P〈0.05),有主动脉钙化患者较无主动脉钙化患者BMD降低(P〈0.01);不同透析时间之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BMD无明显差异。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BMD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心血管疾病组与无心血管疾病组之间BMD无统计学差异。血磷及Alb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136,P〈0.01;r=0.148,P〈0.01)。女性、年龄≥60岁、低通量透析、有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92,95%C10.892—0.949)、女性(OR=0.376,95%C10.203—0.697)、主动脉钙化(OR=0.01,95%CI:0.000—0.213)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治疗方式、血管钙化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血磷和白蛋白水平在骨的生物学功能和骨的矿化过程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龄、女性、主动脉钙化可能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45例低血压MHD不能耐受普通血液透析的患者CRRT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内径(LV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与NT-proBNP下降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水平、左室质量下降水平、左室质量指数下降水平的相关性,评价CRRT治疗在改善低血压MHD患者心功能中的作用。结果45例低血压MHD患者CRRT治疗后NT-proBNP、LVD、LVID、LVPW、IVSD、LVM及LVMI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收缩压升高水平与NT-proBNP下降水平、左室质量下降水平、左室质量指数下降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后舒张压升高水平与NT-proBNP下降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RRT可有效改善低血压MHD患者心脏功能。

  • 标签: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血压 N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我院等七家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有93.2%的患者PSQI总分≥5分,患者在各方面的生存质量较低,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与生存质量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即PSQI得分越低,生存质量越高。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影响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对治疗和生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存质量 睡眠 血液透析
  • 简介: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与危重感染急救医学会在芝加哥召开的讨论会上,指出严重感染、创伤患者出现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时,都有一个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的过程,并一致建议停止使用“败血症”一词,统一使用SIRS和MODS的概念。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
  • 简介: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血液透析技术在各医院迅速发展,肾衰竭患者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对透析患者而言,治疗的目的已不再是延续生命,他们需要活得更有意义,并且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干预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科通过探索将PBL(problem—basedlearing)教学模式应用到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在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健康教育工作 PBL模式 生存质量 社会医疗保障机制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 标签: 肾透析 钙磷代谢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高血压的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氯沙坦组,安慰剂组每位患者每日口服安慰剂,氯沙坦组每位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测定BNP水平.结果: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1个月氯沙坦组BN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92.4±238.9)pg/mlVS(618.5±243.6)pg/ml,P〈0.01],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978.3±226.5)pg/mlVS(989.7±235.1)pg/ml,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MHD患者BN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氯沙坦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血液灌流器MG150对蛋白结合类毒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和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上海长征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共88例,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统计研究室提供随机化数据表分配,使用二阶段交叉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选用广泛使用的健帆HA130灌流器作为对照,A组患者先使用HA130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HD串联治疗一次,中间经过洗脱期1周,再使用MG150HP串联治疗一次;B组患者先使用MG150HP+HD串联治疗一次,洗脱期后1周再使用HA130HP+HD串联治疗。分别在2次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GEs和IS浓度,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比较新型血液灌流器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2个医院各入组44例患者;A组(n=44)和B组(n=44)两组患者治疗前除了AGEs[(285.77±107.03)ng/L比(456.89±129.10)ng/L)]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2.67±2.58)mg/L比(6.38±8.8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他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清除指数(Kt/V)、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IS、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白蛋白(albumin,Al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MG150和HA130HP联合HD治疗2h后血AGEs下降率分别26.0%为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23,P〈0.01);IS的下降率分别为51.7%和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247,P〈0.01);β_2-MG下降率分别14.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0,P〈0.01)。(3)共7例发生轻度不良事件,在2种灌流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新型血液灌流器MG150HP联合HD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蛋白结合类毒素,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硫酸吲哚酚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7~8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组)89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组)102例,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symptomratingscale,GSRS)和GerdQ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糖尿病史、吸烟史及激素或非甾体类药物用药史,记录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校正钙(correctedcalcium,cCa)、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血白蛋白(serumalbumin,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V)等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对Kt/V达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与各项指标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吸烟史、服用激素或非甾体类药物史、糖尿病肾脏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血液透析组患者具有更高的Alb、BUN水平及Kt/V值达标率。腹膜透析组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1分的发生率为83.1%,血液透析组为82.4%。腹膜透析组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4.7±4.3)分比(3.8±3.3)分;P=0.004]。腹膜透析组烧心(P=0.029)、反酸(P=0.001)和恶心呕吐(P=0.004)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GerdQ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腹膜透析组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16例(占18.0%),血液透析组8例(占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评分与BMI呈正相关(B=0.28,P=0.005)、与Hb水平呈负相关(B=-0.057,P=0.002)。结论多数透析患者具有消化道症状,腹膜透析患者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BMI�

  • 标签: 透析 胃肠道症状 胃食管反流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而炎症反应是重要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本文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与感染、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C-反应蛋白 营养指标 感染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低蛋白血症
  • 简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血液净化技术并得到普及和发展,对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做出不少贡献,但目前很多血液透析中心仅停留在延长患者生命上,对于如何控制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缺失。很多长期透析患者存在面色晦暗、皮肤瘙痒、高磷血症、肾性骨病、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我们的研究旨在阐述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及各种并发症的改善情况。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高通量透析 生活质量 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透析中心 长期透析患者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漫长,加上饮水、饮食受限,透析相关费用昂贵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抑郁作为MHD患者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MHD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透析治疗过程 终末期肾脏病 maintenance 抑郁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爿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年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依据同一部位曾留置导管2次为常规置管组,超过2次为原位换管组,其中常规置管组16例,原位换管组12例;原位换管组采取原位更换导管方式,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导管,离断并退出远心端,在原导管静脉端置入导丝后退出剩余导管。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与常规重新置管方式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曾留置导管次数、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eareductionratio,URR)、置管成功率、感染率、末次置管使用时间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常规置管组16例中,6例置管失败;原位换管组12例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经抗生素静脉治疗及局部封管后好转。统计结果显示,原位换管组在导管血流量、Kt/V值、URR、透析时间、年龄、性别上与常规置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同部位血管曾换管次数越多,末次置管使用时间越长,需要使用原位换管的可能性越大,原位换管组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置管组高(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原位换管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实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原位换管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及波动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29例血液透析患者,以住院或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以该研究人群的平均血浆白蛋白(meanserulserumin,Albmean)水平为标准,计算患者单次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Albmean的变化值即波动。以标准差SDAIbmean=√∑(xi—Albmean)。/N-1表示。使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lb—mean≤4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g/L组(P:0.037)。(2)SDA1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0g/L组(P=0.01)。(3)将患者分为4组,Alb≤40g/L+SDAl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8)。与Alb〉40g/L+SDAlbmean≤3.0g/L组比较,Alb≤40g/L+SDAlbmean〉3.0g/L组患者有3.2倍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论Albmean及SDAlbmean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当血液透析患者Albmean〉40g/L及SDAIbmean≤3.0g/L时可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肾透析 死亡 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