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估中低风险(G1~G2)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远期复发率和进展率,开展了一项704例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入组为经尿道切除术后的原发性TaG1、TaG2、T1G1和T1G2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通过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确定无并发原位癌,并通过膀胱镜检查和上尿路成像进行随访和监测。中位随访时间为64.9个月(最长120个月),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患者中,59.3%无复发.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长期随访 复发率 进展率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 简介:鹿角形肾结石是目前泌尿外科结石治疗的难题。本文探讨局麻下二F26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通过局部麻醉下二F26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89例患者,均为鹿角形肾结石行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后残留结石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2例;右侧61例,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微创治疗 鹿角形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残留结石 局部麻醉
  • 简介:由于实体瘤组织渗透性的增强和保留效应(EPR),纳米药物可以实现肿瘤靶向递送。本研究报告了1例新一代HPMA共聚物共轭吡柔比星(P-THP)的临床应用,该化合物分子大小约8nm或38.5kDa。此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肺、骨盆、股骨,甚至可能在骶骨中具有多发性转移。患者年龄60岁。2013年4月,对其开始采用亮丙瑞林和雌二醇疗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广泛转移 吡柔比星 临床应用 共聚物 多模式治疗
  • 简介: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的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上的“里程碑”。对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一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的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维持性血透患者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治疗期 相关性 发生情况
  • 简介:前期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联合新型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制剂用于晚期肾癌的疗效可能优于单药治疗的效果。本文报道了二线VEGFR分子靶向药物阿西替尼,联合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avelumab(阿维单抗).

  • 标签: 肾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阿西替尼 阿维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