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镜超声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应用范围已覆盖全消化道邻近器官。造影增强内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术以及计算机图形识别等多项无创诊断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切割针活检细胞刷检可借助细胞病理学病变进行准确定性;借助细针注射途径则可对病变进行多种药物局部注射或植入治疗。随着内镜超声设备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前景将愈加广阔。

  • 标签: 内镜超声 诊断 放射学 介入性 治疗
  • 简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B-inducedacute013chronicliverfailure,HB—ACLF)主要由免疫介导损伤引起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cell17,Thl7)在HB—ACLF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Th17细胞起源于相同初始CD4cr细胞,但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制约。研究表明Treg细胞、Thl7细胞及Treg/Thl7比值失衡与HB—ACLF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辅助性T细胞17 调价性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继1996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处理Maastricht共识会议后,欧洲H.pylori研究组(EHPSG)于2000年再次在荷兰Maastricht举行会议,原先Maastricht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MAASTRICHT 检测 治疗
  • 简介: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如抑制可诱导促炎因子表达核因子(NF)-κB。目的:探讨EGCG乙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抗炎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安慰剂组(n=20)、EGCG治疗组(n=15)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8%乙酸制备结肠炎模型后,模型安慰剂组、EGCG治疗组SASP治疗组每日分别予0.9%NaCl溶液2ml、EGCG50mg/kg、SASP0.25g/kg灌胃治疗7d,第8d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含量,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肠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与模型安慰剂组SASP治疗组相比,EGCG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FN-γ以及结肠组织NF-κBp6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表达而达到抗炎治疗作用,使结肠炎症反应减轻,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SASP。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Ⅱ型 NF-κB
  • 简介: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中重要致病菌,但H·pylori诱导疾病发生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H·pylori尿素酶、移行能力、粘附因子、应激反应蛋白以及其它早已了解致病因素研究仍在继续深人,空泡毒素(VacA)及其异质性与疾病相关性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其诱导上皮细胞空泡形成机制了解也有所进展。脂多糖在胃炎及H·pylori相关性自身免疫中潜在角色也已被认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CAG致病岛 致病机制 诱导 相关性 空泡毒素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兔抗人肝组织蛋白酶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中CB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在胃癌生长浸润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肿瘤是世界上主要死亡因素,约30%的确诊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死亡者源自消化系恶性肿瘤。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上,欧美香港专家们阐述了有关消化科医师在处理消化系肿瘤中作用。消化科医师主要职责是对消化系肿瘤诊断、筛查疾病分期.但近几年来自全球47个同家调查结果证实.31%消化科医师应用过化学治疗、71%医师采用过多学科综合治疗,68%医师积极实施预防工作。因此,消化科医师工作贯穿于患者从诊断、治疗随访整个过程。我们相信,我同消化科医师在对消化系肿瘤处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治疗 医师 综合疗法 在职培训
  • 作者: 尹同川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肿瘤是“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身体。中国是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发区。由于其初期检出率较高,许多胃肠道肿瘤都是在中晚期被发现,因此导致了高病死率,令人深感悲痛。就拿胃癌来说,只要及早诊断,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进行治疗,5年生存时间可以达到90%以上。然而,中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只有10%,90%患者被确诊为中、晚期。大多数早期消化系统肿瘤都不会出现明显征兆,所以最好通过胃肠镜来确诊。

  • 标签: 胃肠镜检查;胃肠道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对照组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0.8±0.2)分,P〈0.05;茵栀黄组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MCD大鼠血脂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茵栀黄口服液 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 大鼠
  • 简介: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素(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术后患者19例血清Gas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 促胃液素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激素 GAS 含量测定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横向分化免疫调节作用。MSC是一种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较原始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基质细胞特性,能支持造血,在适宜条件下能增殖并被诱导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细胞。目前关于MSC免疫系统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基质细胞 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自我更新
  • 简介: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但致病机制尚未清晰。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是I型却主要毒力因子,在印诱导疾病特别是胃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胁,作用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钙离子相关蛋白钙网织蛋白CRT以及钙离子结合蛋白CALNUC磷酸化程度发生改变,提示坳可能会影响AGS细胞钙稳态,通过钙离子通路影响细胞增殖或凋亡。目的研究却作用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后,AGS细胞内钙离子时序性变化,以及CagAAGS细胞内钙离子影响,进一步揭示却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钙离子荧光标记示踪法,AGS细胞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特异性地活体标记AGS内钙离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Hp26695及其CagA缺失株(Hp26695ACagA)分别作用于AGS细胞1h、2h、3h、4h、5h、6h后,AGS细胞内钙离子变化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1h,胞内Ca^2+部分流失.5h胞内Ca^2+大量流失。1-6h内,Hp26695与Hp26695ACagA作用AGS细胞荧光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He作用会导致AGS细胞内ca喇夺,且与CagA存在无明显关联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人胃腺癌上皮细胞 荧光标记 Ca2+时序性变化
  • 简介:胰岛素抵抗(IR)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系已成为医学研究关注重点。肥胖是2型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脂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参与或加重组织IR,并损伤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发生。IR被认为是多种代谢疾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共同原因。随着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本质认识深入,人们发现慢性炎症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IR内皮细胞功能紊乱,IR所致代谢异常导致IR某些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但IR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起有重要作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肿瘤发生、发展起有决定性作用。而肿瘤细胞通过自身适应性变化可改变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结直肠肿瘤 免疫疗法
  • 简介:自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以来,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胃炎研究日新月异,因而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召开非常及时。

  • 标签: 慢性胃炎 防治 诊断 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 共识意见
  • 简介:1997年8月30~31日在新加坡召开了1997关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处理亚太地区共识会议。国际专家们作了有关Hp感染各方面最新进展讲座。来自亚太地区知名专家各个地区前景作了评估、总结。正式报告后,与会代表们分组出席了诊断、治疗、消化不良胃癌四个同时召开工作组会议。

  • 标签: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 消化不良患者 亚太地区 尿素酶试验 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