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特征。结果10例患者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为6例、实性回声肿块3例。彩超诊断特征为肿块实性部分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9例胎儿家属均选择继续妊娠,在胎儿出生后未出现死亡或心力衰竭等情况,预后良好。结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主要特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该病通常可自行消退,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于诊断过程中发现血管瘤较大者,应每间隔2周对胎儿进行一次心功能检查,预防引发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 标签: 胎儿 头颈部血管瘤 超声表现 临床结局
  • 简介: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决定于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8月18日,我们远程心电监测团队奉命执行重大军事保健任务,承担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们参加阅兵期间的常规心电图检查,远程心电实时监测、心电分析,心电危急值筛查、预警和预报工作,直接守护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与世界和平英勇斗争、九死一生的抗战老英雄的生命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健康 抗日战争 天安门广场 心电图检查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根据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的荟萃分析,“由患者在家自我监测抗凝治疗和调整剂量是安全的,可以减少凝血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上,

  • 标签: 抗凝治疗 自我监测 安全 剂量 患者 《柳叶刀》
  • 简介:目的以右心室造影为对照,使用超声心动图常规的四腔心切面和全新的右心室全显示切面定量评价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探讨右心室全显示切面在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通过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伴有右心室形态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6~67岁)为研究对象。除对人选患者行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外,还使用四腔心切面和右心室全显示切面测量RVEF。在心导管实验室使用右心室造影测量RVEF。将四腔心和右心室全显示切面RVEF与右心室造影RVEF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右心室全显示切面RVEF与其余右心功能指标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Bland—Ahman法评价右心室全显示切面与右心室造影的一致性。结果3种方法测得的RVEF分别为右心室全显示切面48.O%±11.3%、四腔心切面49.5%±13.1%、右心室造影48.7%±12.1%。3种方法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7,P=0.723)。右心室全显示切面RVEF与右心室造影RVEF呈高度相关(r=0.908,P〈0.001),四腔心切面RVEF与右心室造影RVEF呈中度相关(r=0.659,P=0.001)。右心室全显示切面RVEF与肺动脉收缩压及主肺动脉宽度负相关(P〈0.05),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正相关(P〈0.05),与其他右心功能评价指标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常规的四腔心测量方法相比。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全显示切面测量的RVEF与右心室造影的相关性更好,可能是一种准确和可靠的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右心室造影 右心室射血分数 右心室全显示切面
  • 简介:目的探讨行手术治疗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因分布。方法手术治疗的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86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主动脉瓣反流、瓣膜形态及异常回声、升主动脉内径,综合超声心动图、手术所见、部分病理结果和临床资料确定最终病因。结果在手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瓣膜松弛、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升主动脉夹层分别排行前3位病因。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变、白塞病排行并列第4位。其余病因为主动脉瓣二叶瓣和梅毒。结论本组行手术治疗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人中,病因以瓣膜病为主.超声心动图在确定病因方面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主动脉瓣反流 病因 超声心动图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iSize功能诊断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的效果,优势及预后情况。方法:入选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有病变且在IVUS指导下植入支架的患者(A组,30例),及未行IVUS检查,仅根据冠脉造影评估行支架植入术者(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率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超敏C反应蛋白[(31.59±56.93)mg/L比(5.03±7.24)mg/L]、病死率(3.3%比0)、心绞痛复发(26.7%比6.7%)及再狭窄率(16.7%比3.3%)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介入治疗,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组织损伤以及提高疗效,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冠脉再狭窄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HD)的Doppler超声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500型多功能超声心动图78例高血压病HD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轻度HD组:以E/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舒张晚期最大流速)<1.S/D(肺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大流速)>1为多,占74.3%;中度HD组:以1<E/A<2.S/D<1为多,占70.8%;重度HD组:以E/A≥2,S/D<1为多,占80%。单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并存时,E/A、S/D比值的变化规律与高血压病不同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似。结论:测定高血压病患者的E/A、S/D对于评价其心功能、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功能不全 DOPPLER超声 高血压病 EH 超声表现 E/A比值
  • 作者: 徐雯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9-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00
  • 简介:目的:研究在肺静脉高压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右心功能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在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期间,从我院随机选择100例于我院进行肺动脉高压检查的患者(实验组),选择同期的100例健康受检者(参照组),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右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右心功能相关指标(RVEDA、RVESA、RVFCA以及Tei)同参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相关指标(LVESV、LVEDV、LVEF、Am、Sm、Em以及CO)中,两组仅有LVEF和CO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静脉高压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右心功能,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的显示心肌功能受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功能;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瘀血证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瘀证作为自变量,超声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血瘀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明显增大,心脏射血(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和超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 超声指标 临床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护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缺陷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50例剖宫产瘢痕缺陷患者分为3组药物治疗组、超声监控下宫腔镜手术组和非超声监控下宫腔镜手术组。对各组患者诊疗后,对比诊疗时间并对各治疗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诊疗时间上,两手术组较药物治疗组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月经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流血量、较手术组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监控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缺陷手术中有明显的辅助引导作用,可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基础上,缩短诊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超声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腹术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观察.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18例,手术取右胸前外侧切口,于胸骨旁第4肋间切开3cm长切口,经肋间进胸,切开心包并悬吊,用APACSM房间隔封堵伞,于右心房壁与房间隔缺损对应处缝双荷包线,在右心房荷包线内切开右心房壁,将输送器插入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直到左心房腔,在食管超声监视下,用推送杆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其中平均心内操作10分钟.患者住院5~7日,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堵片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食管超声辅助下房间隔缺损堵闭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确切的治疗方法,病人恢复快,此手术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 房间隔缺损堵闭术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卵圆孔未闭(PF0)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老年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老年PFO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心脏的变化。结果老年PFO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表现,多伴有心房颤动、左右心房及左心室的扩大及肺动脉压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治疗后病情好转,PFO消失或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8例PFO患者血液分流方向均为左向右分流,3例病情最重时出现双向分流。PFO大小均在3~4mm。4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重度肺部感染死亡,4例仍健在,继续接受治疗。结论老年PFO患者有其独特的特征,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心腔扩大、肺动脉高压等,PFO血液分流方向多为左向右分流,病情严重时出现双向分流,预后较差。

  • 标签: 卵圆孔 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房颤动 肥大 左心室 高血压 肺性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29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111例,乙组109例,丙组10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住院一周,甲组采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乙组采用未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丙组仅给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诊疗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持续时间、流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高于乙(86.0)、丙(78.2)两组,分别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丙组明显高于甲乙两组,分别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并发症情况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全面避免子宫出血及子宫穿孔现象,缩短了诊疗时间及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 宫腔镜手术 超声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分别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差异性。纳入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血脂正常,无吸烟等危险因素的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颅内动脉各支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总检出率、〉50%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收缩与舒张压等因素对糖尿病性血管狭窄病变的影响。结果①B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98±0.14)、(0.86±0.17)mm和(1.03±0.16)、(0.90±0.16)mm(均P〈0.01)。②B组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1);强回声、不均回声的钙化斑块检出率亦高于A组(P〈0.01)。③颅内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对狭窄率〉50%检出率的比较中,B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患者高血压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与颈总动脉IMT呈线性相关(R=0.417、0.351、0.283,P〈0.05),收缩压水平与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R=0.912、0.795,P=0.000)。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和颈动脉、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率;CDFI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MI合并心功能衰竭,并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监测与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常规检查、患者备皮及器械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术后监测病情变化、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给予体位指导、观察并发症情况、做好拔管护理。无1例患者拔管后发生出血和血肿,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拔管后症状好转。经治疗,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保证IABP的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IABP救治AMI并心功能衰竭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 简介:目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触发方式、发生部位和发生频率,以了解阵发性房颤自行发作的机理.方法对31例自行发生PAF的病人采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监测,并对记录到的287次PAF的触发方式、房性早搏的发生部位、频率和心率进行分析.结果264次PAF发作(92%)是由房性早搏触发,20次PAF发作(7%)是由典型心房扑动进展形成,3次PAF发作(1%)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形成.根据12导联心电图标准,触发PAF的房性早搏中有217次(82%)起源于左房,5次(2%)起源于右房,42次(16%)起源部位不明确.在22例(71%)反复PAF发作的病人中,有15例病人是由同一形态的房性早搏触发.在PAF发作前120s和前30s期间内,房性早搏发生频率由0.8次/min分别增加到4.0次/分和6.1次/min(P=0.029和P=0.016).有224次PAF(78%)是在正常窦性频率(60~100次/min)下发生的.结论大多数PAF自行发作是在正常窦性频率下,由起源于左房并且发生频率增加的房性早搏所触发.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房颤动 触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