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50例研究病例选自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均对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n=25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25)需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镇痛镇静护理方案。对比与分析两组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丙泊酚药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SpO2水平与12h后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治疗,可提升患者依从性,确保临床疗效,并改善与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实施基于PDCA模式的镇痛镇静护理的价值。方法:以82例ICU患者为样本,表格法分为比照组、探究组,均有41例,比照组为基础护理,探究组为基于PDCA模式的镇痛镇静护理,入选周期为2023年4月-2024年4月,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并比较各组并发症。结果:施护后VAS评分在探究组更低,Ramsay评分在探究组更高,与比照组间存在意义,P<0.05。并发症率在探究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基于PDCA模式的镇静镇痛护理可推广,能优化镇静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在ICU内就诊的并发症。

  • 标签: 镇静镇痛护理 并发症 PDCA模式 ICU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护理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2—4月,选择上海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22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护士镇静实践量表(中文版),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自我报告式镇静实践行为平均得分(27.85±4.24)分,镇静意向得分(3.70±1.02)分,镇静态度得分(28.16±3.73)分。33.6%护士使用Ramsay镇静量表,16.4%护士使用舒适量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重症监护室镇静实践行为受到护士年龄、职称、镇静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镇静医嘱目标和镇静意向的影响(F=22.270,P〈0.001),这些因素共同解释40.5%的镇静实践行为。结论上海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镇静评估会依据患儿行为表现与生理反应,需推荐使用舒适量表作为评估工具。明确护士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治疗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将有利于保证镇静患儿的安全舒适。为了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镇静认知与实践能力,有必要丰富镇静实践的临床教学,更新的eCASH理念。

  • 标签: 机械通气 儿科重症监护室 镇静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 右美托咪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镇静治疗,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2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相关并发症(伤口感染、窒息、脏器衰竭)总发生率4.00%(1/25)低于对照组患者24.00%(6/25),(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消除负面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预防相关并发症风险,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医学科 镇静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术后病人发生躁动的原因及镇痛镇静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躁动产生的原因,并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应用镇痛镇静药物,观察Riker评分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有32例患者于术后定义为躁动,其中颅内因素14例,颅外因素18例,经干预后,患者Riker评分以及心率、呼吸频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脑外伤 术后 躁动原因 镇痛镇静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ICU患者中实行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ICU患者纳入试验,依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就对照组纳入的42例实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纳入的42例实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组间各项指标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的NRS、Ramsay和ICP均低于对照组,且较护理前呈下降趋势,P

  • 标签: ICU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机械通气中实施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常规镇痛镇静管理流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各36例,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确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实施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是有效的,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 ICU机械通气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术后病人发生躁动的原因及镇痛镇静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躁动产生的原因,并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应用镇痛镇静药物,观察Riker评分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有32例患者于术后定义为躁动,其中颅内因素14例,颅外因素18例,经干预后,患者Riker评分以及心率、呼吸频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脑外伤 术后 躁动原因 镇痛镇静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通气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护理中应用每日唤醒疗法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05~2023.05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镇静护理)和实验组(加用每日唤醒疗法)各23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气管切开和VAP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两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痛镇静护理中应用每日唤醒疗法能帮助患者减少气管切开情况,降低VAP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对Eicu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本院64例E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常规组常规镇痛镇静,观察组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产生痛苦记忆率、气管插管移位率分别为(9.63±2.24)d、21.88%、6.25%,常规组分别为(13.48±3.16)d、59.38%、37.50%,观察组更短/低(P<0.05)。结论:对Eicu患者行程序化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移位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Eicu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间的5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对照组接受常规监测技术。观察指标包括镇静深度控制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和护理效果评价。统计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镇静深度控制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效果评价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的镇静深度控制更佳(8.8±2.8 vs.对照组的6.8±5.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vs.对照组的10%,P<0.05),护理效果评价更高(89±1.8 vs.对照组的78±1.9,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镇静深度控制水平,减少患者不良反应风险,并改善护理效果,使检查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因此,该技术对于提升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 护理 应用
  • 简介:临床治疗中,尤其是静脉集中输液时,要大批量加注一些药物。用常规的加药方法注入所输注的液体内,由于药物与液体相互撞击会产生大量泡沫,如一些中药成分的药物(络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某些瓶装粉剂(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用先锋铋),这些药物相对应用范围广且价格比较贵,大量泡沫的产生会造成药液的浪费,难以保证药物剂量的准确性。为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和减少药物的浪费,通过对102瓶液体加药方法的改进,与原来加液方法相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药物剂量 泡沫 刺五加注射液 神经生长因子 加药方法 生脉注射液
  • 简介:在日常服用胶囊类药物时,常习惯仰头用水将药物服下。但胶囊类药物的外壳常被粘在咽喉部,可引起恶心甚至呕吐。我们的服用方法是把胶囊类药物放入口中,在饮水送服的同时将头部略低,顺利服下。这是因为胶囊类药物较轻,通过水的浮力可自行漂至咽喉部,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引起不适。此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广泛使用。

  • 标签: 类药物 胶囊 服用方法 安全可靠 咽喉部 饮水
  • 简介:邮编:441200【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制的职业安全防护有效性。方法: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2021年1月开始实施优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研究组),与2021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管理的有效性。结果:两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管理后对比的自我防护意识评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及抗肿瘤药物配制差错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制中实施优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药物配制中差错和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护理安全管理 职业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的效果。

  • 标签: 舒适化 镇静 ICU 机械 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法在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9年 5月 -2020年 2月 ICU9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 4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的 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 NRS(疼痛数字评分法)与 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经对比观察组 NRS、 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法处理,显著缓解 ICU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程序化镇静镇痛 ICU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加强镇静镇痛管理,提升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156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为(3.2±0.7)分,对照组为(4.9±1.3)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镇静水平的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机械通气时间对比下,观察组为(5.5±1.3)d,对照组则为(7.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可缓解疼痛度,并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镇静镇痛集束护理对 ICU 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时间、谵妄的影响 。 方法: 于 20 18 年 04 月 --2 020 年 04 月本院 ICU 接收的 66 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常规组 33 例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 33 例辅以镇静镇痛集束护理。结果:研究组插管时间短于常规组 ( p<0.05 ) ;研究组谵妄发生率、 48h 再插管率低于常规组 ( p<0.05 ) 。结论:为 ICU 气管插管患者加强镇痛镇静集束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插管时间,而且还可以预防谵妄,降低 48h 再插管率,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普及。

  • 标签: 镇静镇痛 集束护理 ICU 气管插管 插管时间 谵妄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作用及护理支持。方法165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无痛结肠镜检查组(A,n=95),传统结肠镜检查组(B,n=70)。A组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1μg/kg,1~2min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B组施行传统结肠镜检查。观察镇静、镇痛、满意、遗忘的程度、愿意再次检查调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注药开始检查后1minMAP、SpO2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1),5、10和15min时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占3.2%;B组检查开始后1、5、10和15min时MAP及HR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1)。A组93%患者达Ramsay2~3级清醒镇静镇痛。A组镇静、镇痛、满意及遗忘程度和愿意再次检查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耐受性,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且护理支持中必须加强呼吸、循环监护及镇静观察。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镇静镇痛 咪唑安定 芬太尼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