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柯式评估模型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入科学习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2020年1-12月的30名护生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的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生接受急诊科心肺复苏常规带教,观察组接受柯式评估模型带教,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技能考核得分和心肺复苏培训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柯式评估模型 急诊科 心肺复苏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86例列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模式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焦虑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ECRS理论模型在综合医院眼科专科门诊新冠疫情期间管理中实现对门诊服务流程的优化模式。方法:应用ECRS理论模型,以疫情期间患者需求为导向,对综合医院眼科专科开展门诊服务流程优化,对优化前后的各项门诊医疗服务数质量指标与今年2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眼科专科门诊服务流程优化后,门诊服务数质量皆显著提升,接诊人次,门诊收入占比,预约挂号率,门诊满意率等指标均明显上升,投诉次数,门口排队时间显著降低。结论:ECRS理论模型可有效优化综合医院新冠疫情期间眼科专科门诊服务流程,提高效率,改善就医体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ECRS理论 新冠疫情 专科化门诊 流程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实时教学认知诊断模型在本科护理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校2015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49名作为研究组,采用基于微信网络的实时教学认知诊断模型进行个性化教学;另1个班级4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本科护理教学上,采用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实时教学认知诊断模型的个性化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成绩,促进教学相长。

  • 标签: 教学认知诊断模型 微信 本科护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于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的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之间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常规护理予以对照组,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SF-36评分(健康调查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 评分、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 标签: FMEA模型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Orem自我护理模型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的6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病患则采用Orem自我护理模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护理后的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各心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实施Orem自我护理模型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实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Orem 自我护理模型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高位截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CIPP模型建立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在提高耳鼻喉护理实践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单位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的48名医护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阶段实施该体系前24名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阶段实施该体系后24名医护人员为参考组。对比两组人员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培训满意程度以及评判性的思维得分等。结果:参考组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得分有效好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开展培训的满意率方面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对比评判性思维方面得分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提高医护人员耳鼻喉方面护理的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对培训的满意率明显上升、评判性思维方面作用明显,

  • 标签: CIPP模型 护理实践评价体系 耳鼻喉护理 实践技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Kolb模型的体验式教学法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ICU实习的护生90名为研究对象,以实习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以2020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实习的45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带教,以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实习的45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对两组的带教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生带教结束后各项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Kolb模型 体验式教学法 ICU护生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肠造口 跨理论模型 健康教育 自护能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IBM模型的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初产妇焦虑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产科的90名产后出血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IBM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止血效果、焦虑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与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BM模型 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 初产妇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TMM)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老人为研究对象,病例数200例。其中100例给予常规护理,100例给予TTM护理,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健康体检依从性。结果:健康体检依从性组间更高的一组是研究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实施TTM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人 健康体检 跨理论模型(TTM)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神经外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除胃管风险的发生水平,分析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率以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5月入住本院神经外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共587例留置胃管病人纳入研究,其中66例病人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回顾性调查病人的基本信息及病例资料,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筛选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587例留置胃管患者中,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1.24%;非手术、烦躁未使用镇静、采取约束、GCS评分高、胃管留置时间长、低导管风险评分是神经外科留置胃管UEX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 CI为0.827~0.909。结论:构建的神经外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为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外科 留置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科治疗并完成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的43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拟合优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态度(b=0.161,P < 0.01)、主观规范(b=0.239,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197,P < 0.001)是自我管理行为意愿的强预测因子。意愿(b=0.230,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259,P < 0.001)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态度与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其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对该群体自我管理行为的理解。这种预测模型为未来研究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决定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40例,进行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心-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护理干预 慢性乙肝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信息一动机一行为技巧模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一2023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予以信息一动机一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差异,并观察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SS—QO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常规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信息一动机一行为技巧模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术后患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同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信息一动机一行为技巧模型 急性脑梗死 溶栓术 术后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ICU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结论:在ICU新生儿的PICC置管中通过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可有效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PICC置管 新生儿 失效模式 效果分析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科5S管理中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口腔畸形患者,共计82例,本次实验在2019年7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采取牙膏牙颌模型,实验组患者采取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两组均实施5S管理,对两组患者模型精准度、模型遗失率、有效使用率、器械规范放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深入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模型精准度、模型遗失率、有效使用率、器械规范放置率之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组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科5S管理中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提高医护工作水平及空间利用率等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口腔正畸科 5S管理 牙膏牙颌模型 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