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2006-01/2007-01行功能性鼻镜鼻窦手术136例,术前、术后均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与康复措施,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6例,女60例,年龄17~65岁,病程13~25个月。双侧病变99例,单侧37例,其中鼻窦炎54例,合并鼻息肉63例,鼻霉菌病6例,单纯鼻窦囊肿13例。临床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流黏涕或头晕、头痛等。1.2护理1.2.1术前护理1.2.1.1心理护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术前充分了解患者所担忧的问题,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简单的介绍内窥镜手术的优点、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手术效果及预后,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合理的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1.2.1.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术前检查。指导患者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侧鼻腔填塞的情况。遵医嘱备皮、剪鼻毛、清洁术区、指导饮食、术前用药及药敏试验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地西泮。术前按医嘱给阿托品、鲁米那及立止血肌肉注射并把鼻窦CT片带入手术室。1.2.2术后护理1.2.2.1纱条填塞期护理(1)术腔纱条填塞时间一般为48h,由于纱...

  • 标签: 鼻窦/外科学 内窥镜检查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 简介:我院对100例胃肠道患者术后应用肠营养剂进行肠营养(EN),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肠道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内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颅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输尿管狭窄患者汇总使用泌尿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治的80例需要接受泌尿外科技术的确诊为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全体患者完成腔泌尿外科治疗技术之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在随访调查中发现,有2例患者发生再次的轻度狭窄症状,而在经过3个月之后的复查结果中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善。研究中共计2例患者的手术不成功,其余7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治愈率为97.50%。结论临床上运用腔泌尿外科技术对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开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几率低,其技术操作便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颅动脉瘤破裂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动脉瘤患者选取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应用,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2.86%,并发症发生3例。结论临床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动脉瘤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较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经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手术部位引流量低,VAS评分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手术 围术期 手术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固定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对57例股骨近端骨折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30例作为单一固定组,使用固定治疗方式,27例作为组合固定组,使用组合固定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一固定组的手术出血量平均是(143.7±36.5)ml,平均手术时间(78.2±10.3)min,对照组是(278.4±74.8)ml和(105.1±21.9)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0.5±3.3)个月,两组的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中可以使用髓内钉固定,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确保患者能够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镜手术治疗对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分15人。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鼻外径路的手术治疗,对于观察组的人进行鼻镜的手术治疗。然后把两组人的治疗的疗效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统计对照组的患者有效率达到88.6%,观察组的患者有效率达到了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的实验解结果,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并5.5%的并发症的概率,观察组的15.3%明显要高。比较两组的差异,还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用鼻镜的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强,而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腔超声诊断在老年性前列腺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前列腺疾病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给予普通超声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腔超声检查,比较检查后的情况。结果比较二维超声侧值,长径、宽径、厚径、体积经过检查,两组见具有差异(P<0.05)。结论腔超声检查,可以更加清晰显示增生结节,分辨内部回声区,以及具有较为丰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能量图,更加容易测定指标,相比于普通超声而言,在诊断上价值更高,优势更大。

  • 标签: 老年性前列腺疾病 腔内超声 普通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结节小空洞影患者行以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肺结节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平扫及强扫,对肺结节空洞影大小、形态以及分布进行重点分析,对各结节空洞影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所选患者肺小结节均存在单点状小空洞影表现、多点状小空洞影表现。良性结节患者多表现为单点状小空洞影,恶性结节患者多表现为多点状小空洞影,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单点状小空洞影发生率、多点状小空洞影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肺结节小空洞影患者行以CT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肺结节小空洞影数目、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病变情况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结节 小空洞影 CT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沉积物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对47例胆囊沉积物超声诊断及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胆囊沉积物的超声声像图及误诊原因。结果47例胆囊沉积物,超声诊断40例,符合率85.1%;误诊7例,误诊率14.9%,其中误诊为胆囊结石6例,误诊为胆囊息肉样病变1例。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强回声光团漂浮于胆汁中,后方有弱声影10例,占21.3%(10/47);胆囊细小强光点呈条状沉积于胆囊后壁13例,占27.7%(13/47);胆囊大小不等强回声光点光团似星花状散在分布胆汁中或粘付于囊壁上8例,占17%(8/47);胆囊团、絮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16例,占34%(16/47)。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沉积物最重要影像学方法,为临床选择处理措施提供确凿依据;超声随访检查是减少胆囊沉积物误诊便捷、经济、无创、最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胆囊内沉积物 超声诊断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特点。方法对101例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疗及转归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特点。结果8月龄婴儿麻疹具有发热时间长、病情重、合并症多等特点。结论防治婴儿麻疹应从改进对其母亲的主动免疫、及时正确诊治及患者的消毒隔离等方面入手,控制该病在8月龄婴儿中的流行。

  • 标签: 婴儿 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科业务学习培训中微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在职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护士科业务学习培训,另选取我院2015年在职的86名护士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开展护士科业务学习培训,对比两种培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都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是80.2%,实验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是95.3%,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士科业务学习培训中微信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及其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护士 科内业务学习 培训 微信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肠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4月我院接受的164例ICU患者观察研究,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后,对实验组82例患者进行早期肠营养支持,对照组82例患者进行常规肠营养支持,对患者支持后7天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早期肠营养支持后各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细胞亚群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肠营养支持对ICU患者提高免疫功能、增加营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ICU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5例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肺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肺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为75.56%;45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CT检查诊断肺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有待提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是导致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综合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

  • 标签: 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 误诊 原因 诊治策略
  • 简介: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虽经反复强调。但目前国内临床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亟需提高镜机会性检查中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导致锁骨骨折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暴力。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以往都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但是最终的疗效都差强人意。随着固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重建钢板螺丝钉和克氏针固定三种治疗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对100例锁骨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治疗,通过比较三种固定方式治疗之后患者的锁骨骨折愈合、肩部外观、自我感觉以及功能的差异来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式。

  • 标签: 内固定 锁骨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均实施动态无创颅压监测技术,颅压超过3.1kPa且持续时间≥2.5小时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颅压,并对症治疗,观察无创颅压监测情况,分析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根据颅压监测情况,分为一组(颅压<2.0kPa)、二组(颅压2.0~2.9kPa)、三组(颅压2.9~5.3kPa)及四组(颅压>5.3kPa),各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2%、75.0%、52.9%、7.7%,经比较分析,四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者和预后差者平均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创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压情况,对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此外,颅压水平和患者预后存在紧密关系。

  • 标签: 无创颅内压监测 脑梗死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60例锐针法动静脉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和钝针穿刺失败的状况。方法选择本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4月成功行动静脉瘘扣眼穿刺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专人穿刺组和小组成员穿刺组,比较两组锐针法扣眼穿刺隧道形成的时期以及钝针穿刺最初3个月内失败的情况。结果固定一人行动静脉瘘扣眼穿刺28例,有26人锐针穿刺6~10次形成扣眼隧道,钝针穿刺3个月内有8次穿刺失败。小组成员行动静脉瘘扣眼穿刺32例,有30人锐针穿刺6~10次形成扣眼隧道,钝针穿刺3个月内有9次穿刺失败,每周一次透析的患者建立扣眼隧道的时间长,钝针穿刺失败率高。结论每周一次的透析患者不建议使用动静脉瘘扣眼穿刺,穿刺手法和透析频次是影响动静脉瘘扣眼隧道形成和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皮下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