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涉及病原体核酸、人类基因和各种蛋白等大分子的测定, 在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 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用标准物质, 分子诊断为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的特点,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

  • 标签: 分子诊断 标准化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对临床问题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产妇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n=52,AAA组采用旧产程标准,BBB组采用新产程标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不同时间点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BBB组产妇的潜伏期和第一产程时间长于AAA组,P<0.05;BBB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Apgar评分均高于AAA组,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延长了产妇的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对分娩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临床管理 产程时间
  • 简介:[摘 要] 目的 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中为了确保设备在使用中的准确性,提升对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深度,医院引入了设备的计量建标。方法 介绍了医院计量标准建立的过程,结合本院在建标的整个过程给出了关键步骤和难点。结果 建标中对医院所对应的设备进行了预检测,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结论 医院建立自己的计量标准以确保医疗设备的质控安全,是未来设备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

  • 标签: [] 计量标准 计量实验室 质量控制 校准规范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65个病灶,其中良性115个,恶性50个,以10mm结节直径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UE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明显高于TI-RADS,TI-RADS与UE联合诊断方法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TI-RADS(P<0.05);甲状腺结节直径≤10mm者55个,>10mm者110个,UE对结节直径≤10mm诊断准确率高于TI-RADS,对结节直径>10mm诊断准确率低于TI-RADS(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恶性鉴别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TI-RADS,对不同大小结节的诊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急救患者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评估标准,总结出适合中国人的早期预警评分标准,为中国人的病情危重度的早期预警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选择的原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急诊科接诊的病人1000例同时采用英式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和中式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两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观察该组病例的早期预警评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估。结果(MEWS)系统不适合我国病人的早期预警评估,中式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是适合于我国病人早期预警评分标准的一种系统。结论中式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及时、准确无误地早期评估中国病人的病情,能为中国人的病情危重度的早期预警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患者 早期预警评分 评估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制药产业的发展依托于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新药的研究、发明及生产为我国的疾病治疗及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药品检测环节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药品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容忽视。但某些药品生产厂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将药品的质量检测环节置于一个次要位置,导致生产出来的药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终药品流向市场,一旦其质量发生问题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另外,药品检测中质量标准不统一也是影响检测可参考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药品检测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做了分析及探究,并进一步讨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几种药为例,介绍了其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 标签:
  • 简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医院老年群体的膳食管理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1998年至2008年连续十年中我们多次就我院住院老干部进行了膳食调查,以便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改进临床营养工作,但是每次的调查、改进都不能改变结果中热能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均大大超标的事实,这不得不让我们深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深入仔细探索之下,我们发现尽管主观原因很多,但现部队住院老干部所执行的食物定量标准不适宜是问题症结之所在.

  • 标签: 军队医院 住院老干部 食物定量标准
  • 简介:目的建立大枫子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枫子进行定性鉴别,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2∶1∶0.1);以GC法对处方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DB-WAX(30m×0.32mm,0.25μm);柱温为10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00℃。结果TLC法鉴别了大枫子;冰片含量(以龙脑和异龙脑的总量计)平均为4.94mg/g,RSD为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4%,RSD为1.45%(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枫子油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大枫子油 定性鉴别 龙脑和异龙脑 GC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三黄肿痛软膏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对处方中的黄柏、黄芩进行鉴别;采用TLC分别对处方中的大黄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处方中黄柏、黄芩显微特征明显;大黄、黄柏的TLC结果斑点清晰,重复性好,专属性较强。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好,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我院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 标签: 三黄肿痛软膏 质量控制 鉴别研究
  • 简介:摘要:我国医药行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质量问题不断的涌现出现,并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如何提升药品的质量成为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检验中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直接关系着药品质量工作的效率。根据我国药品检验相关的法律研究可见,药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要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并邀请专家对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审,保证上市药品的合格性。

  • 标签: 药品检验 质量标准
  • 简介:目的建立乙肝扶正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处方中虎杖、丹参、当归进行鉴别。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虎杖、丹参、当归的特征斑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可用于建立乙肝扶正胶囊的定性质量标准

  • 标签: 乙肝扶正胶囊 薄层色谱 虎杖 丹参 当归 质量标准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相关测定试验,对三七益肾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影响三七益肾颗粒质量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有利条件。方法:通过 TLC测定方法对三七益肾颗粒中的四种药材分别进行鉴别,如金银花、甘草等。另外通过其他方法对三七益肾颗粒中的其他 元素(?成分),如羟基红花黄色素

  • 标签: 三七 颗粒 质量 标准
  • 简介:过去十年,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得益于采纳了一些基本原则,如根据相关证据生产的系统评价对推荐意见和潜在证据的质量分级。但由此而产生的大量证据与推荐意见分级标准系统相互矛盾,让人困惑。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标准系统 质量分级 证据
  • 简介:目的建立三康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鹿茸、鸡内金、白术、人参鉴别;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黄芪、当归、枸杞子、黄连、淫羊藿、人参、三七、女贞子等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6:64)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鉴别法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0.4455~4.45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5.76%,RSD为2.2%,三康胶囊中黄芪甲苷平均含量为0.1524mg/粒。结论方法精密度好、专属性、重复性较强,结果可靠,能够有效控制三康胶囊质量标准

  • 标签: 三康胶囊 黄芪甲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修订降压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釆用TLC法对降压片中龙胆、当归进行定性分析。另采用HPLC法测定降压片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岀龙胆、当归;大黄素线性范围为0.01112-0.0556μg,r=0.9996;大黄酚线性范围为0.02224-0.1112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1.82%。结论所俢订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有效地用于降压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降压片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50-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化管理措施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的中药药剂管理档案516份,按照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2017年6至12月作为实验组,2017年1至6月作为对比组,实验组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比标准化管理前后的中药药剂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问题发生率5.03%,对比组11.24%,满意度、考核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剂管理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效果的主要手段,标准化管理能够提高中药药剂管理的效果,改善临床用药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中药标准化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