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颅脑手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现颅脑手术后感染主要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引流时间、并发症、气管切开情况有关;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脑手术后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避免感染的再次发生,而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颅脑手术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自2015年6月份至2017年1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90例,对本次实验的90例患者均进行CT与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对感染的诊断率。结果本次实验的90例患者与最终确诊后的结果进行对比,CT的检出率为65.56%,MRI的检出率为88.89%;CT对感染病菌类型的检出率为32.22%,MRI对感染病菌类型的检出率为75.56%。结论MRI对颅脑手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对后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CT MRI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9%与7.7%,对照组则分别为79.5%与25.6%,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肿瘤手术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充分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心脑血脉宁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血肿、斑块新生血管成熟的影响状况。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中皮拉伤术和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把实验中所纳入的90只兔分模型组30只,心脑血脉宁组30只,假手术组30只,时间为15周,处死后,在其腹主动脉给予苏木精-伊红染色处理,观察其新生血管构成,计算出斑块出血量,检测免疫组方式为源性血小板生长因子表达。结果对比假手术组与模型组PDGFR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模型组与心脑血脉宁组PDGFR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脉宁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中血肿得到减少,对新生血管成熟有促进作用,机制可能和PDGFR表达上调存在关系。

  • 标签: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 心脑血脉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以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患者20例,分析其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原因包括动静脉瘘、护理人员、药物以及患者自身四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可明显消除。结论加强护士穿刺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感以及护理意识,正确处理瘘拔针,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 皮下血肿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以我院36例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接受全程护理模式。结果36例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后,均未发生脑组织缺血、痉挛、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后效果理想。结论对于动脉瘤患者而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 介入栓塞术
  • 简介:摘要动脉瘤破裂在临床医学当中是引起患者自身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特征为致死率高。临床手术操作术式一般采用神经外科开颅术式以及介入神经放射栓塞治疗术式,而对于患者采用传统的开颅术式往往使患者疼痛感多、手术死亡率高以及产生创口较大,所以目前通常采用介入治疗术式,其在临床手术中具有创口小、恢复速度快以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等优势。本文主要对介入治疗时对于患者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动脉瘤破裂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临床治疗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的方法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85例动脉瘤破裂病患,所有患者和其家属均知晓且签订同意书,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85例患者均动脉瘤均成功封闭,术后3个月经过GOS预后评分,有43例患者为5分,30例患者为4分,10例患者为3分,2例患者为2分。结论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可减少再出血、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的发生,对于患者尽快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院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以及监测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监测方案,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术中放置压探头,术后连续监测并记录患者ICP变化情况。分析两组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在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以及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检测组的预后良好比例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者进行术后治疗过程中,应用ICP检测,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病患压力变化情况,在此同时采取针对性对策,可减少继发性损伤率,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 术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加地塞米松联合湿敷在治疗血肿急性期的效果,方法对穿刺失败引起的血肿先立即使用无菌纱布条止血后用冰块加冷水混合液局部冷敷20~30min后再立即使用浸有高糖加地塞米松混合液的无菌纱布湿敷直至透析结束。结果几年来,我科对内瘘血肿急性期均采取此方法护理,患者的血肿在透析结束时基本消失,瘘震颤音良好,无闭塞现象。结论透析患者瘘穿刺失败引起的血肿急性期及时迅速使用高糖加地塞米松湿敷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高糖 地塞米松 内瘘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PDCA循环法在降低动静脉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进而有效延长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4月22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瘘穿刺患者护理资料,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通过收集数据,原因分析造成动静脉血肿发生的因素,从针对各个层级的护士进行穿刺技术培训,护士长或质控小组成员重点评估新瘘血管,指导责任护士进行穿刺,透析中密切观察,透析后正确按压穿刺点,正确的对透析患者进行松解绑带方法、正确的松解时间等开展护理管理等。选取2018年5月—2018年8月行常规护理的4146例维持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动静脉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透析患者的动静脉血肿发生率0.5%,低于实施前的1%。结论本文研究循环法在降低动静脉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对于进一步降低动静脉血肿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及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动静脉内瘘 血肿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压(ICP)监测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57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行压监测,根据压变化的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61例患者不行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及CT检查,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监护组在疗效,预防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行压监测对于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压 中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Applica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reatment of acute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并发症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动脉瘤(IA)属于一种临床常见且会对病患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的脑血管疾病,其最大的威胁为破裂出血,致死及致残率均较高。现已发现,在IA的形成及破裂活动中,有炎性反应参与其中,并在IA中存在着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文章主要是对动脉瘤(IA)的生成破裂中,炎性反应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为后期该领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助力。

  • 标签: 炎性反应 颅内动脉瘤 生成及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两组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6.88±10.32)分和(60.29±10.85)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者为28.2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患者时,给予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中对其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的6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以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8.29±2.76)分、(27.82±2.93)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概率(96.7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3.81±2.9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中,可保证其围手术期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心理健康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重症脑外伤的72例患者(2013年1月—2016年1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单纯减压组与联合腰大池引流组,每组各36例。其中单纯减压组患者采取单纯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联合腰大池引流组患者在减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联合腰大池引流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残疾等级量表评分等情况。结果联合腰大池引流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残疾等级量表评分等情况显著优于单纯减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颅内减压 腰大池持续引流 重症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孔钻血肿引流术与骨瓣开颅手术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分析。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7例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细孔钻血肿引流术179例(钻孔组)和骨瓣开颅手术158例(开颅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并发症情况、S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后,钻孔组总有效率为95.0%,开颅组总有效率86.1%,两组相比,钻孔组高于开颅组(χ2=4.628,P<0.05);钻孔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而在血肿清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钻孔组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均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而在感染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5d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dSSS评分方面钻孔组优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孔钻血肿引流术清除血肿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孔钻颅 骨瓣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对比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拟行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医生
  • 简介:摘要报告1例脑干出血术后继发感染患者的护理。通过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脑室引流管护理及ICP监测,亚低温治疗中合理降温逐步复温,医护合作,康复护理,患者顺利转科。

  • 标签: 脑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