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观察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抗生素药物克林霉素与抗菌药物奥立妥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是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炎积液的主要方式,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药结合 盆腔炎 盆腔炎积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方面两组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实施治疗,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积液 腹股沟疝 治疗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螺旋CT机对124例肺部有肿块的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标本的病理特点。结果通过CT扫描查出124个病灶,其中左叶有66个,右叶58个,动脉期发现89个病灶,检出率为71.7%,门静脉期发现87个病灶,检出率为70.2%,延迟期发现92个病灶,检出率为75.8%。结论螺旋CT扫描具有快速,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对于肺部良恶性肿块的定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 肺部良恶性肿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采用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单药化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化疗后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HCG最高滴定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应用联合化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毒性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联合化疗方案 单药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肝脏恶性肿瘤行射频消融术64例,随机分组。32例常规护理者入对照组。32例综合护理者入研究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焦虑状态明显改善,住院日短,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行,宜推广。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肿瘤疾病诊疗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倡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 标签: 肿瘤 诊疗 伦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化疗期间心理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化疗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研制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量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化疗后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问题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继续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186例,统计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的置管时间,3~26天,平均(15.20±6.25)天。引流量平均(156.82±36.48)ml/d。管道漏气1例,管道引流不畅3例,管道脱落1例,拔管过早1例,感染1例,患者疼痛69例。结论通过有效办法,可让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快速康复并出院。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镜纵隔手术中超声刀的规范及强化应用进行简单探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对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胸外科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行纵膈手术的184例患者病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中转开胸患者11例,173例患者均已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173例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同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以及trocar插入位置,对手术中所需使用到的器械、以及铺巾等进行严格消毒。结果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等各个方面明显优于中转开胸。结论本次研究对胸腔镜纵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其对于患者后续康复的重要作用,望能够为后续超声刀的规范以及强化应用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胸腔镜纵隔 超声刀 规范 强化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积累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纵隔肿瘤患者26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镇痛剂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纵隔肿瘤 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选取其中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75例患者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后胸壁戳3个孔,然后在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完成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不需要转心内直视手术,这7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24.6±17.9)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是(51.1±14.2)min,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32.1±12.3)min;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这75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有1例发生右侧气胸,经胸腔穿刺后愈合,有2例患者右腋下切口液化,延缓了患者伤口的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胸腔镜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胸腔镜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相对隐蔽、符合患者的审美要求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胸腔镜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组别分类按照手术方法进行,对照组(40例)的手术方式为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的手术方式为胸腔镜手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在胸腔感染率以及气胸复发率上,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高;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低。结论对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将疗效显著提高,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气管插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50例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回顾性分析手术中麻醉的处理过程。结果50例患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胸外科手术,术中经严密观察、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麻醉诱导要充分,纤支镜引导下双腔管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术中严密监护,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 标签: 双腔气管插管 电视胸腔镜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心脏外科主要负责心脏、大血管各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常规放置各种排气、排液或者调压的引流管,目的是有效引流心包、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1。由于胸膜腔内具有特殊的负压结构,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胸心外科作为胸腔闭式引管使用最多科室之一,因此,对其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必须更加熟练。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行心脏外科手术共1000例,下面对其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脏外科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3月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6月经过持续质量改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比较前后两组患者的规范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的观察组患者规范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规范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上腋窝皮肤缝压固定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3例在缝合切口之前,推举上肢充分外展,将腋窝皮肤悬吊缝压固定一针在第二肋弓上缘骨膜处,然后加压固定;对照组62例仅常规加压包扎。各组术后均给予常规乳腺癌康复训练。于术后15天对比观察两组并发腋下积液(指大于10ml)发生例数,1个月以直立位患侧手心可以按在头顶,并且双手可以在头顶合十者视为上肢抬举功能满意,对比观察两组满意例数。结果术后第15天时观察组腋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进展,患者上肢功能逐步改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皮肤悬吊(缝压固定)有利于乳腺癌术后皮瓣贴附愈合,预防积液,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有效方法;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抬举功能障碍方法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上肢功能 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率、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2.32±10.42ml、置管引流时间4.08±0.57d、住院时间7.27±0.74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54.15±11.63ml、5.32±0.66d、9.45±1.1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8.8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1%,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较好,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手术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6例。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的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各组干预前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循证组各项肺功能均优于常规组,循证组的自我效能水平(34.1±8.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28.7±5.6)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 标签: 循证护理 胸外科 胸腔镜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诊断为纵膈肿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剖胸手术。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0.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胸腔镜手术适应症的纵膈肿瘤,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纵膈肿瘤 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