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会导致患者脊髓对应的神经节段出现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病理征阳性和肌张力异常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脊髓损伤后患者容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和直肠功能障碍,称之为二便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临床不断发展,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针对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 脊髓损伤 二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我院选取了90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两组的ADL与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和降低患者的ADL评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ADL MMSE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于2011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椎管内麻醉)和对照组(全身麻醉),均为44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MMSE评分、POCD发生率。结果T2、T3、T4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3.64%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82%的POCD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采用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更轻,患者术后出现POCD的几率较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将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简易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6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分别给予TCD检查,对两组患者TCD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76.99±5.92)cm/s、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为(71.03±5.48)cm/s,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89.12±6.04)cm/s、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为(81.06±5.73)cm/s,两组在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比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观察组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患者在TCD检查下,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要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此外老年认知功能患者血流速速异常的血管数量也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表明老年认知功能与脑组织慢性缺血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TCD 脑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有脑梗塞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奥拉西坦 脑梗塞恢复期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有明显提高;对比治疗后的ROM、ADL评分均提示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使用综合康复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理想,可加以推广。

  • 标签: 上肢骨折 肘关节功能障碍 综合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102例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顺序按顺记抽签的方式将病例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疾病者常规科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病人认知康复护理,对比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MSE、ADL评分及WCST测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同时给予认知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认知功能状态,有利于疾病恢复。

  • 标签: 认知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管理模式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康复管理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服务对改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5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服务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智商、记忆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脑病损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认知功能障碍 综合护理服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选择同期50例自然分娩后健康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会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后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可通过观测其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长度、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因此,会阴超声检查对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自然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 会阴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180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康复锻炼及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AC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疗效确切,在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4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盆底肌力评级得到显著提升,和训练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尿失禁量表评分(ICIQ-SF)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和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康复训练 常规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单纯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FS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研究组在传统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tDCS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语言能力,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脑卒中 语言功能障碍 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24例,将她们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各组人数为62例,在所有生产后的6至12周进行超声检查,主要检查产妇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检查方式为实验组产妇采用三维超声诊断,而参考组则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对比各组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二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的阳性检出例数为43例,检出率为69.35%;而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的阳性检出率为57例。检出率为91.36%。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三维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检出 分析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盆底超声应用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施以盆底超声检测,选取同期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施以常规方法检测,对两组临床价值进行对照。结果诊断后,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2.0%(46/50)明显优于常规组70.0%(25/40)(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施以盆底超声检测技术,能够大大提升临床确诊率,对于临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随着心外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方法的改进,使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得到根治或改善,尤其是心脏移植术的成功更是为许多重度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因心外科手术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等非生理状态下进行,患者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对全身内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常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根据患者术后不适将其概括为3组症候群①发热;②气虚汗出,心悸乏力;③脾胃失调;其中,脾胃失调症候群即胃肠功能障碍多见于VR及CABG术后。(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会给机体产生刺激而产生炎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使患者出现器官功能紊乱、组织水肿等症状,给各器官功能造成直接影响。(2)由于胃肠应激、术后疼痛、麻醉药物暂时性抑制及体外循环后低钾等原因,且部分患者术前已经出现体循环淤血等情况,导致胃肠道缺氧、缺血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致术后出现GIDF。

  • 标签: 中药超声 心血管 脾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频发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择130例频发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认知功能正常的另65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7.69%,显著低于观察组89.23%,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1)。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可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对缓解记忆功能衰退,促进认知功能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频发低血糖 老年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全麻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防治,治疗组通过右美托咪定展开防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精神状态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性不显著(t=0.347,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治疗组术后8h患者精神状态评分(26.58±6.67)分、1d(24.32±4.50)分、3d(27.12±5.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1.01±3.62)分、(27.49±5.88)分、(29.47±5.38)分,差异显著(t=9.639,6.582,4.4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显著(χ2=10.67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较大,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麻术 认知障碍 右美托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