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高血压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登记在册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采取宣教、问卷调查、讲座专栏等形式。结果经过一年健康教育,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良行为控制率、血压控制水平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措施中的重要部分。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的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护理,其中16例死亡,9例植物人,16例为严重伤残,21例为轻度伤残,44例为恢复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观察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而言,是保证其生命的关键,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意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妇产科属纠纷高发科室。据某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产科纠纷几乎占到全部医疗纠纷的40%~50%。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对医疗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十分关注,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医疗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社会民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更高。面对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在妇产科实习中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医疗风险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妇产科临床实习学生医疗风险教育的设想建议。

  • 标签: 医疗风险意识 妇产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提高,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意识障碍 钠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用于新职工的管理对提高院感意识的影响。方法利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新入职工的管理根据新入职职工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制定措施计划并实施,通过检查,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对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以加强对新职工的管理,使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从而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原理可以有效提高新职工的院感意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提高。

  • 标签: PDCA 新职工 院感意识 医疗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2012年我院1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49.09%的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其中51.85%是因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74.54%的实习同学对护理职业防护不了解,70.90%的实习同学对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几率相比于工作人员要高,其中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是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实习护士 针刺伤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无创通气,观察组联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干预后24h时,两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O2pH值基本正常,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O2值基本正常,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费力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显著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90例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比患儿用药前用药后2h、8h、24h以及48h肺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患儿机械通气的参数。结果治疗总的有效概率是96.67%。治疗后,肺功能都出现明显的改善,使用呼吸机的参数出现明显的下降。治疗之后PIP、FiO2、PEEP同治疗之前相比降低。结论PS应用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能够改善肺泡的充气程度以及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且临床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柱(4.6mm×250mm,5μm),以1.36g/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羟甲唑啉杂质A浓度在0.5063μg·mL-1~5.0629μg·mL-1(r=1.000,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1.8%(n=9)。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无创通气,观察组联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干预后24h时,两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O2pH值基本正常,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O2值基本正常,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病死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意识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外科危重患者特殊性的分析,找出急救意识的重要性。并结合临床经验,参考相关文献,寻找出提高急救意识的方法。结果提高急救意识,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论护理人员加强急救意识的培训,在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护理 外科危重患者 急救意识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40例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临床诊断方式、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患者中,导致并发意识障碍患者原因有脑出血、脑栓塞、网住膜下腔出血及高血压脑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死亡患者中7例为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5例患者为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结论对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可有效抑制患者死亡率,加快脑功能恢复速度,同时意识障碍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意识障碍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96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8.75%)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5.83%)总有效率(72.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苏醒44例,对照组苏醒35例,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纳洛酮 依达拉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ateeaters,PAEs)又称为塑化剂、增塑剂,常用于塑料制品、装修材料医疗器械中。因PAEs的广泛使用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导致食物水源等物质的污染。PAEs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生殖发育毒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除生殖发育毒性外,PAEs也被认为有神经发育毒性,但目前母乳中塑化剂含量与婴幼儿期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接触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国内无相关报导。本文对婴幼儿期PAEs暴露对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对婴幼儿期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暴露 生殖毒性 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晶型纳米TiO2对家兔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家兔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浓度为(20ml.kg-1.bw-1)的两种晶型纳米TiO2、微米TiO2后,饲养20天处死。采用家兔支气管灌洗技术,测定肺泡灌洗液的表面张力系数(α)。结论从实验结果看出两种晶型的纳米TiO2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作用截然不同。金红石纳米TiO2有可能损害PS的形成,进而抑制PS的活性或加速其破坏,这些导致肺泡灌洗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升高,从而引起肺部一些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纳米材料 肺表面张力 肺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塞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5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每次100~200mg/kg。然后拔管,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47例患儿缺氧症状很快改善,12时内血氧饱和度上升到0.90以上,治愈出院;5例好转后自动出院;其余4例患儿仍有缺氧症状改为机械通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及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正确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NCPAP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联合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与N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儿均采取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观察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结果36例新生儿中显效22例(61.1%),有效12例(33.3%),无效2例(5.6%),治疗有效率为94.4%。患儿本次住院时间为(26.4±3.8)d。结论联合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与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NCPAP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