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磁共振患者检查的目的、部位、要求及心理特点。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一般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护理。结果保证患者顺利、安全接受MRI检查,图像清晰,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结论MRI的护理工作是做好MRI成像检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磁共振 护理研究 配合检查
  • 简介:摘要用FISP序列得到的腰骶段MRM图像能清楚显示腰椎脊神经节及节后的一段脊神经,而常规的MRI图像则无法显示此段结构。故当临床上有神经损害体征而常规MRI未发现病变时,可尝试一下FISP法MRM,以明确有无节后脊神经损害。

  • 标签: 磁共振 脊髓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磁共振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医学中。医用磁共振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故障和损耗,为了确保医用磁共振机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磁共振机的维护和维修。本文分析了磁共振机的维护策略和磁共振机的维修措施。

  • 标签: 磁共振机 维护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手结节”功能的定位和指运动时运动皮层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治的志愿者2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组)和对照组(平面回波成像组)各10人,观察组运用实时功能磁共振对运动皮层功能活动进行成像,对照组运用超导型磁共振进行平面回波成像。针对志愿者“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以及指运动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在志愿者“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方面,观察组志愿者“手结节”定位的准确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志愿者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方面,观察组志愿者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运动皮层的准确定位,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与平面回波成像相对比,前者对“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更高,指运动时运动皮层激活程度更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功能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扫描,并将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性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诊断在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5.00%高于MSCT诊断的检出率为81.67%(P<0.05)。结论MS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显影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髌骨软化症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从而为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31日—2018年3月31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髌骨软化症患者共6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分析法对其MRI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次检查,67例患者中,共检出髌骨软骨软化症Ⅰ期14例,Ⅱ期13例,Ⅲ期20例,Ⅳ期20例。结论应用MRI对髌骨软化症进行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通过梯度回波像+横断位梯度回波像有效对早期髌骨软化症进行确诊,值得广泛地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髌骨软化症 磁共振成像 MRI 髌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磁共振(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1例疑似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经过MRI检查之后,阴性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阳性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例结果和MR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MRI诊断颈动脉斑块3型的特异度与林敏度分别为0.92和0.89,动脉斑块4-5型分别为0.93和0.84,颈动脉斑块6型分别为0.97和0.87,颈动脉斑块7型分别为1.00和0.88;MRI和病例检查对颈动脉斑块钙化、出血、纤维、脂肪成分的检出率分别是22.0%和19.5%、36.6%和34.1%、41.4%和43.9%、39.0%和36.6%,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磁共振(MRI) 颈动脉斑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诊断为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肛瘘的MRI表现,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显示瘘管32条,外口23个,内口18个,肛周脓肿3个。肛瘘分型为括约肌间型9例,经括约肌型6例,括约肌上型1例,括约肌外型1例。手术共检出瘘管34个,内口24个,外口23个,脓肿3个。MRI检查对瘘管、内口、外口,肛周脓肿显示的准确率分别为94.1%、75%、100%、100%。结论MRI对肛瘘术前准确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RI应作为肛瘘患者术前重要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肛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成像参数配合,合理使用磁共振检查技术。方法研究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依据临床对膝关节中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骨骼和肌肉等的要求不同,选择合适的扫描方位、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把三者以最优的方式搭配起来,并注意扫描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结果搭配好扫描方位、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时间可以节省一半左右,更好更快地完成磁共振检查。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改变磁共振的扫描参数,扫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人的肉眼是无法区分的,可以利用这一点优化扫描方位、扫描序列、扫描参数。

  • 标签: 膝关节 扫描时间 压脂 双斜6° 相位编码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骨关节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PHILIPS0.5T磁共振扫描仪对61例骨关节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扫描,重点分析61例肿瘤的MRI特征,对良、恶性肿瘤组间的病灶边界、大小、信号均匀性、瘤周水肿及邻近结构侵犯五项MR征象进行卡方检验,评价各征象良恶性鉴别的意义。结果病灶边界、信号均匀性及5cm大小分界在良恶性肿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瘤周水肿、邻近结构侵犯及10cm大小分界在良恶性肿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有助于骨关节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存在局限。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形态学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39例患者(48个病灶)乳腺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病变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各项参数。结果肿块状中良性病变多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边界光滑,均匀强化或分隔未见强化,峰值时间多出现在3分钟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表现为Ⅰ或Ⅱ型曲线,恶性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毛刺、边缘强化,峰值时间出现在3分钟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表现为Ⅱ或Ⅲ型曲线。良恶性病灶早期增强率之间无差异性。结论肿块状的病变形态学表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占很重要价值。峰值时间、曲线类型对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但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灶有重叠,造成MR特异性减低。早期增强率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意义较低。

  • 标签: 动态磁共振 乳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6例弥漫性肝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弥漫性肝癌中5例男性,一例女性;年龄40~58岁,平均48岁。磁共振成像应用日立MRD—7000AD0.3TMR系统和体部线圈,均有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STIR)。结果SE序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或等信号,STR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SE序列和STIR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弥漫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诊断、X线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MRI诊断显示有1例患者为骨挫伤、7例患者为骨折、10例患者为胫距韧带损伤、16例患者为腓距韧带损伤、20例患者为跟腱损伤,MRI诊断各损伤类型与X线诊断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中磁共振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磁共振的速度较快、无创伤性、诊断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应当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诊断 X线诊断 踝关节急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因幽闭恐惧症中止检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MR检查时中止的3例病例分析其原因。结果幽闭恐惧症发生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必然联系。结论磁共振检查前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取得患者在MR检查时更好的配合。

  • 标签: 磁共振 幽闭恐惧症 中止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醉磁共振检查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60例患儿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以后进行磁共振检查。观察患儿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在麻醉后进行磁共振检查都无记忆。麻醉过程中发生肢体躁动的4例,SPO2下降的有5例,呻吟的有3例,咳嗽的有4例,无反应的有44例;患儿清醒以后腹胀腹痛的有2例,困倦的有38例,注射局部疼痛的有4例,诱导多语的有4例,无不适的有12例。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查前充分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检查中密切观察、配合医生的操作,在检查后进行科学护理能够保证患儿在磁共振检查下安全。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小儿麻醉 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磁共振伪影出现的原因和扫描序列、多参数成像、成像过程比较复杂有关。由于产生伪影的因素不同,伪影的表现和形状也大不相同。随着核磁共振的普及,在临床应用中,只有正确认识伪影产生的原因和各种伪影的特点,才能够有效的限制和消除伪影,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病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

  • 标签: 磁共振 伪影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8例正常者与46例胰胆管病变者,均给予MRCP检查,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正常者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胰胆管病变者,MRCP能显示各种病变影像学特征,总诊断符合率达86.96%(40/46),胰胆管梗阻程度判断与定位诊断准确性达100%(39/39),定性诊断准确性达82.05%(32/39)。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胰胆管显示清晰,可应用在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脑干梗塞的临床特征,对48例脑干梗塞的磁共振改变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检查,少数行MRA检查。结果脑干梗塞具备典型交叉性麻痹者少。脑桥梗塞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其中交叉性麻痹12例;四肢瘫3例;纯偏身感觉障碍4例,其中2例伴肢体共济失调;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明确脑神经麻痹2例。脑桥梗塞肢体共济失调可为同侧,亦可表现为对侧。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塞最有意义的检查,阳性率95.8%,阴性结查与扫描时间过早过晚有关。怀疑脑干梗塞,尽可能做MRI检查。

  • 标签: 脑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