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染是医院集中诊治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科室,近年来,由于感染性疾病的不断爆发,人们对医院感染和其职业危害的熟悉度也有所了解。感染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特殊,与其他科室的护士相比,要面临更多、更危险的职业危害,同时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 标签: 感染科 护士 职业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救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66例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为两组,Ⅰ组按常规标准流程进行救治,Ⅱ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救治,观察评估两组的临床急救情况。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分诊时间、总救治时间上均有显著缩短,在后遗症发生率、梗死再发率上均有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问卷调查,Ⅱ组相对Ⅰ组在服务总满意度上有显著提升,达到93.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开展系统的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可行急救方法,能够优化急救效果,提高患者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的原因,根据这些安全隐患的诱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保障急诊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急诊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护理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对各项护理安全隐患和进行调查研究,细致地分析其原因,对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探讨,检查急诊在制度建立和执行上的漏洞。结果急诊护理人员急诊护理风险医师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有效控制了安全隐患,以安全事故预防为主,护理安全事故和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急诊在治疗和护理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风险,加强护理管理有极大的必要性。促进管理体制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对各种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防范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杜绝急诊安全事故和医疗纠纷,使就诊患者得到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抢救护理模式,并探究其价值与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4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60人。将6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讨论针对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以急诊抢救模式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病情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医患矛盾。急诊抢救护理模式的使用,优势较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急诊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总结相应的诊疗经验。方法将该院急诊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选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和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同时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心功能分级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分别为34例(89.5%)、23例(60.5%),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I级率(21.1%)、心功能II级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联合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急诊内科 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心率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其主要为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心率失常患者,将这100例患者按照一定顺序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实验组,例如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按照男女比例进行分组等,在治疗时我们采用心率平治疗的方法为对照组进行治疗,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法为实验组进行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其治疗效果并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结果在完成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要低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记录下来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结论治疗心率失常可以采用胺碘酮治疗,因为它十分有效其临床试用效果显著且治疗时间较快,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率失常 急诊 临床治疗 胺碘酮 心率平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中的使用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患儿110例,患儿入院后采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诊并接受相应治疗。对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前后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儿的抢救结果。结果经比较,实施预检分诊系统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相比系统实施前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98.33%,患儿死亡率1.67%,医疗纠纷发生率0.83%,候诊意外发生率1.67%。结论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该系统的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儿科急诊 预检分诊系统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文关怀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2例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并11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人文关怀)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包括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护患关系,给予心理干预、家属的关爱和健康教育。对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急诊治疗效果、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 人文关怀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方式。方法择选2016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13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头孢曲松于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糖皮质激素与可的松,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2、3天,在疼痛消失率和明显好转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腹痛者,将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与可的松联合,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头孢曲松 急性腹痛 可的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感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感染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般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每组患者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护理质量、护理服务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给予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一般护理组,满意度也是,而护患纠纷则少于一般护理组。结论在感染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感染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护理管理中双因素理论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肿瘤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双因素理论进行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照组为8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因素理论应用于肿瘤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护理服务水平,加强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管理 双因素理论
  • 简介:摘要药剂是医院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药剂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对医院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药事信息管理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药剂信息化管理的三个子系统的运行功能及其特点逐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医院药剂下一步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信息化管理 药剂科 系统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管理对血液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方法对管理血液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的教育,主要探析护理的风险,有效的提高护理的高风险教育,实施并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结果通过对政策的教育以及反思,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的安全也受到一定的认可。护理不良的事件也明显减少(P<0.05)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4.65%(P<0.05);实施后不规范输血发生率为0.8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7.45%(P<0.05);实施后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同时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对血液护理的安全知识教育进行分析后,制定了有针对意义的措施,能大大提升科室的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差错 血液科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皮肤病作为一种复发性较强,皮损较为严重的疾病,有很大的碍颜性,对于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显示,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对疾病的焦虑,还有内心的自卑以及强烈的心理耻辱感,对此,医院要从入诊、治疗和康复三个周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早治愈皮肤疾病。

  • 标签: 皮肤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精神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分析,以及采取措施降低医疗纠纷,提高精神护理的质量。方法随机性选择2015年就诊的15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自杀、自伤患者总人数的20%。结论加强精神患者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精神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有效预防意外事件。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意外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管理,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一年内住院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总体健康、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不是单纯的药物可以解决的,涉及生理、心理等多个领域,采用全面健康管理,维护老年人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认知从而使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次数.

  • 标签: 健康管理 老年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使用社区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2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12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全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社区全科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知识知晓率 服药依从性 血压控制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学检验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不合格,必定会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医院的治疗、诊断水平,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事故而发生医患纠纷。检验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检验质量控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 标签: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问题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呼吸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措施。方法我科室护理人员结合临床经验针对本科室老年病患常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集体讨论研究出相应对策后应用于自2016年1月起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记录本研究所需各项数据。比较改进相应措施前后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和患者出院后对于护理人员满意度,将之作为评定指标。结果针对各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措施后,患者生活、用药及心理等各方面问题较之以前皆有大幅度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有提高。上述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各改进措施安全有效,对病患大有益处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应用前景明朗广泛,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呼吸科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患者住院期间的探视干预方法,探视时机,探视作用和探视需要。方法选择60例住院精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患者不宜探视,缓解期应争取家属适当探视有利于疾病康复。结论掌握适当的探视时机,是促进精神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精神患者 探视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