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青海境内发掘古地震资料,阐述了开展古地震研究工作目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辨认古地震期次、判别古地震强度和确定震中位置方法与标志。

  • 标签: 古地震 青海省
  • 简介:本文从F-物质来源及影响F-活性各个化学指标入手,对全省7个水文地球化学观测井进行分析并作出总体评价,指出ZⅢ-6钻孔、华安汰内井、安溪魁斗井F-在理论上可作为前兆特征离子

  • 标签: 水化前兆 条件分析 特征离子
  • 简介: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几次地震谣言事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角度,对地震谣言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建议。

  • 标签: 地震谣言 对策 公共危害
  • 简介:介绍了全国地震系统微博、微信开通情况,研究探讨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微博运行及推广现状,并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微博、微信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运行机制和有效措施,并就微博、微信在地震信息服务、防震减灾宣传中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微信 微博 地震信息服务
  • 简介:ArcGIS是一个能够输入、贮存、处理、分析和显示立体数据计算机系统,它具有强大图形、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现已广泛地应用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细述了ArcGIS在地震专题图制作过程中作用,并利用现有的圆型或椭圆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以ArcGIS为平台采用其扩展功能模拟出地震影响场,使得制作地震专题图显得快捷方便,同时提出了制图中存在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 标签: ARCGIS 专题图 地震影响场
  • 简介:依据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推导出循环法水氡观测值同时间关系公式,阐述应用循环法观测几点认识。

  • 标签: 循环法 水文地质条件 认识
  • 简介:本文对矿区塌方地质构造分析表明,矿井塌方地震与矿区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山东陶压煤矿塌方地震资料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塌方地震发生之前,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曲线、∑E1/2—t曲线、∑L—t曲线及No—∑△t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依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 标签: 塌方 地震 异常变化 煤矿地质学
  • 简介:从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等方面介绍了测震台网资料快速产出系统开发,并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表和字段进行了简单描述,对系统功能与开发意义也进行了说明。

  • 标签: 测震台网 地震计参数 数据库
  • 简介:应用隔震原理可以起到减轻地震作用力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将隔震原理转化为隔震技术,需要解决好相应技术问题。为此,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种专用装置——减震缓冲器。该装置是通过设置核心部件——弹力钢球,使其与隔震支座配合作用,既较好地起到了化解、缓冲部分地震波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在单独使用隔震支座时可能遇到问题。

  • 标签: 减震缓冲器 隔震支座 弹力钢球 地震波
  • 简介:简述福建数字地震台站仪器电源改造初探。将现使用太阳能电源一组直流电瓶供电改为二组直流电瓶交换供电,并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充电效能和台站各设备运行率。

  • 标签: 电源改造 电池效益 仪器运行率
  • 简介:本文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算法双差定位方法对三峡水库地震进行精定位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使用双谱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加密台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观测到地震波形数据,并对波形互相关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基于结合获得波形互相关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谱法验证波形互相关数据定位精度要高于其他数据结果,其东西向震源位置平均误差为3.2m、南北向为3.9m、垂直向为6.2m。重定位震中结果显示巴东神龙溪两岸微震分布明显呈现出3条近东西向线性条带状,与地表小规模断裂和碳酸盐岩地层走向一致,揭示了库水主要沿着溶洞或者地下暗河渗透进而诱发地震活动,较强地震可能是微小地震贯穿活动面的结果。

  • 标签: 双谱验证 波形互相关 双差定位 三峡水库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和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简介:200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为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贡嘎错断裂带.由于地处高山无人区,存在区域历史地震漏记,但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是完整,近20年来强震活动增强.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于田Ms7.3地震可能加速了本次地震发生.根据经验统计关系估计,2014年于田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为30-40km,最大水平位错量为1.0-1.5m,地震复发周期为300-400年.通过阿尔金断裂上前人资料和区域构造综合分析,认为2014年于田地震是在青藏高原向北东运动背景下左旋走滑阿尔金断裂向南西端扩展结果.

  • 标签: 于田地震 阿尔金断裂 地震活动 发震构造 动力学背景
  • 简介:本文总结了射阳MS4.4地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变化,认为:(1)在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存在较为明显地震异常;(2)前兆异常变化与预测地震发震时刻、震级对应性较强。通过数据跟踪,认为造成预测地点错误主要原因,是震前对地电阻率对比分析结果认识不足以及对新沂台地电阻率N45°E向资料变化认识不足或错误。如能再结合测震学参数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点可能更为准确。

  • 标签: 射阳地震 地电阻率 短水准 震群活动 异常特征
  • 简介:本文通过对同一批次标样系列及水样先后进行两次对比观测实验,指出标样系列取值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测质量,尤其对直线首尾两端点测值影响较大,而测值居中则影响较小;符合所测水样系列标样系列则可以使水样取得稳定测值。并据此指明标样系列取值范围应尽可能遵循原则。

  • 标签: 二氧化硅 标样系列 观测质量
  • 简介:介绍了皖23井基本情况,立足于皖23井水位仪对于强震映震现象,根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皖23井强震映震效应与强震震级、震中距关系,并给出回归方程。

  • 标签: 地下流体 映震效应 特征分析
  • 简介:本文闸述了数字化时代,对服务于电视高清晰度设备数字化摄像机功能作了简单介绍以及后期非线性编辑给从业人员带来要求。

  • 标签: 数字化 高清晰度 非线性编辑
  • 简介:本文对WebGIS产生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同时阐述了地震应急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重要地位,并指出以往地震应急工作缺陷是成本高且没能将取得成果让大多数用户所共享,从而制约了研究成果推广和使用。而利用WebGIS跨平台、分布存储、远程操作、易于实现信息共享、数据来源丰富、扩展空间巨大、开发和应用管理成本较低等特性正好能弥补这些缺陷,拓展了决策功能,提高了决策效率。We-bGIS将在地震应急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 标签: WEBGIS 地震应急 应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强震前电磁辐射变化特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电磁辐射在短临预报中作用,同时给出了初步判断震中位置方法

  • 标签: 电磁辐射 前兆异常信息 异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