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率先登报招募志愿者。此后,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的数量及规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志愿者的出现为博物馆带来了活力,他们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搭起一座座沟通之桥。如何使用好和管理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志愿者?笔者认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博物馆志愿者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了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志愿者发展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博物馆 志愿者 培训 激励
  • 简介:文章以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梳理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三年多以来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图文典籍和金石拓片的挖掘、利用、展示方面的五点经验,为今后博物馆界开发利用图文典籍和金石拓片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国家典籍博物馆 陈列展览 典籍 金石拓片
  • 简介:文物作为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它能反映出民族历史的轨迹,对于每个国家来说,文物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是民族发展的体现。对于新疆来说,文物还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对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文

  • 标签: 新疆 文物保护 管理体制 旅游业 文化资源
  • 简介:"我常感到不安和惭愧,这一生实在没做什么事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资深的科技考古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原思训教授在一个冬日的清晨,特别诚恳地对我说.

  • 标签: 北京大学 教授 学院 古文 文物保护 科技考古
  • 简介:为研究纤维素-壳聚糖共聚产物对石质文物封护保护的可行性,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将醋酸丁酸纤维素(CAB)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纤维素-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同时研究了纤维素和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引发剂K2S2O8浓度1.5mmol/L,预处理温度40℃,时间2h,纤维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交联剂0.12mL,总液体积100mL。分析了纤维素-壳聚糖用量对石质文物封护材料的性能影响,并且对石材试样进行模拟试验,测试分析了色差度、光泽度、接触角、附着力、透气性和耐老化等性能指标,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纤维素-壳聚糖接枝聚合物浓度为15%的封护材料保护后,石材试样保持了原有的质感、光泽、颜色,并且憎水性、耐老化性等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对石材试样具有良好的封护效果,为天然高分子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壳聚糖 纤维素 接枝共聚 文物保护
  • 简介: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各级文物部门把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全省文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举措,不断拓展文博人才培养的思路,

  • 标签: 文博人才 人才培养机制 文物工作 文博工作 文物管理
  • 简介:化学防护和化学加固是目前保护土、石、砖等材质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常用方法。所用化学材料主要是有机硅等憎水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材料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和加固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导致了更严重的破坏。其中,憎水性保护层的起壳剥落是最常见的破坏现象,特别当环境干湿循环频繁,文物本体或地下可溶性盐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憎水性化学保护层很容易从文物本体上起壳剥落,造成文物的加速腐蚀破坏。为了减小此类破坏的危害程度,本工作探讨了化学保护剂在混合使用和多层配合使用条件下的防护和加固效果。结果发现,以憎水性较弱的化学材料做基底渗透,以憎水性较强的化学材料做表面保护,由此构成的多层保护措施可以降低化学保护层起壳剥落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多层保护形成的憎水梯度分散了吸湿膨胀形成的界面拉应力,也缓解了盐结晶析出产生的膨胀应力。

  • 标签: 不可移动文物 防护 加固 界面应力 多层
  • 简介:意大利的布兰迪是当代最伟大的保护修复理论家,1939年在意大利成立意大利中央修复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主任,1963年他所撰写的“文物修复理论”至今仍是世界文物保护哲学的经典和理论基础。其理论核心是:修复是根据历史学、自然科学、美观学、材料学的特征来认识艺术品、修复艺术品的方法学。

  • 标签: 修复理论 保护技术 探索 发展
  • 简介:文物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预测是文博领域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仿真样品进行多组平行老化实验,借鉴动力学方法探究环境对纯丙(纯丙烯酸乳液)、硅丙(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及B72(ParaloidB72)等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影响。实验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一、测量仿真样品上保护材料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接触角及色度变化,以表征其耐候性;二、测量紫外光照射时间不同保护材料的可逆率变化,以表征其耐光性;三、对三种材料做热重分析,并利用热动力学原理预测其热老化寿命。所得结果如下:一、通过对仿真样品的老化循环可以直观地表达三种保护材料的耐候性,发现与文物本体的"相容性"是三种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组的老化实验中,可以看出三种材料各有优劣;二、通过测量几种保护材料的"可逆率"发现,紫外光照射下纯丙、硅丙、B72均符合二级反应,可以此为依据通过计算的方法推测保护材料在紫外老化条件下的耐久性;三、通过数据可知,在稳定、低温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耐久性均非常优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保护材料的有效寿命会明显缩短。本研究探索的结果,可为现阶段较常使用的文物保护材料的寿命预测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陶质彩绘 保护材料 寿命预测 光降解 热降解 反应动力学
  • 简介:图文典籍、金石拓片是旅顺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业务人员除了有计划地征集、丰富此类藏品,在保护、整理基础上加大研究深度和广度外,还尝试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和主题的展览,将它们呈现给公众,从而让这些深藏在博物馆中、书写在古籍里或镌刻在金石之上的文字活起来,在为广大公众讲好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的同时,努力在服务社会、传播文化方面走出旅顺博物馆自己的特色。

  • 标签: 旅顺博物馆 图文典籍 金石拓片 整理研究 展览
  • 简介:通过对中国现代艺术领域获得较好发展的“独立策展人”制度的分析,认为中国博物馆的体制改革应借鉴这一制度成功的经验,使其成为连接文物展览与市场的桥梁。

  • 标签: 文物展览 策展 独立策展人
  • 简介:吉林省博物馆学会成立于1981年12月,至今已经历了10年的岁月。10年来学会在省文化厅直接领导和关怀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团结全省博物

  • 标签: 吉林省博物馆 学术活动 博物馆学 十年 理论联系实际 学术讨论会
  • 简介:蒋廷瑜,男,中国知名考古学家。1939年10月生。广西兴安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一直在广西从事田野考古和广西地方史、民族史研究。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曾任广西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文物专家小组组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标签: 考古学家 铜鼓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 访谈录 鉴定委员会 历史学会
  • 简介:2017年8月第一次印刷的《滨城大连》出版发行,它是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八年级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是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省情教育大连区域特色的课程教科书,内容涉及大连的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生态等,在这本书中博物馆内容被首次编入其中。这标志着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融合被提上日程、势在必行,也意味着受众以儿童、青少年为主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提升青少年自然科学素养,将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生物课程 实践 初中 资源 义务教育
  • 简介: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竣工于1999年9月,总陈列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共设有“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馆藏名窑陶瓷陈列”、“馆藏明清绘画陈列”、“馆藏商周青铜器陈列”、“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陈列”、“艺术长廊”等6个陈列及1500余平方米的临时展厅。整个陈列的艺术设计于2003年元月完成。在整个策划、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

  •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陈列艺术 陈列设计 创新 内容策划
  • 简介:2015年,阿勒泰市人大会议一份议案转到人行,提出乡村特别是村级居民取款难、兑零难等问题,要求人行能够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则认为农牧区现金需求少,设营业网点不够条件,而ATM机维护成本高、且券别单一,不能满足需求,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 标签: 阿勒泰市 现金需求 农牧区 普惠金融 银行业金融机构 求新
  • 简介: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经济特区拥有辉煌的改革开放历史,享有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的美誉。为适应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和文博事业的发展,早在199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建设博物馆新馆作为“深圳历史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东翼,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6米,展陈面积近1万平方米,政府有关部门通过陈列展览及装修工程估算2亿元。新馆将推出四个基本陈列:《深圳改革开放史》、《古代深圳》、《近现代深圳》、《深圳民俗文化》。本文谈谈深圳博物馆馆在新馆陈列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 标签: 深圳经济特区 历史博物馆 改革开放 陈列展览 民俗文化 新馆
  • 简介:就中国航海技术史而言,郑和下西洋"过洋牵星"被看成我国古代先进天文导航术的重要标志,但"过洋牵星"的文化起源却在国际航海技术史学界长期争论。吴春明先生《从南岛"裸掌测星"到郑和"过洋牵星"》一文,对比研究了太平洋南岛语族与华南航海民族志上共存的"星象罗盘"("观星法")和"裸掌测星"技术,探讨传统王朝史学背景下,作为"华南民间历史失忆"的土著航海术在中华海洋文明史上的肇始地位。

  • 标签: 中国海天文 南岛裸 天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