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户外互动广告的传播行为模型,以数字广告消费者体验过程为基础,实地调查北京和上海1763名户外互动广告受众,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情感涉入和社交互动的品牌效果路径,归纳得出户外互动广告的AISAP模型,研究分析中国数字消费者的分享特征,并对品牌广告的营销传播策略提出建议。

  • 标签: 户外广告 互动广告 涉入度 社交分享 广告模型
  • 简介:结合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典型案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研究。首先,用内容分析法客观描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现状;其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15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深入挖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主观认知,考察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最终构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用户行为的动因模型并证实。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传播内容 用户行为 扎根理论
  • 简介:2017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并得到多家科研机构、媒体与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近百位权威专家与学界新锐与会展开对话与争锋。论坛聚焦于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政治传播的管理规范与空间、公众舆论与政治认同建构、全球政治传播模式变革与中国实践,以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 标签: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综述 成果
  • 简介:随着《盗墓笔记》《楚乔传》等由国内IP改编的影视剧陆续火爆刷屏,国外一些热门IP也纷纷被引入国内市场搬上荧幕。不同区域性的IP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受众价值观,本文以改编自日本IP的中国版《深夜食堂》为样本,通过案例分析法探究国外IP在进行本土化改编时出现的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期助力当下IP产业的良性发展。

  • 标签: IP 本土化 文化属性 价值观
  • 简介: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自成立以来国际合作制片为主的国际市场拓展历程为观察对象,对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呈现了纪录频道以国际合作制片模式进行国际市场拓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与其他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背后的影响机制,为从产业角度分析对外传播,提供扎实的理论视角与案例分析。

  • 标签: 纪录频道 对外传播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国际合作制片
  • 简介:2017年10月14-15日,第十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院校的50多名青年传播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共分两个平行会场,与会者围绕近年来传播学研究中的经典话题和新语境引发的新命题展开激烈讨论。

  • 标签: 传播学者 中国青年 论坛 传播研究 综述 转型
  • 简介:研究以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微信使用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微信的使用对提高在华留学生的中国社会认同感和强、弱社会关系具有较大正面作用,但对于社会参与的作用则影响有限。

  • 标签: 留学生 微信 社交媒介 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