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第三十条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超过三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其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所得价款在扣除运输、装卸、储存等费用和税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货物依法变卖之日起一年内,经收货人申请,予以发还;其中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应当提交许可证件而不能提供的,不予发还。逾期无人申请或者不予发还的,上缴国库。”

  • 标签: 依法 收货人 提交 法律思考 《海关法》 证件
  • 简介:《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意在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改革,进而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带动全国金融开放。随着人民币正式跨入SDR,也为我国金融立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并借鉴各国和地区在金融改革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以期助力于我国自贸区金融监管模式和立法建设。

  • 标签: 上海自贸区 金改40条 金融监管 法律规制
  • 简介:行政审批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依其职权,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其管理范围内的事项,应被管理者的申请,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批准的过程。

  • 标签: 海关 行政审批 贸易成本
  • 简介:本文在分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 简介:国有企业法律定性是指国有企业是普通市场主体还是类似政府的公共机构。这个问题在国内尚未充分讨论,但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和国际义务承担却有深刻影响。WTO法和美国法对国有企业法律定性的看法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国有企业构成公共机构的法律标准不是“控股”或“控权”,而是企业行使政府职权。考察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情况,不仅要看控制的形式标记,还要看控制权的实际行使。为了主动回应和消除来自外国的诘难,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

  • 标签: 国有企业 公共机构 政府职权 竞争中立 双反案
  • 简介:外国投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是一国平衡经济监管权和对外开放国内投资市场间最重要的工具。作为"一带两廊"的核心国家,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具潜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通过对巴基斯坦外国直接投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以及中巴未来相互投资前景的分析,从中国立场出发,建议未来中巴投资准入规则,放弃"依据东道国法律",力求准入阶段的最惠国待遇,再向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发展。

  • 标签: 巴基斯坦 外国直接投资 投资准入法律制度 “一带两廊”
  • 简介:公平公正待遇与征收补偿规定是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基本条款,也是涉及文化保护的国际投资争端中的争议焦点。前者广泛存在于媒体领域等带有文化因素的国际投资案例,后者目前主要出现在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投资争端中。公平公正待遇并不限制东道国基于文化产业特性采取特殊规制的权利,但要求通过透明及可预期的国内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文化投资者的合理预期,国内措施在实施层面应保证具体程序的非歧视与不武断。大多数投资协定都对征收行为设定了公共利益保护的合法条件,以UNESCO相关公约所确立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义务正日益成为东道国将保护文化作为公共利益选择的国际法依据。一方面,对文化遗产间接征收的认定上,纯粹效果标准占据了主流;另一方面在补偿义务及标准的确定上,并不能因保护文化遗产而豁免于补偿义务,但可以考虑因此而削减补偿数额。

  • 标签: 国际投资争端 文化 公平公正待遇 征收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