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山西省65个气象站1960—2011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谐波分析、EOF、SVD、Monte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其与大气环流场、印度洋海温场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a来,山西夏季降水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并有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2060初至80前期是降水偏多期,80中期至2011则是降水偏少期,空间分布主要包括全省一致偏多(少)型和南多北少(南少北多)型。同时,山西夏季降水与印度洋关键区海温变化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当上年秋季、上年冬季、当年春季和当年夏季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时,当年夏季山西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反之亦然。在1982之前,关键区海温偏低,山西夏季降水偏多,同期500hPa高度层上的乌拉尔山、青藏高原北部高空槽和东北冷涡发展深厚,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850hPa高度层上的印度季风低纬度偏西风和中纬度西南风异常强盛,贝加尔湖南侧低涡活跃;1982之后,关键区海温偏高,山西夏季降水随之减少,同期500hPa高度层上的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受高压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850hPa高度层上的印度季风中纬度西南风异常偏弱。

  • 标签: 夏季降水 年代际 印度洋海温 环流场.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台站1951-2000逐月和华北地区80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51~1965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略偏少,1966-1976华北地区春季降水更加偏少,春旱较严重,1977~2000为华北春季降水明显偏多,这时期5~6月降水比1966-1976有明显增多;并且,分析结果也表明了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春季降水存在着与夏季降水相反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另外,作者还利用欧洲中心ERA40资料集的1958-2000月平均700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上空春季700hPa风场的年代际异常情况,从而来探讨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其分析结果表明:1965以前,蒙古高原上空存在着明显的反气旋距平环流,我国华北地区有偏北风距平,这使得我国华北地区在1965以前春季降水偏少;1966-1976,我国华北地区仍为偏北风距平,且我国东部沿海到南海上空的偏北风距平增强,这使得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进一步减少;1977-2000,东亚上空700hPa环流场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出现偏南风距平,且我国东部沿海到南海上空的偏南风距平增强,这使得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易输送到华北地区,从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增加。

  • 标签: 降水 年代际变化 跃变 环流异常
  • 简介:利用我国气象观测站1951-2000降水、气温资料以及黄河上游有关水文测站1960-2003的径流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和源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对华北水资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源区降水从2090有所减少,气温明显上升,导致了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量锐减。黄河上游径流的减少是90黄河下游流量锐减、黄河断流天数增多的重要原因,并表明了黄河上游来水量的多少是影响华北地区水资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黄河 气候 水文 水资源
  • 简介:本文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自1960—2004每年起报的年代际预测试验结果,初步评估了该模式对北极涛动(AO)的预报技巧。同时,把该模式年代际预测结果与历史试验模拟比较,分析了气候模式初始化对年代际试验预测季节尺度AO及其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年代际试验和历史试验均能反映出AO模态是北半球中高纬大气变率第一模态的特征,其中年代际预测试验回报的AO模态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高于历史试验。两组试验基本能再现AO指数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的特征。与历史试验相比,年代际预测试验回报月和冬季AO指数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更高,特别是年代际试验与观测的月AO指数相关系数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年代际试验回报月、春季AO指数的变化周期更接近观测结果。因此,年代际试验中初始状态使用海温资料进行初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AO的回报能力。

  • 标签: BCC_CSM1.1 气候模式 年代际 北极涛动(AO) 季节回报
  • 简介:为将新一天气雷达产品自动、实时传输到各级气象部门,根据辽宁已有的雷达产品显示终端和通信条件,依托省一市一县的2M数字电路,采用FrP协议,建立新一天气雷达资料全省共享平台,实现了雷达产品信息资料的共享。

  • 标签: CINRAD 产品传输 信息共享
  • 简介:随着全国新一天气雷达网的建成,新一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复杂系统,故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日益增多,这与发射机长期处于高功率、大电流的工作状态有关。为了更好地维护天气雷达,提高维修时效,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介绍常用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并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检测结果 发射机 维修 常见故障 机电一体化
  • 简介:在973“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安徽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合作,在国内第一次利用我国生产的新一天气雷达,依靠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力量开展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提出了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订正的概率配对方法,发展了基于区域膨胀方法的退速度模糊方法,完善了涡度散度方法、VVP方法和变分方法等3种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天气雷达资料 系统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双多普勒雷达
  • 简介:龙岩新一天气雷达按雷达系统的设置方案,在红尖山雷达主阵地设置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系统(RPG)和主用户处理系统(PUP)两个子系统设置在龙岩市气象局防灾大楼内。红尖山顶至市局大楼直线距离16KM,垂直高差1150米。经省道围禾线至山顶盘山公路35公里,乘车1个小时。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龙岩市 通信方案 数据网 光纤 微波
  • 简介:介绍了气象预报警报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对未来专业气象服务的适应性.

  • 标签: 预报警报 气象信息 服务
  • 简介:强对流天气能不能更及时预测?高空雷暴雨区能不能准确定位?国内知名卫星专家、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魏钟铨向记者透露:由上海航天局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正在加紧研制中,上面装有国产气象卫星上从未用过的闪电探测仪和大气探测仪,预计在2013底发射上天后,能看闪电、观对流,通过对闪电频率的捕捉更精准预测中国上空大气中的强对流现象,方便及时预警。

  • 标签: 气象卫星 卫星星座 强对流天气 上海航天局 闪电频率 准确定位
  • 简介:本文引用青海湖流域环境变化的部分代用资料和采集的树木年轮资料、器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对湖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青海湖 气候变化 水位下降
  • 简介:热带降雨测量的影响结构和intraseasonal摆动(ISO)的内在的物理上的使命(TRMM)降水产品与美国国家航空学和观察系统模型版本3的空格管理戈达德土(GEOS-3)被调查数据吸收系统(DAS)。在1998夏天的强壮的ISO阶段显然位于亚洲季风区域和东方赤道的和平的区域。当向东北的繁殖是在30点的突出的ISO到超过10的60天的摆动时,东方繁殖是为在20点的热带ISO的一个主导的特征到30天的摆动

  • 标签: 20 到 30 天的摆动 30 到 60 天的摆动 GEOS 数据吸收系统 凯尔文波浪 TRMM 降水
  • 简介: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月平均500hPa高度场、NOAA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山东省121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对1961—2015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在1970中期以及1980末、1990初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其中,在1970中期以前,山东省夏季降水量为线性减少趋势,总量偏多,而在1990以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的关系在转变前后有明显差异:在1970中期之前,二者为反位相关系;1990之后,二者转为同位相关系。此外滑动相关结果也显示,1990以前,山东省夏季降水与Ni1o3区前期冬季海温为负相关关系,1990之后,二者为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在前一时期,山东省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的水汽主要来自东亚夏季风的输送;在后一时期,山东省夏季降水偏多的年份水汽主要来自ElNi1o次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的输送。

  • 标签: 山东省夏季降水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850hPa风场
  • 简介:针对新一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存在的难点,阐述了国家、区域、雷达站三级新一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了按照与区域中心业务技术体制相一致的区域分中心建设原则;思考了区域分中心应该承担较大故障检修和定期维护、检测、标定等10项主要技术支持保障任务;提出了区域分中心建设要达到的技术支持队伍专业化、维修检测手段现代化、下站检修反应实时化、远程指导会商可视化、网络运行监控自动化、装备器材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规范化等六化建设目标。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保障工作 雷达技术 分中心 建设 技术支持
  • 简介:龙岩新一天气雷达系统经过三时间的紧张建设,工程项目办公室组织的现场验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了合同规定要求;架设安装精度能够满足业务运行要求,在20017月15—16日,通过了中国气象局重点龙岩新一天气雷达系统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可以转入试运行阶段。

  • 标签: 天气雷达系统 创新精神 中国气象局 现场验收 工程项目 业务运行
  • 简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北京、湖北、广东、安徽和厦门等省市气象局科研人员参与的以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观测资料为基础的新一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短时预报系统于2006底完成,建立了一整套回波特征参数定量提取技术、风场反演技术、灾害性天气自动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和人机交互的0~2h暴雨、大风、冰雹的预报和0~2h降水预报技术。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短时预报系统 灾害性天气 天气警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多普勒天气雷达
  • 简介:Daily850-hPameridionalwindfieldsinEastAsiafromMarchtoSeptember2002wereusedtoestablishamodeloftheprincipaloscillationpattern(POP).Thismodelwasthenusedtoconductindependentextended-rangeforecastsoftheprincipal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sinthelow-frequencymeridionalwindfieldonatimescaleof20-30days.Thesevariationsaffecttheoccurrenceofheavyprecipitationeventsinthe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valley(LYRV).Theresultsof135forecastexperimentsduringthesummerhalfyearshowthatthepredictedandobservedanomaliesarestronglycorrelatedataleadtimeof20days(meancorrelationgreaterthan0.50).Thisstrongcorrelationindicatesthatthemodeliscapableofaccuratelyforecastingthelow-frequencyvariationsinmeridionalwindthatcorrespondedtothe3heavyprecipitationeventsintheLYRVduringthesummerof2002.Furtherforecastexperimentsbasedondatafrommultipleyearswithsignificant20-30-dayoscillationsshowthatthesepredictionmodesareeffectivetoolsforforecastingthespace-timeevolutionofthelow-frequencycirculation.ThesefindingsofferpotentialforimprovingtheaccuracyofforecastsofheavyprecipitationovertheLYRVatleadtimesof3-4weeks.

  • 标签: 模式预测 振荡模式 东亚大气环流 夏天 时间尺度 空间变化
  • 简介:1概况20176月25日至7月1日,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以下简称“暴雨所”)所长崔春光等一行3人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20届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ICNAA2017)。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是每4举行一次的关于大气气溶胶、云微物理以及气溶胶一气候相互作用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之一,是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国际同行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高端平台。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国际会议 会议总结 成核 芬兰 学术交流会议
  • 简介:以GIMMS3g(thethirdgenerationGlobalInventoryModelingandMappingStudies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数据为基础,利用月合成、标准距平和趋势保留预置白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季节趋势分析方法提取振幅0、振幅1和相位1季节表征因子,运用MK(Mann-Kendall)和CMK(ContextualMann-Kendall)趋势检验获取新疆植被际和季节趋势变化特征,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侦测显著性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点,讨论并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和趋势分析方法下的结果差异。研究表明:(1)植被状况趋于退化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植被状况转好的面积,植被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北疆荒漠区域的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好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山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区域;(2)新疆植被年内波动幅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以北的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的植被状况趋势显著性结果存在明显的影响,按照显著性信息的提取能力排序,标准距平〉趋势保留预置白〉原始数据〉月平均;(4)耕地区域中有87.88%表现出年内波动幅度显著增加的趋势,53.31%生长季开始期显著推迟。

  • 标签: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GIMMS 3g数据 趋势分析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