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阻塞及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冠脉微血管疾病(CMVD)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13N-氨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检查并在PET检查90 d内完成冠脉造影或CTA的97例疑诊CMVD患者,根据造影及CTA结果将患者分为非阻塞组(72例,3支冠脉均不存在狭窄≥50%的病变)和阻塞组(25例,至少存在1支冠脉狭窄≥50%,且至少存在1支冠脉狭窄<50%),以冠脉血流储备(CFR)<2.90且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2.17 ml·min-1·g-1为CMVD的判定标准,从血管及患者层面分析两组患者非阻塞性冠脉的CMVD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间发生CMVD的冠脉支配区的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SMBF及CFR。结果在血管层面,阻塞组非阻塞性冠脉存在CMVD的比例高于非阻塞组[47.1%(16/34)比25.5%(55/216),χ2=6.738,P=0.009]。在患者层面,两组发生CMVD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1/25)比33.3%(24/72),χ2=0.915,P=0.339]。两组间发生CMVD的冠脉支配区的RMBF[(0.83±0.14)ml·min-1·g-1比(0.82±0.17)ml·min-1·g-1]、SMBF[(2.13±0.60)ml·min-1·g-1比(1.91±0.50)ml·min-1·g-1]及CFR(2.59±0.66比2.36±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阻塞与阻塞性冠脉疾病患者的非阻塞性冠脉均可存在CMVD,后者的CMVD检出率更高,两者CMVD的严重程度基本一致。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微循环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7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开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在发病后开始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和平均住院日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脑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0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中,观察组( 15.8±5.4) d小于对照组( 20.8±7.1) d,差异明显( P=0.001)。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提高脑血流量并且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具有优异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 ;早期康复治疗 ;脑血流速度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gan to receiv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e week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arted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8 ± 5.4) d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8 ± 7.1) 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shorten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hich has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use.

  • 标签:
  • 简介:摘要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宿主为鹦鹉及鸟类,人类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道吸入感染。临床上对鹦鹉热衣原体肺部感染较为重视而对于病原体的血行播散缺乏关注。本文报道2例通过二代测序检测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中高核酸序列数鹦鹉热衣原体的病例,考虑病原体吸入致肺炎,并入血造成血流感染。对传统培养无法明确的少见、复杂病原体感染以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的重症感染,二代测序技术是有效的补充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断下肢浅静脉的位置及最适压力值。方法选取12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下肢静脉为研究对象,经足背静脉进行超声造影,使用气压袖带分别在距离踝关节上方5、10、15 cm处绑扎并施加压力,当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SSV)不显影时为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记录压力值。另外,评估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浅静脉前后,同侧腘静脉(popliteal vein,POPV)内径、流速及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踝上5、10、15 cm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的压力阈值分别为(66~69) mmHg(1 mmHg=0.133 kPa)、(68~71)mmHg、(73~75)mmHg(95%置信区间);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后,同侧POPV的内径、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流速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踝上不同部位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所需要的压力阈值不同,超声造影可无创监测气压止血带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为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溶栓治疗 浅静脉阻断 气压止血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全年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获取卒中后失语患者主要语言功能区的脑血流量来评估及量化语言损伤程度,使失语症评估更客观、精准,治疗更有效。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22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及同时段收集的无卒中或其他脑血管病疾病史的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并在病例组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失语症量表评估。选取经典语言相关脑区和潜在语言相关脑区作为感兴趣区,提取局部平均脑血流量。对比两组间各脑区的脑血流量差异,并将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与多项语言量表子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语言表达相关脑区中,病例组额下回盖部[AAL-11,(39.18±3.85) ml·100 g-1·min-1与(50.41±1.93) ml·100 g-1·min-1, t=2.605]和三角部[AAL-13,(39.90±3.29)ml·100 g-1·min-1与(47.86±1.93) ml·100 g-1·min-1, t=2.087]的脑血流量显著下降(均P<0.05);听理解相关脑区中,病例组的顶下回[AAL-61,(33.86±4.15) ml·100 g-1·min-1与(44.31±2.39) ml·100 g-1·min-1, t=2.179],缘上回[AAL-63,(36.49±4.40)ml·100 g-1·min-1与(50.17±2.26) ml·100 g-1·min-1, t=2.765],角回[AAL-65,(35.56±4.24) ml·100 g-1·min-1与(48.98±2.32) ml·100 g-1·min-1, t=2.777],Heschl回[AAL-79,(47.30±5.11) ml·100 g-1·min-1与(62.54±2.45) ml·100 g-1·min-1, t=2.689]及颞上回[AAL-81,(43.56±4.82) ml·100 g-1·min-1与(56.29±2.06) ml·100 g-1·min-1, t=2.429]的脑血流量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病例组左侧岛叶[AAL-29, (46.59±3.76) ml·100 g-1·min-1与(55.74±2.12) ml·100 g-1·min-1, t=2.120]及罗兰迪克岛盖[AAL-17,(39.71±3.81) ml·100 g-1·min-1与(52.48±2.01) ml·100 g-1·min-1, t=2.968]的脑血流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左侧额下回盖部、额下回三角部、岛叶、顶下叶及双侧缘上回6个脑区的脑血流量值与语言量表命名子项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血流量降低是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下降的潜在原因,额下回盖部、额下回三角部、岛叶、左右侧缘上回、顶下叶6个脑区的脑血流量的下降可作为反映命名功能水平的客观量化指标。

  • 标签: 失语 脑血流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病例选取时间: 2019年 1月 -2019年 10月,筛选本科室 58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 2组,对比组 29例,研究组 29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循证护理,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与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小于对比组,研究组的显著有效率以一般有效率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重症患者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进行循证护理,能够良好的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护理效率,对中曾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临床中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观察病例选取 201 7 年 6 月 -20 20 年 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6 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治疗研究,组别主要包括 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 43 例,对照组治疗运用传统脾切除手术; 观察组采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 结果:治疗 后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最终住院时间较短,其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有显著优势,两组间数据差异值较大( P < 0.05 ); 结论:在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 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尽早治愈 。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滥用一氧化二氮(N2O)致精神症状患者的神经心理和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N2O滥用致精神症状患者12例。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采集患者SPECT/CT图像,图像重建后采用Database Comparison软件自动处理分析,估算各个脑区总体平均摄取值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的差异统计值。结果(1)12例N2O滥用患者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7例伴有认知功能下降。(2)神经心理测查:BPRS评分为(57.83±11.15)分,其中焦虑忧郁因子分为(3.94±0.47)分,缺乏活力因子分为(3.25±0.85)分,思维障碍因子分为(3.21±1.27)分,激活性因子分为(2.28±0.56)分,敌对性因子分为(3.14±1.24分);自知力障碍评分为(2.92±1.08)分,工作不能评分为(4.50±1.17)分,HAMD评分为(32.75±10.13)分,HAMA评分为(18.67±5.80)分,MMSE评分为(27.67±2.50)分,MoCA评分为(24.58±3.78)分。(3)脑SPECT显示,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比较,7例(58.30%)患者的额叶、8例(66.70%)患者的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明显减低。结论滥用N2O对局部脑血流灌注有重要影响,可出现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病学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能力。SPECT脑灌注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N2O滥用致脑局部血流灌注改变,从而提示该处局部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一氧化二氮 精神症状 神经心理学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 标签: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广泛,随着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近年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干预机制研究报道的整理,总结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可通过改善脑组织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微血管自律性、促进血管重建、维持血管正常张力等方面提高脑组织血流量,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针刺疗法 卒中 脑血流量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主动脉峡部(AOI)血流频谱变化特征诊断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检查的羊水过少胎儿83例,将其分为窘迫组(64例)与无窘迫组(19例),另选取同期200例羊水量正常胎儿为对照组。获取3组胎儿AOI血流频谱,观察舒张期血流有无缺失或反向,测量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计算主动脉峡部血流指数(IFI),并进行分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IFI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间IFI分型的差异。结果窘迫组胎儿IFI值低于对照组和无窘迫组(0.16±1.09 vs 1.21±0.05 vs 1.19±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73、7.543,P均<0.05),无窘迫组胎儿IF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窘迫组胎儿AOI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率高于对照组和无窘迫组(68.42% vs 1.56% vs 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822、55.710,P均<0.05),无窘迫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窘迫组与对照组胎儿IFI分型均为Ⅰ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窘迫组胎儿IFI分型Ⅰ型8例,Ⅱ型7例,Ⅲ型4例,与对照组和无窘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6、26.118,P均<0.05)。结论超声监测羊水过少胎儿AOI血流频谱可用于评价胎儿窘迫状况,提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标签: 羊水过少 主动脉峡部 峡部血流指数 胎儿窘迫 舒张期血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人员进入平原后出现疲劳、嗜睡、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研究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高原反应及其影响。 方法:对 34名来自海拔 4000米地区的疗养员,再疗养前后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血管内径,最高血流速度、最低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数据,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受检的 34名疗养员中入院初检查: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者 21人, 41条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条,椎动脉 22条; 23人 30条颈内动脉和 4人 4条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有 2人的 2条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在院内疗养 30天后再次检查:颈动脉阻力增高有 8人 30条血管,其中 15条颈内动脉和 5条椎动脉。 结论:受检的疗养员中,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都伴有阻力指数增高,给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 .

  • 标签: [ ]高原人员 疗养前后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应用FD(Pipeline+Tubridge)治疗的颅内大型(最大径≥10 mm)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2例(95个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评价临床预后,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的相关因素。结果92例患者95个动脉瘤共置入101枚FD,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3%(4/92),其中缺血性1例,出血性2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烦躁等症状1例。77例患者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1~51)个月。至末次随访,mRS 0分70例,1分5例,2分、3分各1例。55例患者(56个动脉瘤)行影像学随访,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6(3~29)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40个(71.4%,40/56),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为7.1%(4/56)。52例患者(53个动脉瘤)6个月随访时动脉瘤完全闭塞34个(64.2%,34/53),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为7.5%(4/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弹簧圈填塞是术后6个月时动脉瘤完全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OR=8.98, 95% CI:1.87~43.22 ,P=0.006)。结论FD治疗颅内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应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联合弹簧圈填塞可促进动脉瘤完全闭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大型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血透室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情况。 方法 :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检查并收治的 90 例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评论分为两组实验组( n = 45 )和对照组( n = 4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 束 化 护理。比较护理后的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加持导管天数以及患者的留院天数。 结果 : 加持导管天数比较 :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加持导管天数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加持导管天数。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 : 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则患者的感染率越大,且护理后的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患者的留院天数比较 : 实验组患者接受 集 束 化 护理后的留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天数。 [1] 结论 : 血透室中心导管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患者的导管加持时间有关,导管加持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感染。在血透室中心导管中实施 集 束 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率缩短患者的留院时间并能更快取消导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 ] 血透室 中心导管 相关性 血流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透室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干预化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 2019年度我院血透室中心收治的血透患者中选取 58例,随机分 2组:一组实施干预化护理,纳入观察组( 29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 29例);观察比较两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在出院前调查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 3.45%( 1/29),对照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 17.24%( 5/29),比较两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显示观察组明显更低(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55%( 28/29),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72.41%( 21/29),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示观察组明显更高( P< 0.05)。结论:在血透室中心采用干预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透室中心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干预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置入Supreme喉罩后不同套囊充气压力对颈内静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年龄18~75岁,使用多普勒超声在颈内静脉的中位穿刺点进行测量,比较患者置入喉罩前、置入喉罩后60 cmH2O(1 cmH2O=0.098 kPa)套囊压力及置入喉罩后120 cmH2O套囊压力时的颈内静脉横截面积、血液流速及血液流量。结果与置入喉罩前比较,置入喉罩后60 cmH2O套囊压力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速及血液流量明显下降(P<0.05);置入喉罩后120 cmH2O套囊压力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速明显下降(P<0.05),但血液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后120 cmH2O套囊压力与置入喉罩后60 cmH2O套囊压力时比较,颈内静脉横截面积、血液流速、血液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Supreme喉罩后60 cmH2O及120 cmH2O套囊压力均会引起颈内静脉充血改变,两种压力对颈内静脉充血程度的影响相同。

  • 标签: 喉罩 充气压力 颈内静脉 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 PICC导管操作中采取专业化护理对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 100例 PICC置管患者,研究时间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随机将其分为 2组,对观察组行专业化护理,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2组均含 50例患者,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 CRBSI发生率比对照组小,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专业化护理有助于减少 PICC置管的感染风险,延长患者置管时间。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 专业化护理 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125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存在生物膜,将所有患者分为生物膜阳性组(n=81)和生物膜阴性组(n=44)。生物膜阳性组根据3个月预后分为死亡组(n=17)与存活组(n=64)。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共分离125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生物膜阳性81株(64.80%)。耐药性分析发现,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生物膜阴性菌(χ2=5.94、4.03、5.05和4.1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3个月内行气管插管(OR=3.460,95%CI 2.890~14.445,P<0.05)和应用免疫抑制剂(OR=6.945,95%CI 1.160~21.567,P<0.05)为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前3个月内使用替加环素(OR=4.886,95%CI 1.123~21.263,P<0.05)为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有创操作,降低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生物膜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