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采用新的性能指标和PSD算法动态调整增益改进了单神经PID控制算法,针对传统采用“主从方式”控制的多缸同步液压系统存在的调整时间长、动态性能差等缺点,利用改进后的神经PID控制算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同等方式”控制概念的同步控制,用AMEsim和Simulink软件对双缸同步液压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式的同步性能好,控制精度高,并且同步调整所需的时间比传统控制方法短,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控制方式的不足,满足了现代工业的使用需要。

  • 标签: 液压系统 同步控制 单神经元PID 联合仿真
  • 简介: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MA,迷魂药)为合成的苯丙胺衍生物,作为娱乐消遣物质为青年人广泛滥用。MDMA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能系统,并能引起5-羟色胺神经损伤。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可能和羟基自由基的形成有关。MDMA常和乙醇合并滥用。乙醇可促使羟基自由基增多,并使5-羟色胺神经损伤加重。

  • 标签: 迷魂药 5-羟色胺神经元 神经毒性 乙醇 乙醛
  • 简介:摘要神经突起是体内信息传递的桥梁,神经递质通过突起的连接而传递。在神经突起生长过程中有大量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因子对其进行调节,有调节神经突起的长度、数量或抑制神经突起的生长等作用。文章就神经突起的生长过程、所需调节蛋白及突起生长信号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元 突起生长 蛋白调控
  • 简介:摘要视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结构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和调整,具有结构可塑性。视皮层神经结构变化是视皮层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变化的基础。这些结构改变主要包括突触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树突棘的消失或增加、树突棘的更替及大小的变化、突触后致密物以及神经周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等。结构的变化与神经内外分子及非神经成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Ly-6/神经毒素样蛋白1、勿动蛋白、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对视皮层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异常视觉经验以及丰富环境等外界干预因素对视皮层神经结构可塑性均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影响视功能的发育或其损伤后恢复。相比于功能学研究,视皮层神经结构可塑性的研究依赖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高级成像技术,结果更为直观和有说服力。对视皮层结构可塑性的不断探索会增进我们对弱视等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的理解,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创新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皮层 神经元可塑性 突触 树突棘 关键期
  • 简介:摘要:天麻素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份,其作用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癫痫、延缓衰老、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的特点。目前,天麻素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天麻素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追踪,重点对近年来天麻素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天麻素 神经系统 保护
  • 简介:神经的生理实验中经常观察到丰富的钙振荡模式,本文详细综述了产生这些现象的钙流交换机理和各类通道调节机理,以及描述这些生理机理的数学表达式.介绍三类典型的研究钙振荡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即电压动力学与钙动力学相耦合的模型,多个钙存储单元之间钙流平衡的模型和考虑信使物质IP3的振荡与钙振荡相互作用的模型;并针对第一个模型简要地讨论其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最后对神经钙振荡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 标签: 非线性动力学 神经元 钙通道 钙振荡
  • 简介:一直以来,慢性疼痛困扰着许多人,并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弄清了神经细胞上的受体是如何调控慢性炎性痛的。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研制出用于治疗这种慢性疼痛的新药。

  • 标签: 炎性痛 受体 慢性疼痛 治疗 神经元 新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肌电图(EMG)检查应用于诊断运动神经病(MND)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运动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8例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患者,B组12例为进行性脊肌萎缩患者,C组16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并对比分析3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单纤维肌电电位仪选择性记录患者单个肌纤维动作电位并测定其颤抖值、阻滞以及纤维密度。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显示存在广泛性神经源性改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其中11例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1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单纤维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A、B、C三组患者颤抖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早期应用肌电图检查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运动神经疾病,对于广泛性神经源性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敏感性较低,单纤维肌电图能清晰提示病情进展的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运动神经病,为早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参考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应广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肌电图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及脑牵拉压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力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30、40、50g组,牵拉完毕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牵拉压区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变化.结果3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几乎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4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降低;50g的BRP牵拉15min引起更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脑牵拉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验性脑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40g以下.

  • 标签: 脑牵拉压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浦肯野神经是小脑皮层唯一的输出神经,其传入纤维主要包括来自橄榄核的盘状纤维和来自皮层颗粒神经的平行纤维.基于与实际神经系统十分相似浦肯野神经回路模型,本文研究了回路中三种神经(浦肯野神经,颗粒神经,盘状纤维)的相位响应曲线(PRC)并结合它们各自的f-I曲线对来区分三种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神经之间的同步性进行分析,着重考察了不同神经之间突触的电导系数与浦肯野神经树突上的CaP电导系数的影响等,分析结果显示神经之间同步性对于它们信息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浦肯野神经元 相位响应曲线 同步性 突触电导系数 CaP电导系数
  • 简介:【摘要】为探讨梓醇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的保护作用,本文采用原代中脑神经培养,通过乳酸脱氢酶、线粒体复合物 I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等多个指标的检测,观察梓醇对 MP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的影响。结果显示梓醇可以减弱 MPP+造成的中脑神经生存力的丧失,降低质膜的破坏,从而减少了细胞中 LDH的漏出,并且梓醇也抑制了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本研究表明,梓醇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梓醇,多巴胺,线粒体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识别不同类型脊髓神经参与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我们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脊髓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神经为中小型中间神经,其胞体位于脊髓中央灰质第VII层、VIII层和中央管细胞群(X层),其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63.5±1.5mV,这些神经没有自发放电,但当一个去极化电流脉冲注入细胞可引起神经的兴奋,发放动作电位,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放动作电位的频率也增加,部分神经表现出L型钙通道电流,这有助于理解脊髓中间神经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脊髓中间神经元 运动调节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其中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能源发展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网逆变器作为电网与光伏发电系统之间的核心接口设备,对入网电流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出于保护设备的功率开关管的目的,大多场合采用逆变侧电流反馈控制,但该控制结构在数字控制下难以兼顾良好的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和鲁棒性,在谐振峰附近的三次截止频率处通常存在相位裕度过低的情况,大幅放大了该频率处的高频谐波,从而不满足国家规定的并网标准。

  • 标签: 逆变器单神经元 自调节 PID电流控制策略
  • 简介:基于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数值计算分岔图和线性化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了经兴奋性化学耦合的快峰神经的同步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一些关键参数的改变,耦合神经能呈现丰富的同步行为,如各种周期的同步和混沌的同步.研究结果对理解神经系统的同步运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快峰神经元模型 兴奋性化学突触 同步
  • 简介: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网络在伺服驱动控制中的应用,将详细研究伺服驱动控制的原理。随后,深入探讨神经网络在伺服驱动控制中的广泛应用,从建立和分析控制系统到设计和执行有效的控制策略。本文详细讨论了神经网络在伺服驱动控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神经元网络 伺服驱动控制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小胶质细胞-神经共培养系统,制备体外神经细胞炎症模型。方法选用小鼠BV-2小胶质细胞、NSC34运动神经、HT-22海马神经。实验Ⅰ 采用不同浓度LPS(10、100、500和1 000 ng/ml)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提取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即条件培养基,分别培养两种神经,采用CCK-8法选取导致神经活力明显下降50%的LPS浓度用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实验Ⅱ 将小胶质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神经种于下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对照组和LPS组,小胶质细胞分别用细胞培养基、LPS培养或孵育6 h,随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合并上、下室细胞继续培养。BV-2-NSC34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12 h,BV-2-HT-22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培养液IL-1β、IL-18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凋亡率,采用qRT-PCR检测神经Bcl-2、Bax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cleaved 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实验Ⅰ BV-2-NSC34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LPS刺激浓度为10 ng/ml,BV-2-HT-22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LPS刺激浓度为1 000 ng/ml。实验Ⅱ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神经培养液IL-1β和IL-18浓度、神经凋亡率升高,Bax及其mRNA表达上调,Bcl-2及其mRNA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05或0.01)。结论通过条件培养基技术与Transwell共培养技术成功建立小胶质细胞-神经共培养系统,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神经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案。

  • 标签: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共同培养技术 炎症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内从丘脑到延髓的整个脑干区域分布着许多氧化学感受器,并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感受氧气的网络,它们在氧浓度变化的过程中对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关于中枢氧感受器化学传递过程的细胞机制中,仅有颈动脉体血管球细胞和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保护机制,而中枢性氧感受神经需要何种的离子通道和氧感受器传导缺氧的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主要对此方面目前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氧化学感受器 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的诱导分化.方法取孕16dWistar大鼠的胚鼠全脑,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分化的GABA能神经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出现2~4个细胞的细胞球.分化2d后,神经球贴壁后伸出细长突起,并可和周边神经球伸出的突起连接.神经球周边可见大量散在贴壁的双极或多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神经球均有nestin、NF200、GFAP阳性细胞.取第3代神经球行GABA能神经定向分化.分化24h后,实验组细胞球贴壁.3d后,实验组细胞球周边有大量散在分布细胞贴壁生长,胞体圆形较大,有1~2个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显示,实验组周边散在的贴壁细胞多为GAD65阳性细胞.GAD65阳性细胞分化率实验组(85.97±2.78)%、对照组(18.16±2.29)%,P<0.01.结论本实验利用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阻断了bHLH基因家族的调控因子之一Hes1,解除了其对bHLH的抑制,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的分化.实验还发现,阻断Hes1后大大提高了神经干细胞向GABA神经分化的比率.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分化 GABA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