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阈下微脉冲是近年来应用于眼科的一种以长间歇为特征的激光模式,可以在达到有效治疗效应的同时将其对组织的损伤降到最小,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早期研究认为,阈下微脉冲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炎性生物标志物、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等物质的表达达到减轻黄斑水肿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强调视网膜胶质细胞在DME中的作用,Müller细胞也被认为可能是微脉冲作用的靶细胞之一,但目前尚没有微脉冲直接或间接作用于Müller细胞的证据。期待不远的将来发现更多阈下微脉冲的靶细胞,并通过Müller细胞或Müller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共培养进行体外实验以进一步证实,从而更为详细地探讨阈下微脉冲在DME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激光凝固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联合阈值下微脉冲(SML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DME患者100例100只眼纳入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单纯IVC组、IVC+SMLP组,各50例50只眼。患眼均行IVC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次;IVC+SMLP组患眼IVC后2周内行SMLP治疗。所有患眼采用对数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治疗前,单纯IVC组、IVC+SMLP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56±0.04、0.55±0.03;CMT分别为(437.36±11.35)、(434.58±10.88)μm。两组患眼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6、1.027,P>0.05 )。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IVC次数以及BCVA、CMT的变化情况。组间logMAR BCVA、CMT、IVC次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后12个月,单纯IVC组、IVC+SMLP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29±0.11、0.28±0.13;CMT分别为(241.63±29.79)、(240.47±30.46)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眼BCVA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4、5.608,P<0.001);CM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26、6.013,P<0.001 )。两组患眼间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35、0.764,P>0.05 )。单纯IVC组、IVC+SMLP组患眼IVC次数分别为(8.15±2.04)、(5.91±1.8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01 )。结论IVC+SMLP与单纯IVC均可有效降低DME患眼CMT,提高BCVA;联合治疗可以减少IVC次数。

  • 标签: 糖尿病黄斑水肿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 康柏西普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脉冲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损容性皮肤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即按照医嘱行一般护理,心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损容性皮肤病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程度心理问题,通过加强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脉冲激光 损容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脉冲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21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n=40),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PDT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微脉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结果 治疗前两组BCVA无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BCVA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微脉冲和PDT 治疗cCSC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微脉冲创伤性较小,适用人群较广,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微脉冲激光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视力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城市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地铁事业高速发展,地铁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引起振动。基于此,为促进地铁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对隧道内脉冲励下地层振动传递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轨道减振等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隧道内脉冲激励作用 地层振动 传递特性
  • 简介: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区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OCAL)的微脉冲雷达(MPL)2008年4月30日至5月2日观测资料,对晴朗天气、浮沉天气及扬沙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物理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MPL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天气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廓线的日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天气晴朗时,早晨9时开始在0—2km范围出现气溶胶聚集区,持续至15时,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20km-1;受沙尘输送影响,浮尘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1—2km,高层气溶胶富集区高度范围为5—7km,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38km-1;扬沙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0—1km,浓度远大于浮尘天气,但高层气溶胶浓度较小且分布较均匀,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50km-1。

  • 标签: MPL 气溶胶 沙尘天气 垂直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柏西普联合577nm微脉冲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症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从中选择100例进行调查分析,按照治疗模式的差别,将患者分成每组例数均为50例的对照组、研究组两个组别,分别应用577nm微脉冲治疗方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577nm微脉冲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效果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厚度(CMT)两项测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577nm微脉冲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方法比单纯采用577nm微脉冲治疗方法更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黄斑水肿情况,促进视力逐渐恢复,且有利于病情控制,从而不断提升生存质量和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性。

  • 标签: 康柏西普 577nm微脉冲激光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伴随新能源类型汽车制造业持续进步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总体生产制造工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对正负极片的纳秒脉冲激光切割技术工艺而言有着极高要求。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锂离子电池当中正负极片的纳秒脉冲激光切割全新技术工艺与其特征情况,仅供业内参考。

  • 标签: []电池 锂离子 正负极片 激光切割 纳秒脉冲 全新工艺 特征
  • 简介:由于在多脉冲励线性预测声码器中要一次得到所有脉冲的位置和幅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次优的序贯搜索方法被采用,即一次得到一个脉冲。用Matlab仿真观察合成语音效果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感觉加权均方误差 量化 信噪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77nm阈下微脉冲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88例(88只眼)医院收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577nm阈下微脉冲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的最佳矫正视力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8周和术后16周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577nm阈下微脉冲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应用不会影响患者的视力状况,同时在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激光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临床疗效
  • 简介:巴塞罗纳光子科学研究所(mro)的科学家们已演示了飞秒级和纳米级精度的激光脉冲控制。Nicol5Accanto及其同事将宽带脉冲整形与显微镜内单个纳米粒子的二次谐波检测相结合,以控制亚衍射区内的超短光脉冲。这种通用方法可以弥补由激光脉冲在原位遭遇的相位失真,

  • 标签: 激光脉冲 脉冲控制 纳米尺度 纳米级精度 科学研究所 超短光脉冲
  • 作者: 钟雯 喻晓兵 戴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医院眼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钟雯,进修医师,现在北京市第六医院眼科 100007,北京医院眼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黄斑覆盖微脉冲治疗继发于Irvine-Gass综合征的难治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rvine-Gass综合征患者21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女性11例12只眼,男性10例12只眼;平均年龄(54.5±10.1)岁。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记录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仪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和直径1、6 mm黄斑区视网膜容积(MRV)。患眼均行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治疗,光斑直径200 μm,曝光时间200 ms,功率400 mW,负载系数5%。治疗范围为黄斑上下血管弓内,覆盖全黄斑(包括黄斑中心凹)。治疗后1、3个月,对仍存在黄斑水肿的患眼行2次微脉冲治疗,方法同前。治疗后1、3、6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CMT、MRV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440±0.320、0.333±0.286、0.250±0.245、0.166±0.184,平均CMT分别为(395.88±79.21 )、(349.17±78.07)、(317.67±53.72)、(285.29±37.03)μm;直径1、6 mm平均MRV分别为(0.310±0.063)、(0.275±0.060)、(0.245±0.035)、(0.221±0.219 )mm3和(9.866±0.846)、(9.494±1.002)、(9.005±0.885)、(8.190±0.850)mm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患眼BCVA明显提高(t=5.060、5.564、6.466),CMT明显下降(t=4.854、5.777、7.34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径1、6 mm平均MRV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径1 mm:t=4.527、5.394、7.380,P<0.01;直径6 mm:t=4.577、7.980、11.209,P<0.01 )。患眼平均微脉冲治疗次数1.25次。结论全黄斑覆盖微脉冲可以安全有效治疗继发于Irvine-Gass综合征的难治性黄斑水肿。

  • 标签: 黄斑水肿 激光凝固术 全黄斑覆盖微脉冲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脉冲照射和TDP红外线烤灯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患者分别用脉冲治疗20min和TDP红外线烤灯局部治疗20min的效果观察,得出结论。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疱疹皮损的愈合作用无明显差异,脉冲照射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皮损所引起的神经痛。结论运用脉冲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所引起的神经痛的的效果比TDP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的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脉冲激光 TDP红外线烤灯 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强脉冲(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强脉冲(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照组使用睑板腺按摩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OSDI评分以及NIBUTavg,MTF截止频率,SR,平均OSI相比(P

  • 标签: 强脉冲激光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
  • 简介:背景:近年来,激光已用于疣的治疗,而且已成功治疗某些类型的疣。在一些激光研究中,已应用剥脱剂来增加激光的穿透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脉冲染料激光(PDL)疗法与应用水杨酸(SA)后再应用PDL疗法的效果。应用水杨酸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寻常疣的角化过度以增加激光穿透性。方法:本对照研究包括入选研究的19例患者的66个皮损。33个皮损先外用30%SA,2次/d,5d后再应用PDL治疗,其余33个皮损直接应用PDL治疗。两组患者PDL疗程1~5次,每次间隔4周。两组疗效用疣的尺寸改变比较,记录长×宽×高(mm3),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DL组和SA+PDL组,治疗5个疗程后,与治疗开始相比皮损变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疗程结束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1);然而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PDL组(P=0.049)。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完全清除率是54.6%,而PDL组在第五个疗程结束后完全清除率仅为66.4%。在2.2个疗程后SA+PDL组即观察到完全清除,而PDL组在3.1个疗程后才观察到完全清除(P<0.05)。结论:尽管在...

  • 标签: 寻常疣脉冲 染料激光 激光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及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PDR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样激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阈值下微脉冲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趋化素水平,观察两组视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46/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χ2=19.58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趋化素及视力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趋化素分别为(8.57±2.48)μmol/L、(1.58±0.51)ng/L,对照组分别为(10.92±3.16)μmol/L、(2.83±0.92)ng/L,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4.178、8.486,均P<0.05);观察组视力为(0.66±0.19),高于对照组的(0.43±0.13)(t=7.135,P<0.05)。结论采用阈值下微脉冲光凝治疗可有效缓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MDA及趋化素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冲激光 激光凝固术 丙二醛 趋化因子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剂 视力,眼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早期烧伤瘢痕患儿,采用单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4.2±0.8)岁,瘢痕面积(100.3±0.7)cm2。首次治疗采用PDL联合UFCL治疗,随后PDL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UFCL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总治疗周期为6个月,共行2次PDL单独治疗、2次联合治疗。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医师和患儿家属进行疗效评估。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统计患儿家属疗效满意度并计算总体满意率。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1)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患儿瘢痕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凹凸程度、柔软度、表面范围和总体评价,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形状和总体评价的POSAS医师和患儿家属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联合治疗前(t=16.6、16.0、16.9、14.9、20.8、29.3、30.7,20.4、29.3、18.1、27.9、25.8、20.8、45.3,P<0.01)。其中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医师总体评价分别为(8.1±0.8)、(2.7±0.6)分,患儿家属总体评价分别为(8.2±0.8)、(2.4±0.5)分。(2)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110例(92%)患儿的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6例(5%)患儿的家属满意,4例(3%)患儿的家属较为满意,无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116/120)。(3)5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4 d创面出现瘙痒、红疹。3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周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儿3次治疗后1周创面可见小水疱,并伴瘙痒。所有创面均未出现瘢痕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PDL联合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疗效较明显,治疗周期较短,可减轻症状并改善小儿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瘢痕 儿童 激光,染料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目的评价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龟头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龟头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20~140J/cm2能量密度、接触式冷却。治疗5~7次,治疗间隔1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发症,并分五级评价病灶清除率。结果1例患者治疗时有轻度疼痛;所有患者治疗部位均出现暂时性红斑和水肿,无出血、感染、色素改变、瘢痕形成和勃起功能障碍等。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龟头静脉畸形病灶完全清除,未见复发。结论长脉冲Nd:YAG激光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龟头静脉畸形,并发症少,可作为龟头静脉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长脉冲 ND:YAG 激光 静脉畸形 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