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庆应大学工学院教授小池康博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ERATO/SORST光子聚合物项目光功能发现小组(小组负责人是多加谷明广)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先在树脂中混入通常难以进行混炼的纳米、制成小球,再采用普通的薄膜制造技术,将其连续加工成基本上没有双折射的高性能光学薄膜。过去只能制作数厘米见方的薄膜,而此次则成功地制出了宽40cm、长约100m的薄膜卷,一举突破了实用化障碍。这种光学材料将长约200nm、宽50~80nm的针状SrCO3纳米分散到了聚碳酸酯中。

  • 标签: 光学薄膜 纳米粒子 生产技术 双折射 成本 SrCO3
  • 简介:【摘要】催化剂载体的性质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烧结技术制备碳纤维载体,具有尺寸可控、高比表面积等优点。用来负载铂基纳米颗粒,可以提升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协同效应,将钯基纳米颗粒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也成为近些年的研究重点。

  • 标签: 静电纺丝 钯 Pd 碳纤维 催化剂
  • 简介: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的直径从1-2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

  • 标签: Gd2O3:Tb3+纳米粒子 多元醇法 NAOH
  • 简介:以油酸(OA)作为表面修饰剂,在乙醇一水体系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LaF3:Tb3+纳米(OA—LaF3:Tb3+),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S)对所合成的纳米进行了表征和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A与纳米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所制备的纳米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性很好;纳米大小均匀,粒径约为10nm;纳米的晶相为LaF,的六方体结构;在312nm紫外光激发下,纳米发射Tbn的特征荧光,表明表面修饰剂OA对Tbn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

  • 标签: 表面修饰 纳米粒子 铽离子 荧光性能
  • 简介:在1,6-己二醇溶剂中,以Ru3(CO)12和Fe3(CO)12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方法合成了Ru-Fe纳米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特征和电催化性能.催化剂粉末以六方结构的Rux簇为主相,呈现出高度均匀而聚集的纳米颗粒特征.在0.5mol/LH2SO4溶液中,Ru-Fe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催化活性高于Rux,主要归因于d电子从Ru原子到Fe原子的转移过程.

  • 标签: Ru-Fe催化剂 非Pt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 简介:为寻求一种驱动电导率(大于0.02S/m)溶液的新方法,探讨了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高电导率微流体.根据交流电热效应理论,建立了交流电热粒子诱捕物理模型,利用仿真软件FEMLA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特定的微电极芯片结构和交流电热效应,能驱动流体电导率高达1.53S/m的微流体。实现了在低电势下的粒子诱捕.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微流体,不仅能够实现对微粒的诱捕,而且输入信号电势低,受微流体影响小,容易与芯片集成.研究结果为设计交流电热效应芯片实验室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交流电热 粒子诱捕 电热效应 数值仿真
  • 简介:以硝酸铁为原料,三乙二醇(TEG)为溶剂,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γ-Fe2O3纳米,通过X射线衍射fXRD)、差热-热重分析、N2吸附-脱附(BET)和磁性分析(VS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硝酸铁浓度和反应时间对γ-Fe2O3晶粒尺寸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铁在TEG中高温热分解后能够产生γ-Fe2O3纳米,并且随着硝酸铁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γ-Fe2O3纳米的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都有增大的趋势。

  • 标签: 硝酸铁 热分解法 γ-Fe2O3纳米粒子
  • 简介:利用室温液相还原、晶种生长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大小形貌均一、性能稳定且具有磁性的Fe3O4@Cu2O复合纳米,并且对制备的Fe3O4@Cu2O纳米进行了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在以紫外光为光源的照射下,合成的Fe3O4@Cu2O纳米对有机染料甲基蓝溶液起到很好的降解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Fe3O4@Cu2O纳米容易回收,具有良好的可循环利用性能.

  • 标签: Fe3O4@Cu2O纳米粒子 晶种生长 催化剂 循环利用性
  • 简介: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为结构导向剂,钛酸四丁酯(Ti(OBu)4)为钛源,低温水浴处理,再经180℃下水热晶化制备纳米TiO2,采用FT-IR、XRD、TEM、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为锐钛矿相,结晶度高,所得TiO2粒子纳米棒,界面清晰,规整度高,经紫外光照6h后,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2.3%,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水热法 四甲基氢氧化铵 光催化
  • 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下,中科院化学所的姚建年课题组,在前期吡唑啉有机纳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工作拓展至掺杂有机纳米上,在有机纳米发光颜色的调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先进材料》上。

  • 标签: 有机纳米粒子 中科院化学所 发光波长 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制备
  • 简介: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是当今医学的前沿课题,困扰其临床应用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对移植进入体内的神经干细胞进行监测,观察其存活和迁徙的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移植的神经干细胞有着不同的迁徙和分化能力,对干细胞这一特性的研究目前多为在移植后的一定时间内处死实验动物,对神经组织进行切片。而这些侵袭性的方法,不能对神经干细胞在同一动物体内的迁徙、增殖情况进行动态的观察,故需要非侵袭的手段来对移植入体内的神经干细胞进行监测。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
  • 简介:在液相环境中,利用纳秒(ns)脉冲激光器轰击消融铬掺杂ZnSe(Cr^2+:ZnSe)微米颗粒,制备出Cr^2+:ZnSe纳米,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粒子为平均尺寸为50nm的ZnSe闪锌矿结构纳米。基于Cr^2+:ZnSe纳米,观察到中心波长为2180nm、阈值为0.4mJ/pulse的随机激光效应。相比于Cr^2+:ZnSe晶体激光器,纳米随机激光的中心波长发生了约170nm的蓝移,Cr^2+:ZnSe纳米的光致发光寿命也比Cr^2+:ZnSe晶体要短。

  • 标签: Cr^2+:ZnSe 随机激光 纳米材料 中红外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MRI活体示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及未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向2组模型鼠右侧脑室注射入标记或未标记ADSCs悬液。于移植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各选取5只模型大鼠行颅脑MR成像,于T2-mapping图像上测量2组颞顶叶皮质、海马、小脑的T2值。之后处死动物,对脑组织进行普鲁士染色,于高倍镜下计数蓝染细胞数,对T2值和蓝染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T2~*WI、SWI可见2组大鼠颞顶叶皮质及海马散在类圆形低信号区。移植后第14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右侧海马的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13、0.045)。移植后第21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07)。移植后第14天右侧颞顶叶皮质及右侧海马,第21天右侧颞顶叶蓝染颗粒数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3、0.032)。结论于大鼠侧脑室移植PEG/PEI-SPIO标记的ADSCs可向慢性脑缺血所致病变区域迁移;采用量化MRI活体示踪移植PEG/PEI-SPIO标记ADSCs,可评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迁移和分布。

  • 标签: 超顺磁氧化铁 大鼠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的可行性及标记前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后的兔膝关节SMSC加入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在37℃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24h后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标记情况,并比较标记前后SMSC的细胞活性及细胞增殖能力情况。结果SPIO标记后SMSC经普鲁士蓝染色细胞质内可见蓝染颗粒,细胞标记率均达95%以上,且随着标记浓度的增高,细胞质蓝染铁颗粒增多,颜色加深。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质及吞饮小泡内可见大量高电子致密度颗粒,呈阳性。在标记液浓度为(12.5~50)μg/ml时,标记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活力与标记前比较无明显差别;当标记液浓度为100μg/ml以上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活力受到抑制。结论根据初步研究,一定浓度范围的SPIO标记兔SMSC是安全可行的,为解决SMSC在关节内的示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性纳米颗粒 滑膜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四氧化三铁(NH2-Fe3O4)磁性纳米材料,并以XRD,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NH2-Fe3O4组装到磁性玻碳电极表面,得了NH2-Fe3O4修饰的磁玻碳电极,并以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铅(Ⅱ)离子和铜(Ⅱ)离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H2-Fe3O4纳米可显著提高Pb2+和Cu2+在电极表面的富集量,提高溶出峰电流.由于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曲线中Pb2+和Cu2+的溶出峰电位差较大,且没有相互干扰,所以该电极可用于Pb2+和Cu2+的同时测定.

  • 标签: 氨基化Fe3O4 磁性玻碳电极 PB2+ Cu2+
  • 简介:目的验证包载反雄激素受体基因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TFO)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TFO—NPs)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TFO—NPs并进行体外物化表征。将TFO—NPs、脂质体包载的TFO(TFO—Lip)和裸TFO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AR基因表达。结果TFO-NPs平均粒径128nm,载药量为1.02%,包封率为72.28%,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LNCaP细胞对TFO—NPs和TFO-Li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裸TFO。TFO—NPs和TFO—Lip对LNCaP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4.5%±6.2%)和(50.6%±6.1%)显著高于裸TFO,(7.8%±0.8%)(均P〈0.05)。TFO—NPs和TFO—Lip处理组LNCaP细胞的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裸TFO处理组。TFO—NPs和TFO—Lip处理组的转染效率、细胞抑制率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制备了TFO—NPs,为反基因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基因载体。

  • 标签: 前列腺癌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 三螺旋形成寡聚核苷酸 雄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固体脂质纳米制备方法的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经综合、归纳写成综述。结果不同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适合不同性质药物SLN的制备。结论固体脂质纳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制备方法 固体脂质纳米粒
  • 简介:摘要目的从固体脂质纳米载体的制备和剂型应用等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情况。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的多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以高压乳化法、微乳法较好,其低毒、靶向性好、缓控释药物能力强等优点决定其在剂型应用方面有很大潜力。结论固体脂质纳米是一种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方法 给药途径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