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他丁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6~8周雄性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假手术及司他丁(30 000 U/kg)干预组,C组为单纯盲肠结扎穿孔(CLP)组,D组为CLP+低剂量司他丁(15 000 U/kg)治疗组,E组为CLP+高剂量司他丁(30 000 U/kg)治疗组。B、D、E组司他丁均于术前1 h按相应的剂量腹腔内注射。评估各组小鼠肺组织血液学特征、肺组织水肿及炎性反应情况,比较各组血液及肺组织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核因子(NF)-κB p65mRNA与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C组小鼠肺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78.68 ± 1.85)%比(51.98 ± 0.77)%,P<0.01];与C组比较,经司他丁处理的小鼠肺水肿明显减轻,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C组小鼠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显著高于A、B、D、E组(4.74 ± 0.28比2.23 ± 0.16、2.25 ± 0.22、2.89 ± 0.31、2.09 ± 0.12,P<0.01),E组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最低。司他丁干预后肺部的炎性反应表现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逆转,表现为结构破坏程度得以改善,水肿及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CLP处理后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IL-6、TNF-α、IL-1β表达及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反应结果及蛋白印迹分析显示C组肺组织内NF-κB p65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司他丁治疗后则可使其显著降低。结论司他丁预处理可显著减少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小鼠全血及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缓解肺部的炎性反应;其相关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途径的激活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乌司他丁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司他丁加奥曲肽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2组,每组40人。参照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研究组采用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奥曲肽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血必净和司他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到院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以此为基础,联合应用血必净和司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周后的炎症因子各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IL-6、CPR、TNF-α以及PC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中联合应用血必净、司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建议使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血必净 脓毒症 炎症因子 乌司他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健康教育对门诊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初次用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 ,观察组采用对患者使用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跟踪指导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持续护理,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对患者实施使用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结果 用药治疗后观察组病情缓解有效时间(4.5±2.0)d,月复诊次数(1.5±0.5)次,对照组用药病情缓解有效时间(7.5±3.5)d,月复诊次数(4.5±2.5)次,观察组较对照组安全正确用药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 健康教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他丁对幼鼠高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Wnt/β-连环素(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4日龄,体重40~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高氧致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和司他丁组(UTI组)。ALI组和UTI组采用吸入高浓度氧(氧浓度>90%)72 h的方法制备幼鼠高氧急性肺损伤模型,C组正常呼吸空气。模型制备成功后1 d时开始,UTI组每天同一时点腹腔注射司他丁50 000 U/kg,连续注射3 d;C组和ALI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模型制备成功后4 d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和UTI组肺组织W/D比值和肺损伤评分升高,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p-GSK-3β、Wnt3a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LI组比较,UTI组肺组织W/D比值和肺损伤评分降低,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p-GSK-3β、Wnt3a和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P<0.05)。UTI组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ALI组减轻。结论司他丁减轻高氧致幼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胰蛋白酶抑制剂 急性肺损伤 Wnt蛋白质类 β连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术后静脉镇痛治疗中应用芬太尼联合高甲素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BM、VIP和万方数据,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9月。收集所有静脉镇痛治疗中应用芬太尼(F组)对比芬太尼联合高甲素(FG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临床对照研究(2 103例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F组与F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效果大致相同;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方面,F组与F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FG组术后镇静效果强;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芬太尼联合高甲素组不良反应少,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和头晕发生率低。结论芬太尼镇痛效果强、见效快,但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加大。为了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又达到同等程度的镇痛、镇静效果,联合高甲素作为新镇痛液配方,其整体效果满意。

  • 标签: 芬太尼 高乌甲素 外科手术 患者 疼痛 手术后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采用生长抑素与司他丁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8月-2021年8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SA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生长抑素+司他丁治疗,实验组30例基于此,加用人血白蛋白治疗;两组治疗7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A组(70.00%)高(P<0.05)。结论 针对SAP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司他丁联合白蛋白治疗,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白蛋白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点注射高甲素复合液,治疗局部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效果。方法:以甲磺酸罗哌卡因,高甲素,曲安奈德配置成一定浓度剂量的复合液,局部痛点注射,每痛点注射3~5毫升,治疗相应部位的局部慢性疼痛性疾病。结果:本组5000例患者,治愈3188例,有效1344例,无效46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结论:以甲磺酸罗哌卡因,高甲素,曲安奈德复合液局部痛点注射为主,治疗相应部位的局部慢性疼痛性疾病,安全有效,医疗成本低。

  • 标签: 痛点 高乌甲素 罗哌卡因 曲安奈德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应用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实际疗效。方法:将58例SAP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与试验组(采用司他丁+奥曲肽治疗),每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1-2021.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参照组(72.41%),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中,试验组(3.45%)低于参照组(20.69%),P<0.05。结论:SAP应用司他丁+奥曲肽治疗效果确切,在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同时,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炎症 重症胰腺炎 奥曲肽 乌司他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司他丁在老年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24例老年SAP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联合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司他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全自动生化分析及酶联免疫法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14 d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淀粉酶水平;分析两组治疗后7 d的疼痛等级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并发症发生及胰腺炎再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CRP、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RP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5、2.851、-2.147,P=0.036、0.029、0.043),血清淀粉酶、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4、2.918、-2.166、2.684、-2.593,P=0.023、0.011、<0.001、0.015、<0.001);治疗后14 d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627、-3.189,均P<0.001),白细胞计数、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VA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3.245,P=0.021、0.002)。治疗后7 d,联合组治疗显效率为79.0%(49/62),对照组为61.3%(3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31)。联合组患者平均进食时间为(6.72±1.87)d、平均住院时间为(11.23±2.98)d,对照组为(7.65±1.69)d、(13.85±3.4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8、-4.565,均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消化道反应和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11.3%(7/62)、43.5%(27/62)、1.6%(1/62),与对照组25.8%(16/62)、21.0%(13/62)、11.3%(7/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7.233、4.810,P=0.038、0.007、0.028)。联合组平均无并发症时间为(10.25±3.26)个月、无复发时间为(10.69±2.51)个月,对照组分别为(8.72±3.73)个月、(9.62±2.9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7.463、4.589,P=0.006、0.032)。结论奥曲肽联合司他丁可有效缓解老年SAP患者局部症状和临床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和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奥曲肽 胰腺炎 肽水解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司他丁用量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20万IU司他丁+谷氨酰胺组(20万IU联合组)、40万IU司他丁+谷氨酰胺组(40万IU联合组)、60万IU司他丁+谷氨酰胺组(60万IU联合组),比较每组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腹痛缓解时间、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血液淀粉酶、葡萄糖、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40万IU联合组和60万IU联合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35%和5.56%,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0万IU联合组的31.58%和35.00%(P<0.05)。40万IU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7.21±1.25)d、(8.54±1.83)d、(9.54±2.23)d,60万IU联合组为(7.52±1.83)d、(8.13±1.75)d、(9.37±2.3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2±2.78)d、(9.85±3.16)d、(10.86±2.68)d]和20万IU联合组的[(8.76±1.96)d、(9.52±1.54)d、(10.62±1.43)d](P<0.05),而对照组与20万IU联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司他丁+谷氨酰胺治疗组的血糖、CRP和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司他丁+谷氨酰胺治疗组患者的血糖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对于20万IU联合组和40万IU联合组,60万联合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但临床效果因司他丁剂量而异。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乌司他丁 谷氨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中采用生长抑素与司他丁联合治疗后的效果及药学观察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开展时间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病例数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将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53例患者作为常规组,采用生长抑素与司他丁联合治疗的5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药学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均相比治疗前改善效果较好,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组(15.09%)>实验组(3.77%),P<0.05。结论 生长抑素与司他丁联合药物的应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相关血清指标,还可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血清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不同剂量司他丁联合抗感染和机械通气的效果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控制在96例,均是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入院的重症肺炎患者,数字标注法分组,都进行抗感染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同时用小剂量司他丁,A组同时用大剂量司他丁,比较每组疗效差异。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B组高,分别为97.92%和85.42%,差异显著(P

  • 标签: 乌司他丁 抗感染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治疗中予以肺保护性通气+司他丁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纳入两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司他丁;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d后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PIP、MPaw、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保护性通气 乌司他丁 重症肺炎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帮扶下,2020年末,全国近1亿原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摘帽。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正式奔向小康社会。然而,各级单位该采用何种方式带领原贫困村农户步入小康社会;原贫困村在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效等多个问题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在衔接时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本文以融水县安陲乡吉村为例,通过36个月的田野调查一手资料对该村落展开全面分析,并将从吉村现有资源、发展瓶颈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产业化发展 巩固脱贫 经验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应用于重症肺炎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88例,时间范围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伴有ARD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组别,用俯卧位通气的44例作为对照组,另用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的4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1)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伴有ARDS治疗工作中应用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并提升其生活质量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 标签: 乌司他丁 治疗 俯卧位通气 效果 重症肺炎 ARDS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12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患者43例。乙组患者运用单一泮托拉唑治疗,甲组患者运用泮托拉唑与司他丁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研究发现,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且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优于乙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泮托拉唑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