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血常规检验时末梢与静脉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实验对象为20例肺炎小儿患者,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将患儿分为基础组(n=10)、分析组(n=10)两组,分别采集末梢与静脉,并对比检验结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7月。结果:相较于基础组,分析组的各项指标检验结果更好,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血液检查时,末梢血常规是一种临床常见方式,但无法将全身循环系统血液状况充分反映出来,检验期间可采用静脉再次检查,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 标签: 儿童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分别采集静脉末梢进行检验,并对两组标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检验结果显示RBC(3.93±0.57)×1012/L、WBC(6.41±0.61)×109/L、PLT(222.47±43.57)×109/L、Hb(114.93±11.57)g/L、HCT(32.25±3.08)%、MCHC(29.17±6.60)%;末梢检验结果显示RBC(3.39±0.28)×10^12/L、WBC(5.25±0.35)×10^9/L、PLT(205.19±39.39)×109/L、Hb(101.37±8.28)g/L、HCT(42.35±5.93)%、MCHC(26.37±4.51)%。两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末梢进行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静脉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复杂;末梢检验操作简单,但准确性相对较低。在具体的检验项目和要求下,应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末梢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以我院检验科收集的120例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以静脉末梢两种方式采血,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同静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同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采血方式重复检测结果中,静脉的重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末梢检测,静脉的重复性更好。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末梢及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之中的实际效果以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4月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 180例患者设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抽取末梢及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结果可知,两组在 WBC、 RBC、 HB、 MCV、 PLT、 MCHC数据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而在 HCH数据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之中,末梢及静脉均能发挥较好的检验效果,不过静脉在稳定性以及准确性上更为突出,临床检验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和静脉检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充当试验对象,根据规程对其末梢与静脉进行采集和检验,通过对比两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几项指标验证样本的重复性与不同时点的检测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静脉2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接近,而末梢2次检验差异性较大,重复性较静脉略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0h比较,末梢1h时的WBC、RBC等数值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未见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集静脉行血常规检验,相比末梢检测更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效果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以及末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11例在我院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组(n=107)受检者行静脉检测,对照组(n=104)受检者行末梢检测。结果探究组受检者RBC低于参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17,P=0.0179)、WBC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1,P=0.0207)、Hb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10,P=0.0282),探究组受检者PL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374,P=0.0306),HC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072,P=0.0262)。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验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末梢与静脉的检测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的214例患者,所有门诊病人都同时进行静脉末梢的血常规检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下中间细胞水平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比静脉高,血小板比静脉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末梢相比,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和真实情况基本相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可作为体检血常规采集血样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静脉末梢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液采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静脉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在RBC、WBC、PLT以及HGB检验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尽量选取患者的静脉进行检验。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末梢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末梢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末梢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体检的210例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取部位不同平均分为静脉采血组和末梢采血组,并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两组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测方式。结果静脉采集组患者的RBC、Hb、Hct、MCV、MCHC、WBC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采集组,且他们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静脉采集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反应出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且其检测精确度较高,值得将静脉作为血常规检测标本。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血液采集位置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实验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采集的方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实验组患者采用末梢采集的方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分析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采集0min、10min、30min后,其血小板和白细胞指标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末梢采集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强的特点,具有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末梢与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接收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象,分别采集末梢与静脉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静脉末梢WBC、RBC、Hb、Hct、MCV、MCHC以及PLT指标差异显著(P<0.05),而MCH差异不大(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静脉末梢检测结果差异大,相比静脉末梢稳定性差,因此,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尽量采集静脉检测,准确性更高。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对比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静脉检验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于同期实施静脉末梢采集,对比2项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9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的末梢、静脉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外,末梢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T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静脉检验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数值也比末梢精确,可相应强化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结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静脉末梢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6例。A组患者抽取静脉,B组患者抽取末梢,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检测指标中的HCT、MC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RBC、Hb、PLT、MCHC含量具有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的WBC、MCV含量具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静脉末梢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相对于末梢而言,静脉的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对比血常规检验静脉末梢的差异。方法筛选2017年2月12日~2019月1月12日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人员76例,将其平均分为静脉组38例检验者和末梢组38例检验者,静脉组采集检验者的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组采集检验者的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组的RBC、PLT、WBC、HGB和HCT以及MCHC与末梢组进行对比,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末梢和静脉其结果具有差异性,静脉检测的数据更加准确,并且稳定性也非常好,可作为血常规采样的主要样本。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为今后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 236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别抽取 236人的静脉末梢,比较分析两种血液的检结果。结果:( 1)静脉血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均高于末梢; WBC、 PLT水平明显低于末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在抽血后 0min、 10min、 30min时间点检测,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在两种来源的血液样本中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末梢与静脉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临床运用中应采用合适采血来源的标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静脉采样和末梢采样在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了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常规检查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了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并随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含量(WBC)、红细胞含量(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通过比较不同采血方法的结果,发现静脉采血的HB、WBC、RBC和HCT均高于末梢采血,而且这些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样在血液常规检查中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因此是该检查的可靠证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与末梢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到2021年6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静脉检验与末端检验,比较其各指标水平。结果:静脉检VAS 疼痛评分与末梢检验VAS 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末端检验红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静脉检验,末端检验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静脉检验,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