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患者院前转运对救护进行消毒干预的相关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抽取此时间段内由我院救护进行院前转运的新冠肺炎患者20例,并对转运车进行消毒处理。结果:对本次研究纳入的20例研究对象均顺利的完成了隔离和转运任务,未发生转运人员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0.00%(0/20);对转运车内空气以及物表进行采样,结果均提示未发生污染。结论:对新冠肺炎患者院前转运车进行消毒干预对预防转运人员感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冠肺炎 院前转运 救护车 消毒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5G时代到来,信息化技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化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数据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先进,秦皇岛市救护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数据档案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同时也能够提升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减少管理难度与风险。本文主要在救护信息化平台背景管理下,针对救护调度指挥数据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时代背景,其次针对平台建设前后期间的作用效果意义进行论述,,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研究对策进行阐述。本文主要着眼于“救护信息化平台建设在5G时代急救服务运行过程中的实用性原则,以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构建“救护信息平台化”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主体,将救护急救信息数据档案以及电子急救病历的社会性应用相互结合,探索“救护信息化平台建立和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利用救护信心数据档案资源和5G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全市救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索。

  • 标签: 5G时代 救护车指挥调度数据 数据档案信息化管理 研究对策
  • 简介:救护遇路堵而无人让道导致耽误病人救治的事件时有发生。救护遭遇“中国式争道”的原因:一是不少司机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二是未对不让道的司机给予相应处罚,三是让道有后顾之忧。对此,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整合相关资源,实现动态监管。

  • 标签: 救护车 “中国式争道” 让行 交通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救护药品及用物的安全管理,确保院前接诊工作安全。方法培训护士5S管理的相关内容,运用5S管理法加强救护药品及用物的管理,完善救护管理制度,固定救护药品及用物数目。结论通过5S管理,提高了救护的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院前接诊工作安全。

  • 标签: 5S管理 救护车药品 救护车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院前急救空车的原因,提出对策,节约急救资源,提高患者满意率。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站急诊科2012年至2015年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救车“放空车”的情况。结果我站4年内有效车数共54147车次,其中空返10717车次,空返率达19.79%。造成“放空车”的主要原因有呼救方的原因、调度员原因、出车人员因素、本区地理及分站设置等。结论总结“放空车”的原因,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一线人员培训、强调反拨机制等,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救护空返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空返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应用在院前急救救护和急救物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接受的因危重症实施院前急救的62例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参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再采取细节管理措施,对比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整体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救护以及急救物品采取完善的细节管理措施能够促进整个急救工作水平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急救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够增强院前急救效果,对于确保实施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值得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车 急救物品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更好的应用救护内的急救药品。方法:收集我院各个科室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所使用过的急救药品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时间段内,专科年消耗量数值最多的分别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用药频度数值最高的分别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及去甲肾上腺素,专科使用情况数值最高的分别是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地塞米松。其中不同药品这三项数值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对比P

  • 标签: 大数据 医院救护车 急救药品 应用
  • 简介:摘要:从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爆发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传播的区域非常广泛,对于人们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威胁。在临床中医生将该类疾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同时将其纳入到乙类传染病行列,通过甲类管理模式。为了保证患者在感染之后能够及时获得救治,就需要对患者实施转运。当前,很多医院医院开始采用负压救护对患者实施转运,该种车辆是一种新型的转运设备,虽然其具有完善的装备,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需要加强对负压救护的各项管理,从而确保转运安全。

  • 标签: 负压救护车 转运新冠救治 应用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救护转运患者的病种复杂,车内空气中携带各类病原菌,易造成交叉感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有潜在危害。使用具有负压隔离功能的负压救护可以有效减小传染性生物因子的扩散,使其对内部、外部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我中心采用负压型救护是目前最先进的,具有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等优势的机动医疗救治平台。

  • 标签: 院前急救 负压型救护车 高寒地区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 结合具体的负压救护转运过程中的感染防控措施及已下发的转运安全方案条理,制定合适且详细的转运流程及消毒操作规范,并严格落实规范执行。

  • 标签: 新冠肺炎 负压救护车 转运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了提高救护车上静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以我院救护车上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没有实施品管圈的10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并在2021年8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救护车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将10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将两组的救护车上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救护车上静脉穿刺成功率对照中,观察组(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在医院救护服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品管圈 救护车 静脉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救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转运过程中的预防感染措施。方法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急诊负压救护启用标准、流程、配置物品、消毒隔离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急救人员自身的培训工作,提高其防护意识。结果 本院从2021年2月-2022年2月使用急诊负压救护转运发热病人220例,5例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37例确诊为无症状感染患者、178例确诊为普通发热患者。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负压救护转运患者过程中采取完善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策略,能最大程度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是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能避免疫情大范围扩散,从而保障健康群体的安全,降低总体感染率。

  • 标签: 负压救护车 新冠肺炎疫情 转运过程 防控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持救护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护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心肺复苏实施者在救护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按压质量,同时应用背部疼痛评分量表评价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与未应用平衡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比例(72%±4%vs.50%±3%),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vs.24%±5%)和背部疼痛评分(1.55±0.76vs.2.60±0.82)。结论这种救护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 标签: 心跳骤停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救护与急救物品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价值。方法 在我中心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随机抽选96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管理,试验组48例接受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 试验组各项管理质量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车 急救物品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棉联合点点胶固定技术在救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医院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开始采用颗粒棉联合点点胶二次固定技术对救护药品箱进行管理,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设为实施前,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救护药品的使用完好率,以及护士检查救护要的时间。结果:实施后救护药品的完好率显著提高(P<0.001),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缩短(P<0.001)。结论:颗粒棉联合点点胶二次固定技术有助于提高救护药品的管理效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药品的报损率,保证急救药品的完好率,保证急救质量与患者安全。

  • 标签: 颗粒棉 点点胶 二次固定技术 救护车 药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