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无锡马山居民的慢性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马山街道栖云社区成年常住居民505人,通过查看病历资料、体检、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居民慢病患率、吸烟、饮酒及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社区检出的慢性前四位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7.02%、4.75%、4.36%、3.76%,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22.97%、20.20%,其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参加体育锻炼频率≥6次/周的人数构成比为9.31%,每周锻炼少于1次的人数占54.65%。结论吸烟、饮酒及缺乏运动锻炼等是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居民不良生活习惯。

  • 标签: 社区 慢性疾病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例讨论慢性者的心理特点,结合现有的报道文献,分析糖尿病等慢性者的心理特点,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糖尿病,慢性病,心理特点,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社区内94例老年慢性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三个月之后应用SF-36量表以及Barthel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内老年慢性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语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社区 老年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健康管理在老年慢性者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慢性者,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健康管理,观察各项患者身体机能的表现症状。结果管理后患者健康程度高于管理前,且管理后指标达标程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社区健康管理 老年慢性疾病 公共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者是否易引发抑郁和焦虑症状。方法采用PHQ-9及GAD-7对来医院门诊就诊的481名慢性者由经过培训的门诊全科医师对他们做问卷调查,在医生工作平台查得病人的基本信息。结果481例问卷调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01;其中50~岁占21.21%,60~岁占28.07%,70~岁占29.52%,80~岁以上占21.21%,文化程度文盲占4.16%,小学占67.36%,初中占26.61%,高中占1.87%;婚姻关系男性丧偶占10.19%,女性丧偶占12.47%;疾病状况高血压病占15.60%,2型糖尿病占15.80%,冠心病占15.60%,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占19.13%,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占16.0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占17.88%;患有二种以上疾病比一种疾病的人群PHQ-9及GAD-7得分高。结论慢性者易伴发抑郁和焦虑症状,社区医生在进行慢病随访时因注重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疏导和及时干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患者 PHQ-9 GAD-7
  • 简介:摘要慢性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是造成疾病负担以及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农村地区慢性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关于农村地区慢性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够为慢性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措施。

  • 标签: 农村地区 慢性病流行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安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患病现状,为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对安阳市927名老年人慢性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率为81.35%,其中16.9%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老年人慢性顺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55.0%的老年人对自己所患疾病认识不足。结论老年人慢性率较高,应加强对慢性的防治,提高老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老年人慢性患病率。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病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职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高校教职工体检资料和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校教职工慢性检出率大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升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体重超标肥胖与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升高呈正相关;高血压相关知识、慢性种类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结论生活方式是慢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有效的预措施减少慢性的发生,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 标签: 高等院校 慢性病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的成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慢性者3126例为对照组,未实施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慢性者3259例为观察组,实施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比较两组成效。结果观察组慢性知晓率、慢性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盐饮食所占比例、活动不足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的成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信息化技术平台 慢性病 成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基层医疗机构是进行慢性防控管理的重要载体,以慢性为突破口和对基本药物进行合理补偿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慢性者免费供应基本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经济上、政治上、技术上具备可行性。但考虑到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政策具体实施中还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配套措施,避免道德风险和资源浪费;定期培训,加强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

  • 标签: 基本药物 慢性病 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慢性病程长、流行广、费用高、致残致死率高,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慢性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关键就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目前我国慢性管理在健康教育、临床信息支持以及为患者提供管理方案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也有值得重视并改进的地方,如服务系统的设计有待完善等,只有基于现状,改进不足才能使我国的慢性管理真正实现团队协作,逐步改善慢性的管理。

  • 标签: 健康生活方式 管理 慢性病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讨评价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采用综合干预管理方式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治疗后出院的糖尿病患者90名,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名,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药物的了解情况、遵医依从性以及自我规范管理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期内平均复诊次数。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了解情况、遵医依从性以及自我规范管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期内平均复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治疗出院的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了解情况、对医生嘱咐的依从性以及自我规范管理能力,减少患者平均复诊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用综合干预管理 常规干预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出院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出院指导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232例出院老年慢性者进行调查,了解老年慢性出院患者抑郁状况。单因素分析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了解老年慢性出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0.40%,经单因素分析,高龄、女性、无配偶、小学及以下程度老人和大专及以上老人、从不参加体育活动者其抑郁状况最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出院患者的抑郁总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参加体育活动、生活能否自理、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老年慢性出院患者的抑郁状况的因素众多,护士在实施出院护理时,重点应关注高龄、女性、无配偶、文化程度低、生活不能自理、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的患者,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出院指导,改善老年慢性者的抑郁状况。

  • 标签: 老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出院患者 抑郁状况
  • 简介:目的:利用服务设计的方法策略对老年慢性者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设计。方法:以服务设计的方法来对老年慢性护理进行重新思考,以服务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从设计的层面对我国老年慢性的延续性护理现存模式的壁垒进行归类分析。结果:通过对现在我国延续性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其中存在的局限性,如:信息交接和护理服务的脱节;在社区、家庭中的辅助、护理设备设计缺失等。结论:延续性护理是我国慢性治疗康复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对其局限性进行重新设计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老年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慢性病 延续性护理 服务设计
  • 简介:儿童患有慢性,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慢性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家庭、医院、学校和个人的护理对策,指出慢性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进一步地研究慢性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帮助患儿寻找到调试身心的方法,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减轻疾病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 标签: 慢性病儿童 心理行为 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