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山东张村为研究对象,以乡村社会中的微观个体为研究视角,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张村乡村城镇化的不同侧面展开研究。首先,以张村村民个人评价的总结为主导,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张村的发展历程,观察不同阶段国家与乡村关系的变化,提炼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生活的关键词;其次,分析张村存在的"上大学"和"打工"两种城镇化方式在影响范围、发生时间、城市选择、城镇化程度以及村民感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概括不同年龄段的乡村人对城镇化意愿的迥异态度;第三,对城镇化引发的乡村社会和空间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展望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发展前景和面临问题。

  • 标签: 乡村城镇化 国家与乡村 乡村社会 华北地区
  • 简介:2017年12月28日,由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组织的华北区线下交流活动在联盟理事长单位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成功举办。联盟理事长、德国倍福中国区总经理梁力强先生,联盟秘书长、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王健先生,部分个人会员以及来自德国倍福、ETG中国、智慧工厂研究院、N资本、金蝉科技、力控元通、吴天网聚、基本立子等公司的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 标签: 中国科技 交流活动 华北地区 自动化 联盟 理事长
  • 简介:本项目开展自主研发的RSPCYWM模型系统已在我国华北区作物生长过程监测和估产中大范围推广及应用,包括RSPCYWM模型的检验、作物生长发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估算;同时改进作物模型系统,加入RUBISCO酶限制的作物光合速率模块,作物冠层水分导度模块,以求更加真实地模拟作物的生产过程和对华北区作物的估产,使监测和模拟精度达到95%以上。

  • 标签: 作物估产 华北地区 水分胁迫 光合速率 应用 RUBISCO
  • 简介:利用在线耦合的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V3.6(WeatherResearchForecastingModelwithChemistryVersion3.6)及环境、气象观测数据,在完成大气化学方案优选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区一次重霾污染过程(2013年2月15-17日)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重点关注一次颗粒物、无机气态成分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为排放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生成的贡献,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上述3种人为源的综合排放对华北区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91.27%,其中对北京、秦皇岛和沧州的贡献率分别达96.9%、95.9%和97.2%。这使区域地面太阳向下短波辐射降低近15.99%,区域平均地面辐射强迫达-26.51Wm^-2,由此导致地面温度下降0.14°C(3.68%),逆温增强,垂直温度梯度(?T/?z)升高0.026Kkm^-1,边界层高度降低18.92m(8.77%),平均风速减少约0.014ms^-1(0.35%),相对湿度绝对值升高0.51%,地面平均气压降低0.86Pa。对于15-17日污染过程,人为源综合排放的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在天气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边界层高度的影响较大,但不起主导作用,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的作用则远小于天气系统本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OrganicAerosol,SOA)的前体物,其人为排放对SOA浓度的贡献率约为99.6%。同时,VOCs通过调整大气反应活性促进无机气态成分向无机盐转化,它对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的贡献达50%以上。然而,VOCs对整个PM2.5浓度的贡献不及各种源综合贡献的1/4。人为排放的VOCs对气象场的反馈与综合排放的作用基本一致,但对地面气压的影响VOCs排放时以热力因子为主,而人为源综合排放时以动力因子为主。上述结果暗示,灰霾污染过程所引发的气象条件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方向

  • 标签: WRF-Chem模式 华北地区 灰霾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反馈作用
  • 简介:9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羊业分会组织召开的国家现代肉羊、绒毛羊产业技术体系华北区论坛在保定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肉羊产业首席专家)旭日干院士、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产业处副处长徐利群、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肇清、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马峙英、保定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李学忠及来自华北区的肉羊、绒毛羊产业体系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长计50多人出席了论坛。

  • 标签: 肉羊产业 华北地区 产业技术 保定市 论坛 毛羊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木本花境色彩景观的营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美感,还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区可持续性木本花境景观营造方法的研究,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 标签: 可持续性 木本花境 色彩景观 营造 华北地区
  • 简介:文章比较了国内目前常用的几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并分析了其在华北区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了该系统的节能效果。

  • 标签: 太阳能 热水 华北地区 高层住宅
  • 简介:摘要:地下水是我国北方、西北等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重要水源,对居民用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至关重要。然而,地下水储量有限,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缺水和工程缺水问题。尽管地下水开发与利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和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 标签: 地下水超采 水环境 治理方案      
  • 简介:近日,东北、华北区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华北区的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8个省级考试招生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和部门参加会议。

  • 标签: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普通高校 石家庄 招生 考试
  • 简介:2013年1月11~14日,华北区经历重雾霾过程。为了探讨其形成原因,利用大气化学模式系统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WRF)-Chem模拟2013年1月华北区气溶胶的时空变化。模拟的能见度、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降水、风速和风向)以及细颗粒物(PM2.5,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地表浓度的时间变化与近地面观测值都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1月11~14日,细颗粒物高值分布于河北省南部和东部、天津地区以及北京地区,其日均值约为400~500μgm-3。通过与历史气候数据比较发现,2013年1月10~15日华北区的气象条件表现为较大的相对湿度正距平(20%~40%)以及风速的负距平(-1ms-1)。北京站点的探空数据还表明,在1月11~13日期间,垂直方向上,1km以下的大气中存在明显的逆温层,并且湿度保持较高的值(80%~90%)。模拟结果表明,1月11~14日,近地面南向风和东向风将水汽输送到华北区,上层大气(850hPa)的西北风则将沙尘输送到华北区。以上气象条件有利于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和浓度的聚集。硝酸盐的收支分析表明,在北京地区,与1~9日相比,10~14日夜间化学生成和传输的显著增加都贡献于硝酸盐浓度,是重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雾霾 华北地区 WRF-Chem 气象条件
  • 简介: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网络互动服务逐步成为图书馆比较普遍的服务方式。文章以华北区15所高校图书馆为样本,对其网络互动服务现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网络互动服务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服务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图书馆要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发展趋势,高度重视网络互动服务的开展;本着共建共享理念,加强网络互动服务中的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优势,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素质教育。

  • 标签: 高校图书馆 华北地区 网络互动服务 调查分析
  • 简介:研究不同物候期及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下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及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为优质苜蓿青干草的适时刈割及奶业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指标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在不同的物候期,即现蕾期(50%植株现蕾),初花期(10%植株开花)和盛花期(50%植株开花),刈割频率分别为3次、2次、1次,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2-5cm,5-8cm,8-10cm情况下对试验地苜蓿进行刈割,每个试验组均设置3个重复。综合考虑苜蓿的生长特性、营养指标及根系生再生情况,在刈割物候期为现蕾期时苜蓿鲜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52216.51kg·hm^-2;初花期苜蓿全年干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11630.84kg·hm^-2;在不同刈割频率下,其CP含量、CP产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0.37和163.4kg·hm^-2,而RFV现蕾期比盛花期高出11.12个百分点;在留茬高度为5-8cm时,苜蓿全年干草产量最高(P〉0.05),为16279.95kg·hm^-2,再生相关系数最大出现在留茬高度为8-10cm时,为0.9401。紫花苜蓿的最适刈割物候期为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频率以3次为宜,留茬高度为5-8cm,末次刈割时留茬高度为8-10cm时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及有效增加其分枝数。

  • 标签: 紫花苜蓿 刈割物候期 留茬高度
  • 简介:近日,“2005年直辖市暨华北区酒业协会联席会”在天津举行。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高景炎、王元泰及部分酒业协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天津津酒集团、山西汾酒、北京红星、北京牛栏山、内蒙古河套酒业、河北衡水老白干等30余家酿酒企业到场参加。会议围绕“区域化品牌的自强之路”、“酒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白酒产业的科研技术创新”等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技术创新 华北地区 酒业 协会 传承 白酒产业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站1951-2000年逐月和华北区80个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特别是华北区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区春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51~1965年华北区春季降水略偏少,1966-1976年华北区春季降水更加偏少,春旱较严重,1977~2000年为华北春季降水明显偏多,这时期5~6月降水比1966-1976年有明显增多;并且,分析结果也表明了华北区和黄河流域春季降水存在着与夏季降水相反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另外,作者还利用欧洲中心ERA40资料集的1958-2000年月平均700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上空春季700hPa风场的年代际异常情况,从而来探讨华北区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其分析结果表明:1965年以前,蒙古高原上空存在着明显的反气旋距平环流,我国华北区有偏北风距平,这使得我国华北区在1965年以前春季降水偏少;1966-1976年,我国华北区仍为偏北风距平,且我国东部沿海到南海上空的偏北风距平增强,这使得华北区春季降水进一步减少;1977-2000年,东亚上空700hPa环流场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华北区出现偏南风距平,且我国东部沿海到南海上空的偏南风距平增强,这使得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易输送到华北区,从而造成我国华北区春季降水增加。

  • 标签: 降水 年代际变化 跃变 环流异常
  • 简介:文章主要从棉花价格、棉农收益和棉花收购企业三方面分析追加棉花进口配额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进而得出其形成的规律:配额发放两个月后,国内市场价格开始下降;追加配额的时间和数量决定价格下降幅度;滑准税率下,关税配额的管理方法更能起到保护国棉的作用。针对影响及规律,提出在WTO框架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产业造成的冲击。

  • 标签: 追加配额 棉花进口 棉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