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通过临床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及早发现病情,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避免不当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术后肠梗阻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以评估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对泰州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12月全年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全年剖宫产554例,占分娩总数36.42%,其中:剖宫产后大出血27例,占4.87%,新生儿窒息(Apgar<7分)60例,占10.83%.结论:为了真正提高产科质量,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提高母儿的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率 母儿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由专职护士对有针对性的合理指导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增进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妇术后乳汁充足达到83%,纯母乳喂养率90%,比过去产妇乳汁充足和纯母乳喂养有了提高。

  • 标签: 剖宫产术 正确指导 母乳喂养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孕,产2,因停经40^+3周要求待产而于2005年9月5日16时入院。既往体健,2年前行输卵管再通术,无血吸虫病和疟疾病史,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6.6℃,血压94/62mmHg,脉搏84次/mn,呼吸20次/min,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病,肝脾未触及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92cm,枕左前位,先露头,浮,胎心144次/min。入院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正常。B超检查提示:头位,

  • 标签: 剖宫产术 脾损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控制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2003年5年间每年分娩人数及剖宫产率的变化,选取1999年与2003年两年剖宫产病例,对比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03年剖宫产率达47、7%,主要剖宫产指征由过去的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变为现在的要求剖宫产及巨大胎儿。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过度、巨大胎儿也是其原因之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加强孕产期卫生知识的宣传,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及孕期合理的营养,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之一。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分娩方式 原因分析
  • 简介:妊娠子痫当并发水肿、心衰、肺水肿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时,常危急孕产妇和胎儿生命,急需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从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间,我室行56例产前子痫剖宫产术。现将术中护理体简如下。

  • 标签: 产前子痫 剖宫产术 护理体会 术中护理 肾功能损害 肺水肿
  • 简介:剖宫产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出现寒战症状很常见,发生率可达到21%~87%。通常发生寒战后都从医疗用药和护理保暖吸氧等方面进行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采取新生儿早吸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患者寒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剖宫产手术 术后患者 寒战 新生儿早吸吮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微量镇痛对病人的影响。方法:用一次性微量持续输注镇痛泵输注布比卡因加哌替啶混合液持续镇痛48小时。结果:硬膜外微量镇痛对剖宫产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并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及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并且病人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故硬膜外微量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 预后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431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431例疤痕子宫中419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达97.22%,12例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率2.78%,全部试产成功。结论疤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于符合试产条件着,可严密监护下试产。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
  • 简介:目的应用彩超动态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愈合情况。方法对198例剖宫产术后7—9天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术后7—9天官腔线状回声清晰128例(64.65%),有宫腔液性暗区者70例(35.35%);按声像图将子宫切口分为3类,I类切口182例;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4例。结论彩超在剖宫产术后检查可动态观察子宫切口变化,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意见,对防治术后晚期出血等并发症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超 剖宫产术 子宫愈合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回顾性分析2510例剖宫产术中18例伴子宫切除的病例(占0.72%),切除指征依次为胎盘因素、子宫肌瘤、子宫破裂、宫缩乏力.其中次全子宫切除17例,全子宫切除1例.子宫切除是处理剖宫产术中特殊情况的应急措施,加强计划生育及孕产期保健,加强产程观察,提高手术技巧等可减少剖宫产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剖宫产术 止血 并发症
  • 简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1日,"跳水皇后"伏明霞剖宫产产下一女婴后留院不足4天即告出院,在丈夫梁锦松及7名保镖陪同下返回香港财政司司长官邸休养。出院时身穿黑衣黑裤的伏明霞,与梁锦松十指紧扣,在多名保镖的陪同下步出病房。虽剖宫分娩后4天都不到,但她已是精神焕发,与大夫一起向记者微笑。而记者亦注意到,在离开医院时,伏明霞已明显开始"收身"。有人见到伏明霞的风采时,部宫产术后不禁轻声赞叹:"果然是奥运选手,这么快就下床走动了。"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剖宫产后 出院 剖官产 产后护理 产妇
  • 简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产科术后并不多见,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腔内外的梗阻,其主要特点为结肠急性广泛扩张,临床表现为术后较早出现腹胀、恶心、便秘、腹部高度膨隆,部分患者可有肛门排气和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肠麻痹、坏死穿孔,极易误诊。本研究分析了我院10年间收治的7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研究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剖宫产术后 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 简介:腹腔内剖宫产术为产科领域中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在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内脏器粘连,给再次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使手术难以进行下去,若勉强分离粘连致肠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亦有发生。腹膜外剖宫产术可避免术后

  • 标签: 腹膜外腹腔内剖宫产术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 产科手术
  • 简介:导乐陪伴分娩[1]是一种助产师给予孕产妇持续的产前、产时和产后身心帮助和支持,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的人性化服务过程,也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我院从2004年6月开展导乐陪伴分娩以来,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妇产科 导乐陪伴分娩 难产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科收治的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与结局。结果15例CSP患者的平均年龄28.3岁,发病距末次行剖宫产术时间为8个月~12年,平均5.9年。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和阴道流血,其中13例有停经史,9例发生阴道出血,诊断时停经时间(59±13)d;有6例患者最初被误诊为宫内妊娠。通过剖宫产术史、妇科检查和超声、磁共振等检查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性治疗、宫腔镜治疗、局部病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CSP临床较少见,易误诊,对有剖宫产术史的患者应结合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剖宫产术 早期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