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孔雀公主”故事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之列,经由傣族的原始宗教崇拜及南传佛教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叙事长诗《召树屯》。佛寺作为佛教文化的集中地,客观上促进了民间口传叙事诗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许多傣族民间叙事诗写作者。随着口传叙事在当代的衰微,“孔雀公主”故事当中的符号意象在佛寺景观中获得了新的呈现方式。

  • 标签: 傣族 “孔雀公主” 民间叙事诗 佛寺景观
  • 简介:陕北佛教遗存非常丰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以至宋代、明代一直延续着开窟造像的传统。近年来,学界对此研究也更为关注。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是陕西省北部自古以来的边塞之地,有"上郡咽喉"之称。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安塞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游牧文化交流共存的地带,

  • 标签: 安塞 大佛寺 图像 石窟 黄土高原腹地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庙壁画中,最为著名的是勐海县勐遮镇曼宰龙佛寺僧舍外墙壁画。这幅壁画不仅见证了该地区傣族壁画的历史悠久,同时也代表了傣族本土[1]壁画的较高水平。本文将在田野考察的基点上,对该壁画的源起、内容题材、形式风格进行梳理和阐述。

  • 标签: 小乘佛教 壁画 本土化 独特性
  • 简介:新店石佛寺正殿位于山西省左权县羊角乡新店村西约100米处。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0年由左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左权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定建筑年代为元代建筑。

  • 标签: 左权县 创建年代 佛寺 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 县人民政府
  • 简介: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明,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演变,与宋代以来王朝政策、海洋贸易、谪官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官绅民共同合作互动的结果。宋明佛教在海岛和内陆的传播与世俗化过程表明我国古代陆海开发同步进行。

  • 标签: 古代 佛教 海南 世俗化
  • 简介:水库防雷工程建设对水库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石佛寺水库为实例,依照相关设计规范,对石佛寺水库进行防雷工程设计,确定了直击雷、感应雷防护和接地系统设计方案,保障了水库建筑物安全。

  • 标签: 雷击 感应雷 建筑物 接地
  • 简介:<正>南京的佛教寺院始于孙吴,初兴于东晋,大盛于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关于当时佛寺的盛况,因唐人杜牧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语,所以一般文章中常用“四百八十寺”之数,而根据正史及佛教典籍所载,南朝首都建康的

  • 标签: 阿育王塔 佛寺 南朝首都 舍利 佛教典籍 金陵
  • 简介:摘要:扬州铁佛寺位于唐衙城遗址的东南部,始建于唐光化年间,因院内铸造铁佛而被称为铁佛寺。现有建筑建于清代,建筑面积250平方米,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铁佛寺仅存三间座北朝南的后殿,因年久失修而院落破旧,更有部分已经坍塌,目前无人管理使用与,亟待修缮改造。

  • 标签: 扬州铁佛寺 寺庙修缮 周边环境改造
  • 简介:据统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废弃了大兴城中22—39所佛寺。炀帝之所以废弃如此之多的佛寺,并非如日本学者中村元等人所说是为远征高丽战斗力的需求,而是与炀帝一贯所持有的宗教政策有关,是皇权与佛教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炀帝虽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对佛教的尊崇与优容,但在礼敬问题上却又表现出与其他帝王相比少有的固执与坚持——主张僧尼必须致敬王者,而当其主张得不到僧尼响应的时候,他必然会利用皇权给佛教以无情的打击。.

  • 标签: 隋炀帝 大业七年 大兴城 礼敬之争
  • 作者: 张亮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及理论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基层建设》 2018年第18期
  • 机构: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235000;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淮北),安徽淮北235000;安徽省特殊凿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1
  • 简介:摘要通过大佛寺煤矿进、回风井井筒冻结施工实践,针对本工程中的关键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西部软岩地层井筒冻结设计和施工积累了经验,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西部软岩 冻结法 设计 施工 水文孔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南方各地,出土了许多由后汉到西晋制作的有关佛教的考古文物,有待我们重新考证。这些文物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其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后文将对这些分布于南方各地的初期佛教文物作具体论述。本文旨在证实"佛教南传线路"的存在,佛教北传线路则不作为本稿论述的对象。龙谷大学从"佛教南传线路"的角度、与中国专家

  • 标签: 康僧会 安世高 魂瓶 支谦 汤用彤先生 出三藏记集
  • 简介:金陵为六朝古都,文物众多,古迹遍布。东吴大帝赤乌十年(247),康僧会初达建业,营造茅茨,设像行道。大帝诘问有灵验否,僧会礼请三七日,果获舍利。孙权大为叹服,即为建塔,金陵始有佛寺,名建初寺。

  • 标签: 佛寺 源流 编印 志书 南朝 六朝古都
  • 简介:灵光寺,座落于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初名“龙泉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为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活动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海圆法师——灵光寺佛牙塔护法尊,1979年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派孤身护守灵光寺,时年已72岁,其时之艰辛困苦毋需赘述,其坚定之道心更可见一斑。

  • 标签: 灵光寺 佛教 宗教事业 宗教场所 北京
  • 简介: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寺院建筑、闻名北方的佛教圣地——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内,绘有一幅国内罕见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连环画.关于这幅壁画的创作年代目前还无定论.本文尝试从取经连环画与小说《西游记》的情节比照和宗教内容的衍变中,对壁画的创作时间作些推证,以期从另一角度给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取经壁画 取经故事 《西游记》 情节比较 宗教内容
  • 简介:今日“跑江湖”一词,近乎草根粗鄙之义。而在它产生之初,则是用于描述天下佛子奔波于江西湖南两地参学弘法的盛况。自六祖惠能后襅宗在大江南北开支散叶,形成五家七派的格局。

  • 标签: 江西 佛寺 道场 禅心 六祖惠能
  • 简介:本文试图将敦煌文献、传统史志、考古发掘实物与域外史料互相印证,对敦煌佛寺所藏的珍奇异物:玛瑙、真珠、琥珀、瑟瑟、珊瑚、琉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对其在宗教实践中的性质和功用做了解说,并揭示了这些珍宝与密教宝物供养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寺 密教 供养 观念 宗教实践
  • 简介: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 标签: 寺院建筑 中国化 图像 壁画 佛寺 外在表现形式
  • 简介:10月18至19日,由浙江省新昌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旅游局和大佛寺联合举办的“江南佛心大典”系列活动在大佛寺栖光净院举行开幕仪式。

  • 标签: 大佛寺 浙江省 佛心 江南 新昌 开幕仪式
  • 简介:摘要:中国的佛寺建筑,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思想本源。但从明清形成定制以来,大部分佛寺建筑还未摆脱抄袭和复刻传统样式的束缚,没有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之路。在佛教思想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使现代佛寺建筑即保留传统建筑的空间氛围,又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对于佛寺建筑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佛寺建筑的内涵与精神,并结合现有的现代佛寺建筑设计案例,研究如何将传统佛寺建筑的内涵与现代的功能需求、思想潮流和审美观念结合起来,为现代佛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设计参考。

  • 标签: 现代佛寺建筑 传承与创新 佛寺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