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在偶然防卫是否成立正当防卫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上,理论界存在很大的争议.立足我国《刑法》,偶然防卫因缺乏防卫意识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但根据防卫结果的不同应当加以区分:偶然防卫意外保护的法益优于侵害的法益时,由于行为最终产生保护法益的结果,不成立犯罪;意外保护的法益与侵害法益相当时,行为最终产生无法益侵害结果是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并且行为具有对法益的危险性,成立犯罪未遂.

  • 标签: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正当防卫 法益 规范
  • 简介:“逆防卫”是基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犯罪人的人身权利而设的,指犯罪人为免受来自于防卫人正在进行的不当防卫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所实施的防卫行为。“逆防卫”理论构架难以立足,现实上也不利于犯罪的认定和对被害人的保护,是不应提倡的。

  • 标签: 新界定 理论质疑 行为新界
  • 简介:当事人自治作为现代调解的核心原则,具有相对与绝对同在、优势与风险并存的特征。调解中无处不在的规范性、决定性和强制性契机使当事人自治具有了宏观上的相对性,但具体到调解结果上,当事人自治又具有无可置疑的绝对性。当事入自治衍生了现代调解拥有的所有优势,同时又为现代调解可能遭遇的风险埋下了伏笔。因此,只有对当事人自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调解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现代调解 核心原则 当事人自治
  • 简介:文章剖析了防卫意图的含义,并指出防卫意图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某些行为因不具有防卫意图或防卫意图不真实而不得成立正当防卫.

  • 标签: 正当防卫 防卫意图 偶然防卫
  • 简介:三是正当防卫行为的时间性—只有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行正当防卫,在一个正当防卫行为中,因为王某并没有进行对顾某的侵害行为

  • 标签: 概念浅析 正当防卫概念
  • 简介:  (四)关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所造成的损害由谁承担的问题  笔者认为,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可大于或等于不法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害,  (一)将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侵害行为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加以区别  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的侵害行为

  • 标签: 刍议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制度
  • 简介: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应当是指防卫行为不仅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②对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实行反防卫

  • 标签: 正当防卫制度 浅谈正当防卫
  • 简介:假想防卫不限于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的情形,还包括正当防卫过程中的防卫打击错误。假想防卫存在两种认识错误过程:一是对他人行为的法律性质判断错误,二是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判断错误,因此是一种既不属于法律认识错误亦不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独立的错误类型;但假想防卫的法律性质取决事实认识错误,因此其罪责形式应按事实错误处理,且应按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原理来确定,即:如果这种认识错误能够避免,对行为人应当按过失犯罪处理;如果这种错误不可避免则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能否追究其他法律责任还需研究。

  • 标签: 假想防卫 不法侵害 防卫打击错误 独立错误 过失犯
  • 简介:我国刑法有关特殊防卫条款的规定,完善了正当防卫制度,对于威慑犯罪分子,鼓励公民积极行使防卫权,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树立崇尚正气、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司法实践证明,该条款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条文本身的粗疏,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导致实践中的执法不尽统一,因而亟待加以完善。

  • 标签: 特殊防卫权 概念 特征 构成要件 诠释
  • 简介:无限防卫应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起因上,须有特定暴力犯罪的存在;时机上,须是非法暴力侵害正在进行;对象上,须指向非法暴力侵害者本人;主观上,须出于防卫的意图.

  • 标签: 无限防卫 起因要件 时机要件 对象要件 主观要件
  • 简介:正当防卫是面临紧急不法侵害时的一种防卫权利,那么只有在面临紧急不法侵害时进行防卫才构成正当防卫,一是防卫行为不得超过对侵害行为实施有效防卫的必要程度

  • 标签: 正当防卫比较 比较研究
  • 简介:我国1997年的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修改并新设立了特殊防卫制度。但新《刑法》在加强对受害人保护力度的同时,无形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构成了威胁。为实现均衡保障双方的权利,许多学者提出应对措施,试图通过限制防卫防卫权的方式,来释放因新《刑法》的修改而形成的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威胁。但这种做法又势必会打击广大人民群众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应对措施存在的弊端,提出通过法律构建一座平衡不法侵害人和防卫人权益的桥梁-逆防卫制度,以期达到两者权益保障的动态平衡,构建双方权益的和谐保护。

  • 标签: 特殊防卫 人权保护 暴力犯罪 逆防卫 合法权益
  • 简介:被害人的防卫行为是指被害人为了使其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反击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防卫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假想防卫、挑拨防卫、偶然防卫等不属于防卫行为,无限防卫不是单独的防卫类型;瑕疵防卫是指不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全部基本要件的防卫行为,它包括不适时防卫、反向防卫过当防卫和非法目的防卫等;非法目的防卫是指出于保护自己所持有的非法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等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防卫行为,它分为纯正非法目的防卫和不纯正非法目的防卫;条件成熟时可对瑕疵防卫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 标签: 防卫行为 构成要件 瑕疵防卫 立法构想
  • 简介:一、防卫权的历史考察作为成文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早在古代法典中就有了明文记载.如,汉穆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第21条规定:“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雅典法规定,妻子与人通奸,丈夫有权当场杀死奸夫.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第8表第12条规定:“如果夜间行窃,被杀,则杀死应认为是合法的.”这一规定实际已体现出无限防卫的思想,即哪怕是为保护微小的法益,也可实施不受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在中国,关于正当防卫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尚书·舜

  • 标签: 正当防卫制度 无限防卫权 不法侵害 必要限度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新刑法
  • 简介:防卫权行使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已经发生而尚未结束.然而如何确定不法侵害的开始和结束时刻,理论界对此莫衷一是.对正当防卫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深刻地把握不法侵害的内涵,从而科学地确定其发生和结束的时间界限.

  • 标签: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本质 紧迫性
  • 简介:对于紧急救助型偶然防卫,在英美刑法中,'行为论'侧重行为的实效,采未遂说;'原因论'侧重对行为人主观意识的考察,采既遂说。大陆法系学者在探讨偶然防卫时一般将其置于防卫意识的必要与否之中进行研究,主要有基于行为无价值论的防卫意思必要说和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防卫意思不要说。然而,由于司法实践中偶然防卫案件的小概率性,理论上对其研究面临形式逻辑上无意义的危险。同时,对于偶然防卫者主观动机评价的技术性回避,使得基于行为功利主义对偶然防卫所进行的探讨仍然存在许多质疑,尚需商榷。

  • 标签: 偶然防卫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行为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
  • 简介:时间条件之所以成为正当防卫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由正当防卫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防卫的时间要求从时间上反映了防卫行为的正当性。由于正当防卫是在不法侵害发生时,不能期待国家公权力机关救济与保护,而允许个人采取防卫行为制止不法侵害以保护法益,所以,对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判断,应当以在当时情形下,采取防卫行为对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是否具有必要性(或者说是否有意义)为根本依据。

  • 标签: 正当防卫 时间条件 制止侵害 保护法益
  • 简介:无限防卫权是刑法修正后所确立的一项新条款,反映了立法主体对正当防卫态度转变。文章试图从无限防卫权的具体应用中来阐述问题,以求无限防卫权规定之完善。

  • 标签: 无限防卫权 主体 对策 人权 人性
  • 简介:本文针对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浓度着从诉讼程序视角进行研析。文间认为,在特殊防卫的情况下,可以赋予被告方程度较小的证明责任,以弥补特殊防卫制度自身存在的疏漏。

  • 标签: 刑法 特殊防卫 证明责任 暴力犯罪 被告 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