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以九龙江流域典型的农业源头溪流——五川溪为研究区域,开展每月一次共2年的NO,一采样用于溪流氮饱和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7年溪流的NO,一浓度分别为35.5~319.5μeqL^-1和5.0~353.6μxeqL^-1,根据Stoddard和Traaen提出的氮饱和划分准则,五川流域分别处于氮饱和阶段2/3和阶段2,接近氮饱和.氮饱和阶段随着NO。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五川溪流的氮饱和阶段存在着时间上的变化.河流生态系统中氮负荷增加,使河流达到氮饱和状态,并最终改变溪流系统硝化和反硝化等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随着NO,一浓度的增加,五川源头溪流已成为流域内重要的NO3^-源.

  • 标签: 农业源头溪流 氮饱和 氮循环
  • 简介: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三角洲相;划分出3种岩相区:三角洲泥岩及砂岩相区,海湾(潟湖)—潮坪粉砂岩及泥岩相区和障壁岛—潮坪—潟湖(海湾)砂岩及泥岩相区。当时的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总体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中部有一水下隆起区;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退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

  • 标签: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山西组 中二叠统 河南省
  • 简介:庆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储层埋藏深、温度高,储层岩石类型复杂,储集空间复杂多样。通过对庆深气田火山岩气藏试井曲线特征分析归类,对火山岩气藏的渗流介质类型和储层发育特征等有了进一步认识,为评价该气藏提供了借鉴,可为认识具有类似试井曲线的气井提供指导。

  • 标签: 庆深气田 火山岩气藏试井曲线 曲线特征
  • 简介:福建省908专项海岛土地利用调查对全省l321个面积在500m。以上海岛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统计,将土地资源划分为12个一级类,采取多源信息相互印证及3s结合的工作方法,基本查明了海岛土地分布范围、面积和开发利用现状.经调查与测算,福建省海岛土地总面积为1628389432m^2。(包含海岛岸线外侧沿海滩涂面积474076929m^2),即海岛陆域土地总面积为1154312503m^2,其中有居民海岛陆域土地面积1106414004m^2,无居民海岛陆域土地面积47898499m^2.与1988年福建省海岛调查的14个海岛的土地利用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标签: 海岛 土地利用 特征 福建省
  • 简介: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河南省湿地植被特征种的区系组成、科属种三级分布区类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湿地植被的特征。结果显示,维管植物有50科99属249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属有10个,种有13个。科属都为世界分布类型最多,除此类型之外,泛热带和北温带成分占有突出的位置。种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显著减少,而以东亚分布为最多,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北温带分布居第三;中国特有分布中,中国亚热带分布为最多。从浅水湿地到草丛湿地植被,其建群种虽都以世界分布科为最多,但热带分布数量减少,而温带分布数量逐渐增多。河南省湿地植物区系与东亚和热带亚洲以及北温带的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而在中国南北方湿地植被的区系关系中较接近于南方亚热带的湿地植被区系特征

  • 标签: 湿地植被 特征种 植物区系 河南省
  • 简介: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作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工作,以快速查明表层土壤及其背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为目的。本文以安徽江淮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安徽江淮地区耕地土壤及其母质中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1)大多数地区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深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2)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成土母质类型控制,说明其成因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等因素有关;(3)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受施肥、灌溉和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 标签: 江淮流域 土壤 成土母质 元素分布 成因特征
  • 简介:介绍了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纪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通过对所采集的1362组地下水水温数据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地区地下水水温西高东低;蒙城、凤台—寿县—长丰一带和界首—亳州、砀山等地是寻找面源型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

  • 标签: 淮河流域 平原 地下水 水温 地热 安徽
  • 简介:循化县南山一带共发育了17条泥石流沟,严重影响了县城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南山泥石流群物源丰富,沟道纵坡降大,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降雨就可以形成泥石流。在对循化泥石流群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泥石流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泥石流 灾害特征 对策
  • 简介:以两期Landsat7ETM+为基本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对天津滨海新区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得到区域地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发现地表温度变化与浅层地温能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探测浅层地温能。

  • 标签: 浅层地温能 热红外遥感 单窗算法 地表温度
  • 简介:新疆巴里坤县下涝坝一带新发现的辉橄岩为铁质超基性岩,里特曼指数小于1,属极强太平洋型钙碱性岩系,非蛇绿岩组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59±4.7)Ma。结合区域地质成果分析,超基性岩体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据近年邻区发现的超基性岩研究成果,认为该超基性岩对寻找与之有关的硫化物铜镍矿具重要意义。

  • 标签: 巴里坤 超基性岩 岩石化学特征 晚泥盆世
  • 简介:运用西藏羊八井观测站2009-2010年近1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全天空图像资料分析了测站上空的日间云量特征。年平均总云量统计结果为5.2;冬夏季节云量分布差别明显,夏季平均云量大,冬季小;无云、少云天气多出现在冬季上午,而夏季午后满云情况较多;1-4月及11、12月(冬半年)云量日变化特征明显,上午逐步增加,至17:00(北京时间)左右到达高值,随后逐步下降,形成白天云量渐多夜间云量消散的“循环”过程。运用该地资料还分析了运用时问概率方法估算的点云量与实际云量的差异,小时平均结果显示无云及满云天气条件下二者云量一致性较高,而对中等云量天气二者相差较大。更长时间尺度(天平均)的统计对比表明,随着统计样本增加二者差距缩小。总体来看少云天气情况下点概率云量估算低于实际天空云量,当天空多云时点概率云量则大于实际天空云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云量 气候变化 全天空图像
  • 简介:根据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4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56个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利用1991-2010年太阳总辐射数据初步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年内太阳辐射呈单峰型,5月最高,4-8月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时期;1961-2010年太阳总辐射在1990年之前呈显著下降,之后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太阳总辐射趋势变化在环渤海地区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下降幅度最大的集中于京津塘周边地区以及山东中南部地区;四季总辐射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春、夏两季降幅略高,秋,冬两季降幅略低;1991-2010年环渤海地区太阳总辐射呈西北部高,向东、南方向递减的分布特征.

  • 标签: 环渤海地区 太阳总辐射 时空变化
  • 简介:在萨斯奎汉纳/页岩山(susquehanna/shaleHills)观测站(SSHO),我们利用小角度和超小角度的中子散射(SANS/USANS)研究了正在风化的罗斯山(RoseHill)组页岩的超微尺度特征的演化。这里称为中子散射(NS)的SANS/USANS技术可以描述大小为3nm上下到几个微米的孔隙。利用NS研究了在山顶用气动钻获取的页岩碎片(“风化岩”)或手控螺旋钻获取的页岩碎片(“风化层”)。可以推测大约在20m深度溶蚀作用已使铁白云石在基岩中消失,而用于NS研究的所有页岩碎片都采自这一铁白云石溶蚀带的上方。NS研究证实,无铁白云石岩石的总体积有5—6%是由分隔的粒内孔隙构成的。在5m深度,孔隙度和表面积的突然增大对应于有关风化岩中长石溶蚀作用的开始,因而其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15000年前开始的冰穿边缘作用。在风化岩一风化层界面以下几十厘米处,由于绿泥石和伊利石开始发生溶解,所以孔隙度和表面积也有明显增加。这些黏土矿物的溶解反应促进了风化岩向风化层的转化。在整个风化层,页岩碎片的粒内孔隙连接成为较大的粒问孔隙,而散射特征也由深处的体分形变为接近地表的面分形。孔隙形态也由深处的各向异性变为最上部的各向同性,前者可能与早先的大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形成的铅笔劈理有关,而后者的成因在于黏土的风化。在风化作用最强烈的风化层,高岭石和氢氧化铁发生沉淀,堵塞了一部分连通的孔隙。这些沉淀物的出现以及因黏土风化而使更多石英暴露出来,都对最上部样品的矿物一孔隙界面面积的下降有作用。这些观测结果符合SSHO的基岩一风化岩一风化层的转化,其原因在于:(1)有反应物(即水、氧气等)运移进入了原生孔隙和由构造事件和冰川边缘效应所形成的裂缝中;(2)矿物一水反应以及颗�

  • 标签: SANS/USANS 风化层 孔隙度 分数维 黏土矿物 表面积
  • 简介:没租哨矿区磷矿体呈层状产于渔户村组第二段,矿体规模大、品位富,后期东西向走向断裂、南北向横向断裂破坏矿体倾向和走向连续性,磷矿受台凹相、台凹与台隆交界的边缘斜坡带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上涌洋流,属生物化学沉积成因。

  • 标签: 没租哨 磷矿 渔户村组 沉积环境 成矿规律
  • 简介:运用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压汞分析等方法,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长兴组沉积相带展布与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一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涪陵兴隆场南部地区;长二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兴隆场北部,台缘礁滩相和台内生屑滩相为储层发育有利的沉积相带。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生屑白云岩、(残余海绵)细粉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次为溶洞;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属中孔-中低渗储层,综合评价为Ⅱ、Ⅲ类储层。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

  • 标签: 涪陵 长兴组 储层 储层主控因素
  • 简介:大湾磷矿属多层状结构矿床,矿层多而密,下部矿层为硅基和磷基粉屑磷块岩,上部矿层多由云基、磷基砂屑磷块岩,磷矿沉积环境主要为潮间-潮下间歇高能环境,矿床成因属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预测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 标签: 大湾磷矿 地质特征 海相沉积 找矿远景.
  • 简介:查汗通古凹陷为库米什盆地北西端一个山间小凹陷,位于富铀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之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赋存有厚度巨大的超低品位砂岩型铀矿化。从铀源、含矿建造、构造演化、氧化带、铀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该区铀源丰富。西山窑组属一套冲积扇体系的含碳碎屑岩建造,砂体发育,含矿层为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构造演化上存在中侏罗世、渐新世两次沉降接受沉积过程,及晚侏罗-始新世、中新-全新世两次抬升剥蚀过程。西山窑组第一、第五岩性段发育面状潜水氧化带,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局部发育氧化带’铀矿化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多为砂岩型,少量泥岩型。成矿后压实与构造挤压作用使砂体胶结致密,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地浸开采铀。

  • 标签: 库米什 查汗通古 凹陷 铀成矿特征 西山窑组
  • 简介: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位于新疆北部富蕴县境内,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断裂南侧.初步研究和钻孔资料表明,矿体受斑岩体控制,矿石具细脉浸染状、稀疏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磁铁矿.岩体和其接触带内常见硅化、绿帘石化,次为绢云母化、钾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外围褐铁矿化,未见明显蚀变分带.含矿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属弱铝质不饱和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分布模式总体趋势一致,表明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成岩成矿可能为同一岩浆作用过程.对矿区浅部地层中含辉钼矿石英脉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成果显示,成矿流体中具来自天水部分流体特征

  • 标签: 希勒库都克 钼铜矿 矿床成因 矿床地球化学
  • 简介: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产于扬子板块西缘过渡带的盐源盆地西南缘,木里-盐源推覆构造体前锋,隐伏的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交汇处,与喜山期碱性斑岩体在空间上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确定了该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并根据地质、常量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源自侵入体本身、侵入体围岩和侵入体源区,岩石类型为中酸性-酸性钙碱性岩,化学成分上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

  • 标签: 斑岩 成矿物质 铜矿床 西范坪
  • 简介:利用新疆51个观测站1961-2005年低云云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夏季低云量的长期变化特征,并对500hPa环流指数与新疆夏季低云量做奇异值分解,重点讨论了极涡对新疆夏季低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新疆夏季低云量增加趋势显著,并在1987年发生突变;新疆夏季低云量存在243年、准6年和准11年的显著周期;环流分析表明新疆夏季低云量与副热带高压、极涡及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关系密切,当极涡面积减小、强度减弱时,西亚高空急流偏弱,新疆上空高空急流偏强,而低层大气主要表现为南风增强,水汽输送辐合加强,因此新疆夏季低云量偏多,反之,低云量偏少。

  • 标签: 新疆地区 低云量 小波分析 极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