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固定术后实施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46例,均于2022.3至2023.3入院,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足踝功能评分,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对比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的各评分更高。结论 在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固定术后实施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 优质护理 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外固定术 踝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 建立肠营养支持小组对肠营养医嘱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PIVAS 肠营养支持小组对干预前(2021年)肠营养医嘱1421组、干预后(2022年)肠营养医嘱1691组进行合理性分析。干预措施包括应用肠营养处方的前置审方系统及《静配肠营养处方沟通表》,每月处方总结点评。结果:干预后肠营养不合理医嘱显著下降,由2021年的0.49%降到2022年的0.06%,干预后肠营养天数3.8±3.0天比干预前4.1±3.5天少。结论:在PIVAS建立肠营养支持小组可以促进肠营养的合理使用,降低肠营养不合理医嘱率,缩短肠营养疗程,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支持小组 肠外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在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中应用固定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探究治疗效果。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邀请90名我院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从创面清洗与骨折愈合所用时间、并发症情况、最终疗效等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通过20.8±13.2天完成创面清洁,通过7.9±2.4个月完成了骨折愈合过程,较对照组用时更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7%,处于劣势,并且并发症情况远高于实验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 p 小于0.05标准。结论:在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当中应用固定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具有明显成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封闭负压引流术 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念殊菌性阴道炎口服氟康唑150mg。3h后在双侧腋下、肘部、足趾等部位出现约1.5~6cm。大小不等的紫红斑块,伴局部肿胀和瘙瘁。患者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服用阿司匹林和磺胺药后在上述相同部位出现药疹。因此,该斑块诊断为固定性药疹。停用氟康唑,服用氯雷他定10mg,1次/d,维生素C0.2g,3次/d,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1周后,局部肿胀、瘙瘁消退,留下色素沉着。

  • 标签: 氟康唑 固定性药疹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丝线环行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2008年,运用丝线环行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6例,采用膝前正中入路。结果36例患者均获平均8个月随访。结论以丝线环行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由手术、先天性畸性、创伤、炎症、肿瘤等病因引起。尤以手术并发症最常见,约占发病率的80%,其死亡率在15%-20%之间。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肠瘘的发生是外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不少报道,本文就这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肠外瘘 治疗 致瘘原因 营养支持 手术时机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李佳琪,女性,13岁,汉族,未婚,患者于7年前不幸车祸伤及右大腿,软组织损伤严重,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后患侧下肢发育不等长,明显短于健侧,走路陂行,右下肢关节活动尚可。右大腿外伤后大面积植皮瘢痕,站立位身体向患侧倾斜,膝关节外翻畸形20度,大腿长度短于健侧8cm,髋膝关节活动无障碍。末梢感觉和循环存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短缩畸形 固定治疗 固定架 膝关节活动 护理
  • 简介:腹膜剖宫产不打开腹腔,术后感染率低,不造成肠粘连,因此在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为适应母乳喂养的要求,我们对腹膜剖宫产术后进行了早进食的观察,发现产妇肠功能恢复快、泌乳早,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994年4月~1995年4月期间,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膜外 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 早进食 肠功能恢复
  • 简介:造血是当骨髓造血功能发生不足,无法满足循环所需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从肝脏、脾脏、淋巴结等髓造血组织中分化的一个过程。在胎儿时期造血组织多样,可以是髓造血,后期逐渐发展为骨髓造血,直至出生后2个月左右,骨髓造血将完全取代其他造血,此时髓造血停止,但仍然保留了产生红细胞的功能。因此在出生后,骨髓生理造血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生髓造血则被认定为病理性。

  • 标签: 髓外造血 骨髓造血功能 出生后 造血过程 影像学表现 临床病史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栓塞术治疗颅面部疾病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45例病人行颈动脉造影明确靶血管,应用PVA颗粒、IBCA、明胶海棉条及钢圈等治疗颅面部疾病。结果20例脑膜瘤、1例颅骨骨髓瘤、7例鼻咽部血管瘤、3例颈静脉球瘤均在栓塞后进行了根治术;6例外伤性鼻出血均在栓塞后6小时内止血;4例头面部血管瘤及4例硬脑膜血管畸形病人亦得到了治疗。结论超选择性颈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治疗 颈外动脉 栓塞术 颅面部 血管瘤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实施经伤椎和跨伤椎脊柱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 年8 月至2020年8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n=49)采用经伤椎脊柱固定术,B组采用跨伤椎脊柱固定术,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JOA、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Cobb,s较和脊柱压缩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标签: [] 胸腰段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内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0例,时间段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份,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甲组实施跨伤椎固定治疗,乙组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脊柱功能。结果 乙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及JOA评分高于甲组,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创伤及肿瘤为骨科常见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骨科自2001-2003年1月对34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ZEPHIR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过程阐述如下:

  • 标签: 内固定手术 骨融合 颈椎前路 骨科 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小头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5年8月-2000年7月收治肱骨小头骨拆16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24-48小时即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肘关节功能随访,随访8-6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100°-120°,伸0-20°,骨愈合时间为6-9周(平均7周)。前壁旋转功能基本正常,无疼痛及骨片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患肘早期活动是肱骨小头骨折功能恢复良好的前提。

  • 标签: 肱骨小头骨折 外科手术 加压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周脉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用于本病的导管技术,曾被看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们的侵入本性,生来就有产生并发病的可能。无创的诊断技术,由于准确性低和依赖于高手的操作,其作用历来是有限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是一个新途径,其诊断的准确性,能与侵入性血管造影术相比。

  • 标签: 脉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外周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技术
  • 简介:川芎20克,细辛、白芷各6克,冰片1克。上药研成细粉,用陈醋将药粉调成硬币大小的药膏,分别贴于双侧太阳穴,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次贴24小时,3天贴1次,一般3A后头痛减轻,继续贴3天头痛全消即愈。

  • 标签: 风寒头痛 外贴 药粉 醋调 胶布固定 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