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中的直接作用的报道尚存争议。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诱发致病性抗体中的间接作用也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间的关系。方法:共47例(女性35例,男性12例,年龄17~65岁)诊断为CIU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白体血清皮肤试验,采用市场上可买到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通过胃镜下黏膜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

  • 标签: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 患者 ELISA试剂盒
  • 简介:背景:已有报道认为Sweet综合征(SS)与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和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材料和方法:作者对在自己科室就诊的淋巴水肿部位发生SS样皮损的患者进行了回顾,记录和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作者报道7例曾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乳腺癌外科手术后的女性患者。其中6例应用他莫昔芬。所有患者均有与SS一致的几种皮损,主要位于因乳腺切除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肢体部位及同侧胸壁、躯干和背部。其中1例出现大疱性损害。3例皮损自行缓解,2例经抗生素治疗,1例经皮质激素治疗,1例经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乳腺切除术后淋巴水肿部位发生红色痛性斑块应考虑为Sweet综合征的罕见表现。作者在文献中仅发现3例类似报道。尽管该现象的发病机制难以解释,但被认为可能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有关。

  • 标签: SWEET综合征 淋巴水肿 切除术后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皮质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 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阻断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后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儿的母婴阻断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所生婴儿37例(74.0%),婴儿失访1例(2.7%),婴儿存活36例(97.3%),婴儿HIV阳性1例(2.7%);对照组分别为43例(86.0%),9例(20.9%),34例(79.1%),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72.0%,终止妊娠率26.0%;对照组分别为30.0%,14.0%;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服药率58.0%,产时服药率86.0%,婴儿服药率96.0%;对照组分别为18.0%,54.0%,58.0%;研究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及婴儿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发现HIV阳性病例,开展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感染 母婴阻断 综合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中两医疗法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23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均服川八珍汤加减,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每口3次口服,或阿司匹林25mg/d口服,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1、4、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23例忠者治疗后第4个月显效率较高,达47.8%,第6个月临床痊愈率为78.2%观察期内创面渗液、色泽以及肉芽生长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中西医疗法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愈合满意,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溃疡 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58岁男性患者,项后增生性斑块15年,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我科行部分切除治疗,术后病理符合项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术后予促进伤口愈合和活血化瘀中药,以及强效激素软膏和加压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毛囊炎 手术
  • 简介: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验室孕前筛查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情况,分析影响计生服务网络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发放梅毒血清质控样本,各实验室按要求做梅毒血清学定性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2013年分4次发放质控样本,共计有464家实验室参评了2320项梅毒血清学试验,全省总体符合率96.64%。梅毒螺旋体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8.44%和93.08%,两者的假阴性率分别为3.89%和0,假阳性率分别为6.63%和7.01%。结论:全省孕前筛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总体检测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以促进梅毒血清学孕前筛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孕前筛查 实验室 梅毒 血清学试验 室间质评
  • 简介:作者报道1例7岁男孩面部有血管瘤、胸骨局部凹陷、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及脑动脉发育不良引起急性梗塞。这些临床特征被总称为胸骨畸形/血管发育不良综合征或PHACES综合征。在5岁时,患儿右臂、右手和背部沿Blaschko线出现线状色素减退,发病前无炎症史,皮损持续不变。之前报道的此综合征不伴发上述色素改变。

  • 标签: 发育不良综合征 胸骨畸形 色素减退 血管瘤 线状 BLASCHKO线
  • 简介:尖锐湿疣(CA)在全世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成为STD中的最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12.94/10万,病例数仅次于NGu和NG,占第三位。由于CA易于复发的特性,它的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困难。难治性CA是指经过3次以上CO2激光或电灼或其它方法治疗后3~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我院自2000~2006年治疗的有300余例阴茎、阴道、宫颈及肛周CA患者,其中有66例为难治性患者,均坚持综合治疗而治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发性尖锐湿疣 综合治疗 难治性 CO2激光 常见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报告1例苯巴比妥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女,26岁,孕期使用苯巴比妥10日后躯干出现皮疹,伴发热及肝功能异常,多次用药后原有皮疹加重,伴肝脏、心脏、肺功能异常。皮肤科检查:颜面、躯干、四肢见密集的针尖至甲盖大小的红斑、斑丘疹,压之褪色,间有正常皮肤,未见明显脱屑、水疱及大疱。结合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给予系统应用激素、护肝、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后患者痊愈。

  • 标签: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苯巴比妥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贺州地区中老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门诊800例40岁以上接受检查的中老年男性,调查采用录入个人信息、整体健康状况、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ADAM)自测表进行评估。结果:广西贺州地区中老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ADAM自测表阳性总发生率为63.2%,ADAM自测表阳性总发生率与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统计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肥胖、工作压力、婚姻状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影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的重要危险因子,而业余爱好、体育锻炼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率的重要保护因子,民族、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男性更年期发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逐渐增高,民族、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年龄、整体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是影响男性更年期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中老年男子 ADAM量表 贺州地区
  • 简介:目的通过借助经典光毒剂8-甲氧补骨酯素(8-MOP)研究UVA、UVB、UVA+UVB3种不同光源对光毒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豚鼠138只,健康受试者22名.光源为PhilipsUVA,PhilipsUVB,SUV1000日光模拟器.试验物为2%8-MOP.①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B(PUVB)的反应.②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③人体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结果PUVA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A照射组有显著差异(P<0.01),PUVB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B照射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UVA+UVB组试验域3d皮肤反应评分变化趋势的斜率大于PUVA组.人体试验结果同动物试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在以8-MOP为受试物的光斑贴试验中,UVB检测效果较差,而UVA和PUVA+UVB均能检测出8-MOP的光毒性,但UVA+UVB要优于UVA.因而UVA+UVB是一种理想的光斑贴试验光源.

  • 标签: 8-甲氧补骨酯素 光源 光斑贴试验 8-MOP 中波紫外线
  • 简介:目的:调查佛山顺德孕妇妊娠期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治疗结果,为该区域孕妇妊娠期梅毒的防治提供参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佛山顺德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产科作产检的12704例孕妇作梅毒筛查,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检查,对阳性病例作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聚(TPPA)试验,对确诊者作治疗干预,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12704例孕妇,筛查确诊为梅毒者58例,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为0.46%。妊娠期梅毒患者中流动人口55例,占94.83%;2009年妊娠期梅毒发生率最高,达0.76%,随后逐渐下降,2013年最低,为0.29%,2014年略有上升,占0.37%;47例作全程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共8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17.02%,不同妊娠时间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低于中晚期开始的治疗梅毒孕妇,以晚期治疗新生儿RPR阳性率最高(P〈0.05);不同RPR滴度梅毒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滴度≤1∶2孕妇,新生儿RPR阳性率50.00%,明显低于RPR滴度≥1∶4梅毒孕妇的91.67%(P〈0.05)。结论:重视产前、孕前梅毒筛查,强调在妊娠早期对梅毒孕妇作干预治疗,可预防先天性梅毒,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梅毒 妊娠期 结局 筛查 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儿童SSS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30例SSSS患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培养全部阴性.早期抗生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取得良好疗效,患儿均于7~10d治愈出院.结论SSSS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抗生素并短程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抗生素 丙种球蛋白
  • 简介:结合1例被误诊7年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病例介绍,并分析胰高血糖素瘤罕见临床表现,该病极易误诊。但因其有反复发作的特定表现的皮损和明显异常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根据可疑皮损,再结合糖尿病史(或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临床表现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检查血胰高糖素及影像学定位诊断。

  • 标签: 胰高血糖素瘤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患者男,48岁。双下肢瘀斑伴瘙痒2个月,溃疡形成伴四肢麻木十余天。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4.2%。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合患者激素治疗减量过程中出现哮喘急性发作,诊断为ChurgStrauss综合征。

  • 标签: Churg Strauss综合征 迟发性哮喘
  • 简介:克罗米芬(CC)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孕症的首选促排卵药。约7%~8%的不排卵或稀发排卵归因于多囊卵综合征(PCOS),使用CC促排卵后其排卵率可达70%以上,但妊娠率只有35%左右,而且约近30%的患者对CC促排卵发生抵抗,不能诱发排卵,故须寻找替代CC新的促排卵方法。

  • 标签: 克罗米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疗 促排卵药 多囊卵综合征 诱发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