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的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 简介: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构成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于静息状态下的成纤维细胞,CAF是被肿瘤细胞及TME中各种因素激活的特殊状态下的成纤维细胞,具有极强的增殖、迁移、分泌与合成能力,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免疫逃逸、放化疗抵抗和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CAF表面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因其选择性地表达于大多数实体瘤基质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又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TME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重建、肿瘤脉管系统的建立及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等功能,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潜在的靶点。本文概述了FAP、CAF和TME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5种以FAP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1)FAP小分子酶抑制药可抑制FAP的蛋白水解酶活性;(2)FAP特异性前体药物通过与FAP接触释放细胞毒性药物,杀伤FAP+CAF和肿瘤细胞;(3)以FAP为靶点的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FAP+CAF;(4)FAP疫苗通过解除TME免疫抑制状态,激活T细胞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5)FAP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克服单靶点抗体的限制性,同时攻击FAP+CAF和肿瘤细胞。尽管目前关于这5种治疗策略仍存在许多问题,但FAP靶向治疗从TME的视角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靶向治疗 免疫抑制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义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皿性遗传病,亦是常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和皮肤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的疾病。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诊断 复发 治疗
  • 简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ntorymyofibroblastictumou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误诊为恶性肿瘤。WHO2002肿瘤分类:IMT为中间性偶有转移(8825/1)。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通过对1例发生于乳腺的IMT的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 标签: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 母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症状 间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困难条件下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和经验,以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5年来施行的困难条件下气管切开术36例.结果:36例困难条件下的气管切开术全部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与气管切开术有关的死亡病例.结论:环状软骨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作为气管切开术明显和稳定的参考标志.3度呼吸困难的患者,条件允许时最好先经口或经鼻插管,变紧急气管切开为常规气管切开,能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困难 肿瘤 环甲膜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联合经尿道电切与开放手术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疗效,为上尿路肿瘤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治疗的85例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后腹腔联合经尿道电切4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h、12h、24h、48h疼痛程度;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拔除引流管,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12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腹腔联合经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既能达到微创治疗要求,又能完整切除癌肿。手术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外科学原则。

  • 标签: 上尿路肿瘤 经尿道电切 开放手术 输尿管末端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及CT特征。结果:侵犯单个鼻窦肿瘤12例,其中筛窦8例,上颌窦4例,伴有鼻腔侵犯6例。肿瘤同时侵犯多个鼻窦和鼻腔12例,其中上颌窦和筛窦8例,筛窦和额窦4例,均有鼻腔侵犯。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最常用和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

  • 标签: 鼻腔 鼻窦 纤维瘤 骨化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fibroblasts,CAF)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细胞成分,具有高度的生物学异质性。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CAF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CAF促肿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进行总结并分类讨论:CAF分泌丰富的促肿瘤因子直接向邻近的肿瘤细胞传达促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信号;CAF参与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及肿瘤相关炎症等有利于肿瘤进展的外源性程序,从而间接发挥其促肿瘤作用。深入理解CAF错综复杂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靶点,为恶性肿瘤的根治带来新的契机。

  • 标签: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外基质 血管生成 炎症
  • 简介:目的比较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方式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人脂肪组织酶消化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基为DMEM含10%胎牛血清,利用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体系将P3代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21天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染色,DMMB法测定胞外基质中GAG含量,荧光定量PCR测定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番红-O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凝胶实验组软骨细胞外基质大量分泌,并融合成片,说明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可更好促进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维持软骨细胞表型。GAG/DNA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凝胶组促GAG分泌的能力优于其余各组(P〈0.05),其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能力也最强(P〈0.05)。结论利用纤维蛋白凝胶支架诱导人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优于无支架的Pellet三维培养体系。

  • 标签: 纤维蛋白 干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 Pellet培养 脂肪源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化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化指数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手术前期间 肝细胞 治疗结果 肝纤维化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 标签: 肌纤维母细胞瘤 纵膈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内联合经脐单孔腹腔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拟行腹腔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内联合单孔腹腔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对照组则采用多孔腹腔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内联合经脐单孔腹腔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有效安全。

  • 标签: 内镜 单孔腹腔镜技术 胃肠道肿瘤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3岁因左颈前部肿块2周入院。查体:左甲状腺中下极肿块3cm×3cm大小,质韧,张力高,界清,活动佳。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右甲状腺未及肿块。颈部淋巴结(-)。B超:左甲状腺内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6mm×15mm×15mm。同位素扫描提示左甲状腺凉结节。术中见左甲状腺中下极有一直径1.5cm大小囊性占位。

  • 标签: 气管 颗粒细胞瘤
  • 简介: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消化内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先后出现了内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和内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一系列针对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内下切除早期胃癌长期预后良好,而且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胃癌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早期胃癌的内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内镜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中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中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患者男,11岁.因双鼻反复出血伴进行性鼻塞3年、加重1个月,于1998年3月24日入院.患者3年来反复出现鼻出血,无明显规律,每次出血量为50~150ml,外院多次行鼻腔止血及口服止血药无效,近1个月出血次数增多,鼻塞加重,需张口呼吸.检查: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明显异常发现.专科检查:鼻咽部见一4cm×4cm×3cm粉红色新生物,软腭下塌.指诊示质地中等,瘤体基底部在鼻咽部顶后壁,表面欠光滑,呈分叶状;鼻内窥镜下见鼻腔后部粉红色肿块.

  • 标签: 鼻咽肿瘤 淋巴瘤 误诊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脏层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对脏层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进行病理特征和临床诊治分析。结果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来源于间叶细胞。胸腔内SFT可发生于壁层和脏层胸膜,多为良性。胸部CT对SFT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确诊需要病理学依据,特别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FT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胸膜SFT发病率低,其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对带蒂的胸膜SFT,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诊断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