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颅高压患者采用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颅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01-2022.12期间收集资料,按照颅内压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高压组(颅内压>20mmHg)和正常组(颅内压≤20mmHg),每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对比高压组实施治疗前后的视神经鞘直径及颅内压指标,比较高压组与正常组治疗后的预后水平。结果: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指标、颅内压指标在治疗前,均大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患者的总体预后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有利于为颅高压患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测 视神经鞘直径 颅高压
  • 简介: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病人在骨伤外科是比较多见的。传统方法常用2种:第一种是用2%贡臭红溶液外擦,但使用说明说限于小创面,而且可能有局部过敏现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也不适宜用。第二种是对大面积创面或较深伤口常规清洗消毒后,用纱布敷料包扎,这不但外观不雅观,而且更换敷料时病人痛苦,还增加工作量。现在我们对96例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病人使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苏药管械(准)字2002第2640571号],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挫擦伤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 多处 全身 大面积创面 更换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治疗时不同类型骨移植材料的应用效果和诱导活性。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60例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时间2019年5月-2020年6月;入组60例患者均行修复治疗,基于不同修复材料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20例)的A组、B组和C组;观察对比3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C组治疗后骨区密度显著更优;相较于B组,A组、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优,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临床牙周牙槽骨缺损患者以不同骨移植材料修复治疗时,若想切实保障患者疾病疗效,建议予以患者自体骨和重组合异种骨两种骨移植材料应用。

  • 标签: 牙周牙槽骨缺损 骨移植材料 修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自然下垂取血法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200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人。试验组采用手指自然下垂法取血,对照组采用挤血法取血,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值,将其结果与同时抽静脉血检测得出的实验室己糖激酶法(HK)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种取血方法所需的时间及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紧张程度。结果试验组得出的数值更接近己糖激酶法值,而且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紧张程度较对照组低。结论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时采用手指自然下垂法取血,能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手指自然下垂法 血糖仪 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生化部分常规项目干湿化学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 选取65例无溶血、无脂浊血标本(2018.01-12),逐一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测定8个临床生化项目,分析2种检测方法各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干化学检验的ALT、AST、ALB、UA及Scr检测结果与湿化学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TP、TB、BUN检测结果二者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生化部分 干化学检测 湿化学检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护理在手指指端皮肤厚、硬且纹路深的糖尿病患者的指尖血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指皮肤厚、硬且纹路深的糖尿病患者36例,均进行手部护理并都使用同一手指进行检测,将实验开始前第一次的血糖检测设为对照组,进行手部护理干预一周后的血糖检测设为实验组,将2组血糖检测时的指尖采血成功率和疼痛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指尖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部护理有助于提高血糖检测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疼痛感,有效解决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在指尖采血时的困扰,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部护理 血糖检测 采血成功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恶性肿瘤中辅助诊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ATP(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评价中应用情况。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至3月期间采用内镜洗消机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作用展开剖析与讨论。方法:选取某市2021年6月和2022年1月两次参与核酸检测的300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这两个时间段,志愿者对于检测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对比300名志愿者在检测过程中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越高越好(P<0.05)。结论:根据研究得知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安抚居民情绪,减低焦躁、恐慌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应推广各检测机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B-D与传统B-D监测效果影响因素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2021.1月-2022.12月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监测情况,分析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蒸汽质量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试验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B-D试验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规范制作试验包,加强对试验灭菌器的监测,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试验监测效果,且价格昂贵。电子B-D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节约成本,电子B-D测试记录仪能够很好地为预真空高压灭菌器的维护和维修提供方便的帮助 。

  • 标签: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电子B-D 监测效果 影响因素 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动力的检测与评估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100名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胃动力的检测与评估并进行相应的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胃动力指标、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发现对照组在胃动力指标、营养状况及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观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胃动力的检测与评估在重症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动力状况,提高营养吸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动力 检测与评估 重症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 MP抗体检测与 MP-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100 例 MP 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用被动凝集抗体检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 100 例 MP感染的患儿进行检测,其中应用被动凝集抗体检测检测出 94例呈阳性,阳性率为 94.00%,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出 95例呈阳性,阳性率为 95.00%,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 4-6岁组患儿阳性率均最高,均为 10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在各年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被动凝集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中特异性强,且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P<0.05),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 标签: 被动凝集法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儿童肺炎支原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吸收性止血材料生物蛋白胶(FibrinSealant)及止血纱布(速即纱)在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及术后护理观察。方法对手术中利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区(47例)或止血纱布填塞术区(25例)创面止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速即纱组在肾上腺全切及部分切除术后的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物蛋白胶组肾上腺全切术后只有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止血纱布(速即纱)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止血快速、吸收完全、止血效果可靠,是后腹腔镜肾上腺创面止血的理想材料,且便于术后护理。

  • 标签: 止血材料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 生物蛋白胶 止血纱布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不耐受的食物,进而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和护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有慢性消化系统症状病人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有食物IgG升高者64例,占78.05%。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中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结肠息肉病人发生率最高,达100.00%;其后依次为炎症性肠病(IBD)、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水平升高比例最高,占51.3%,其次为虾、大豆和大米,再次为蛋清/蛋黄,牛奶、小麦、猪肉、玉米、西红柿、牛肉和鳕鱼、鸡肉、蘑菇。[结论]测定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不耐受 饮食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Fibroscan检测肝脂肪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此次选取我院感染科2021年7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711例患者,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肝脂肪变值以及检验误差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肝脂肪变值高于女性,而变异度却低于女性患者,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采用Fibroscan进行肝脂肪变检测,应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方可提高Fibroscan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检测的误差。

  • 标签: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 肝脂肪变 Fibroscan 成功率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核算检测集中采样的受检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月-2月的受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共计3000例,3-4月的受检人员为观察组,共计3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措施管理,对比两组采样操作时长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样操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核算检测集中采样的受检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月-2月的受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共计3000例,3-4月的受检人员为观察组,共计3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措施管理,对比两组采样操作时长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样操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