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患者中心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1%>92.57%,χ2=5.00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42±4.09)分<(46.17±5.18)分,t=15.534]低于对照组(P<0.05),分诊时间[(5.01±1.12)min<(7.43±1.28)min,t=18.82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护理中,患者中心,给予其优质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让患者获得舒适、满意的诊疗体验。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门诊分诊护理
  • 简介:摘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婴儿期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感染、生长落后等现象,家庭中心的个案管理能够有效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延续性关注和护理,个案管理在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生长、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从家庭中心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个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探讨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个案管理 构建及应用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 孕产妇中心的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接诊收治的 200 例产妇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初产妇镇痛分娩选择情况,两组产妇产程,两组初产妇合并症及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药物镇痛率 5.00% ,对照组 15.0% ( χ²=5.5556 , P=0.0184 );非药物镇痛观察组的应用率高于对照组 ( P<0.05);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 P<0.05);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6.0%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各 1 例,胎儿发育受限、产后出血各 2 例;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49.0% ,产后出血 15 例、妊娠期高血压 10 例、胎儿发育受限 13 例、妊娠期糖尿病 11 例,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满意率 99.0% ,对照组满意率 90.0%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初产妇分娩期间,选择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 可增加顺产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升药物镇痛分娩选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孕产妇 中心 全程连续性 助产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治疗的儿科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进行研究,并将其按照34例一组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中应用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FCC护理模式相比对照组能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且差异明显(P

  • 标签: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儿童保健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川崎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家庭中心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儿科护理 小儿川崎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促进患儿康复及身心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能够使医患双方实现共赢,因此本文从儿科护理的不同阶段产开论述,了解该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相关作用以及应用优势。

  • 标签: 儿科 护理 家庭为中心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产房护理中开展家庭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院内的100例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家庭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护理工作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整体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护理工作满意评分等相关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人性化护理模式 产房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癫痫的成人病患群体中家庭中心开展群组式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筛选合格病例76例,随机分成数量均等的两组,命名为常规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在家庭中心的前提下实施群组式干预。评估指标有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生活质量各项目分析,干预后分数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研究组的上升幅度更大,干预前比较发现,P值均在0.05以上,显示差异忽略不计;干预后,P值均在0.05以下,差异性确实存在。研究组完全依从患者25例,部分依从患者11例,总依从率超过90%;常规组完全依从患者12例,部分依从患者16例,总依从率低于80%,卡方值6.33,P值0.01,差异性确实存在。结论:成人癫痫患者自控力较差,有家属的参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拥有更好的生存状态,因此应当推广家庭中心的群组式干预模式。

  • 标签: 家庭中心 群组式干预 成人癫痫 护理效果
  • 简介:对于许多人来说,性似乎中人与生殖器有关。因此,一提到性,我们总是直接跳跃到最性感的部位。这样,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便遭到了忽视甚至遗忘,其实,通过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是可以感受到快感的,在这里,让他你做一次全身的按摩,保证你能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

  • 标签: 按摩 快感 夫妻 极限 生殖器 多部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人类疾病谱的复杂多变、人民对于健康的认识和态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人们的护理服务需求已从传统的“疾病中心”、 “病人为中心”不断转变为“人的健康中心”,且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态势,尤其是面对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健康护理需求与储备。

  • 标签: 护理学 健康 教育 新理念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家庭中心的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抑郁症青少年86例实验对象,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中心的心理干预,常规组实施基础干预。评价两组临床护理作用。结果:研究组家庭亲密性、自我独立性、家庭关系认知、合作性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自我效能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得分更高(P<0.05)。结论:根据青少年抑郁症病情特点与特征,采取家庭中心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庭关系建立,减轻疾病表现,加快康复进程,护理作用显著。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预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透析中心 2015年 10月至 2017年 12月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透析的患者 179例,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选取自愿参与的 1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实行家庭中心的护理。观察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疗效,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明显增高,透析各种并发症明显改善。积极有效的预防了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结论 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预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透析中心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透析的患者179例,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选取自愿参与的1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实行家庭中心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疗效,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明显增高,透析各种并发症明显改善。积极有效的预防了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结论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中心的教育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父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儿父母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4年10月—2015年1月入院患儿的父母30名对照组,2015年2—6月入院患儿的父母30名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儿父母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中心的教育干预。评估2组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疾病管理能力及患儿复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父母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F=14.162,P〈0.001;F=8.015,P=0.017),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复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6.667,P=0.021)。结论家庭中心的教育干预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患儿父母的疾病管理能力,患儿复诊依从性提高,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儿 父母 健康教育 以家庭为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小儿隐匿阴茎延长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40例小儿隐匿阴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0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中心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心理症状及术后生活质量等当面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 。结论: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对患儿隐匿阴茎延长术围手术期会产生较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隐匿阴茎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患儿及家庭中心的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患儿,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患儿及家庭中心的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取患儿及家庭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可给予患儿更全面的护理,加强家属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大幅度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频次,共同对患儿的身心安全进行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儿科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的护理理念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以家庭中心的护理。结果:在咳嗽停止、湿啰音、退热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5.34%(41/43),对照组满意度67.44%(29/43),各项结果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护理理念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家庭 护理理念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青少年骨肉瘤患者治疗早期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O20年10月收治的86例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及其家庭按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估及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在疾病确诊后一周、术前第一次化疗和术前三个阶段的焦虑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在不同阶段测量的SA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患者与家属不同阶段的焦虑程度有差异,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能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 标签: 青少年 骨肉瘤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施以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有80例纳入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均分2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期间采取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重点比较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抑郁情绪 家庭为中心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