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技术拔除智齿的技术。方法选择需拔除的80例患者的智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法和凿劈法拔除患牙,记录两种方法拔牙时间、术中不适、术后反应、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拔牙时间实验组18.2min,对照组24.1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严重疼痛及严重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两组相比较微创法比凿劈法拔牙时间缩短,术中不适、术后反应较轻,创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微创技术拔除智齿,减轻了患者恐惧、不适感,创伤小,拔牙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拔牙创口愈合快,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智齿 凿劈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社会的进步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事业也在大踏步前进,需高素质接班人,需要大量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护生主动发现问题、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学生创造力、想像力。临床带教中必须更新带教理念,采用启发式学习方法。以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体,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护理事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人员素质
  • 简介: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需要妥善解决制约发展的各项因素。从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审视人文课程的重要性、注重适应期教育等。全面推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构建有利于各种创新潜能竞相进发的制度环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更新。

  • 标签: 医学 创新型人才 个性化 人文 适应性
  • 简介:目的:探讨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某高校2006年级部分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课前跟随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而对照组不参加,只按常规模式上实验课,课程结束后,在同一时间内以相同的方法一同进行实验考核。结果:实验组在20个骨髓细胞的辨认、肠杆菌科分离及生化鉴定、肥达反应效价判断、质粒的提取与纯化、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白细胞分类计数等6项内容的考核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回收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能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学生实验准备 实验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的支原体感染以及药敏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1610例,所有患者均采集样本接受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试验,观察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药敏结果。结果1610例样本经检验,有582例呈现为阳性,检出率为36.15%,其中有418例为解腺支原体,检出率为25.96%,22例为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36%,142例为解腺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8.82%。相对比其他年龄段而言,21岁-40岁群体具有更高的感染率,而且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男性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发现,交沙霉素敏感率为97.85%,克拉霉素敏感率为94.98%,强力霉素的敏感率为93.78%,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0.19%,盐酸米诺环素敏感率为89.01%,阿奇霉素敏感率为29.78%,司帕沙星敏感率为29.67%,氧氟沙星敏感率为15.55%,诺氟沙星敏感率为8.78%,大观霉素敏感率为7.23%,林可霉素敏感率为2.78%,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91%。结论作为诱发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关键性病原体,支原体在多种抗生素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此,应该将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纳入泌尿生殖道疾病临床检测的常规项目。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医学检验系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作为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并纳入教学计划。先后共有9届医学检验本科学生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探索出医学检验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实践证明,实施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检验医学教育 科研 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系 人才培养途径 本科学生
  • 简介:确立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依法治校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课题。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学生管理体制,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新时期和谐校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申诉制度 权益 主体意识 学生
  • 简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新课题。该文概括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教育多年来立足实践,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文章围绕教育模式与课程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硬件平台搭建、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检验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 探索
  • 简介:三年制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是培养能在各级医院、血液中心以及生物医学相关部门,从事医学检验以及生物技术类工作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要以教育创新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改革切入点,建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高职高专人才。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教育创新
  • 简介:高等院校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到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接近美国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内涵。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有检验和临床有机结合的人才,即检验医师,它作为检验与临床之间架起的桥梁,不仅要掌握检验技术,又需熟悉临床知识。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医师系列培养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检验医师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临床中患儿数量较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科住院医师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儿科医生荒则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对于儿科住院医师的工作而言,除了需要掌握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与较高的实践技能,更需要具备较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实现与患儿家属的良性沟通,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与患儿家属之间出现严重的纠纷事件,也能让患儿家属配合相关医疗工作。在此背景下,在儿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中,院校及教师需要认识到儿科住院医师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选择科学的培养对策,以不断提高儿科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

  • 标签: 儿科 医患沟通 住院医师 问题 对策 培养
  • 简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对于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介绍了郑州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期望为本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临床检验诊断学 研究生教育 能力培养
  • 简介:该文概括了重庆医科大学高等检验医学教育从创建到发展21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实践。在总结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旨在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检验医学教育体系,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检验医学人才。

  • 标签: 检验医学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中风疾病中在临床上采用中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6例中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物(华佗再造丸)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17例显效(60.71%),有效8例(28.57%),无效3例(10.71%),总有效率为89.29%(25/28);对照组患者中11例显效(39.29%),有效9例(32.14%),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为71.43%(20/2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疾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方式,有效改善了患者机体现有中风症状,缓解了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在生活质量上患者得以提升。因此运用中医方式去治疗中风患者,不仅在疗效上具有显著效果,还有较少的副作用,在临床上可被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 治疗 中风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为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随机选取住院时间在2015年~2016年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70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35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对于对照组的35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身体状况进行密切的监察,将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经过分析研究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结果为通过对实验组的35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其护理效率为91.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5%,实验数据差异性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最终结论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对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名中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及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理因素是影响中风患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心理护理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风 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骨科患者82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实施手术后,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对症护理可以有效地解除或缓和疼痛。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经过对骨科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措施,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各项身体功能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较短。结论开展有效及时的疼痛护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患者 疼痛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外科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该次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2%。通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该次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3年时间随访,生存期都在半年以上,58例患者生存期1年,1年生存率为85.3%;36例患者生存期2年,2年生存率为52.9%;25例患者生存期3年,3年生存率为36.8%。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手术治疗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