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对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受检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对比标本分析结果差异性,并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验时间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结论采血部位、配比抗凝剂方式、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测时间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所以在检验血液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不仅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关系着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而在实际情况中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并且大部分医院感染是可以避免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同时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医院感染的事件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重点关注。因此,本文就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血站输血的患者(136例)当分析的对象,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6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输血,研究甲组是在输血中实施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总结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结果甲组输血的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94%)小于乙组(27.94%),有统计学意义(x2=16.275,P=0.000)。结论在血站的输血中,检验质量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际惯行的ICD-10的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对患者病历首页疾病及手术操作编码进行质量控制,以期提高编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以数字随机法将本院录入的病案以110的比例进行病案核查,记录其错误问题。结果在主诊断编码、其他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中,月平均错误率最高的为主诊断编码,达到15%。采用PDCA对其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每月编码错误率大幅下降,其中主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最初的最大值23%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12%,而其他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20%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5%,手术操作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10%持续性下降至最小值7%。结论通过PDCA对ICD编码进行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病历 编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采用护理干预的控制效果。方法分析研究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例,护理干预),评价不同护理实施后感染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生活护理评分、心理护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以及治疗性护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呼吸内科中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2015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工作;2016年,我院在以往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控制理念,总结工作不足并提出改进及完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6组误差率仅为0.12%,合格率则高达99.88%,显著优于2015组误差率1.04%、合格率98.9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进行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几率,使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类型,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是社会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将近些年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神经外科NICU收治的43例病人作为研究组,另对神经外科NICU2017年3月前收治的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病人护理过程中护士长参与环节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士长参与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士长 重症病人 环节质量控制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一年(2015.12-2016.12及2017.1-2018.1)的手术室患者各98例以及医护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手术效率、满意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手术室物品管理评分与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表明感染控制情况更优;实验组准备时间、接送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症特点,并根据疾病特点对防治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病症特点,研究防治控制要点。结果通常情况下来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主要包括发热、鼻塞、咳嗽、流涕以及头痛和全身乏力等症状,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染方式进行呼吸道传染,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的方式进行传染,其病症多发于春季和冬季。结论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来说,想要对其进行防治和控制,其主要途径就是防止病情不断传播,尽可能减少疾病传播的路径,可以采用隔离或消毒的方式,降低空气内病菌的含量,才能对病情传播进行控制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症特点 控制要点 预防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信息化管理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医疗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医院的医疗信息质量控制缺陷大幅度降低,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和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医院 信息化管理 医疗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医疗检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更加强烈,所以卫生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日常卫生检验中,卫生理化检验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疫病流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文章主要分析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并阐述其具体的检测任务以及其在疫病控制中的作用,旨在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效率。

  • 标签: 卫生检验 理化检验技术 疾病预防控制 效果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方法根据本次论文的要求,选出了符合要求的100名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至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00名符合要求的患者被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100名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根据研究要求,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干预方式后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8%),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3.68±2.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6.82±2.42),两组患者的数据分析后,(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好转,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上述方法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控制工作 手术室 细节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公司微生物检验科室采集的检验样本700份,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分析检验报告,复核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明确质量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质控措施。结果7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的结果准确率为91.3%,61例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23例(37.7%)、样本因素17例(27.9%)、操作因素13例(21.3%)、其他因素8例(13.1%)。实施质控措施后,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取样不合格率、误差超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涉及人员、采样、操作等方面,检验人员应制定并实施质控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移动护理人员站(PDA)对用药错误率的控制作用。方法医院产科2016年10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PDA,对比常规模式应用期间的2017年7月-2016年9月和PDA应用期间的2016年10月-2016年12月产科临床护理中的用药错误率,并比较两个时间段的护理人员发放用药时间。结果PDA应用期间的用药错误率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应用期间(P<0.05),PDA应用期间的发放用药时间短于常规模式应用期间(P<0.05)。结论在产科的临床护理中应用PDA可有效降低用药错误率,并可缩短护理人员发放用药时间。

  • 标签: 移动护理人员站 用药错误 产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方法采取某地区2016年1月-2018年6月医疗保险费用数据,并通过回归变量分析法分析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可报销费用、药品费用、患者的年龄结构以及就诊医院类型是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要想提高医疗保险费用的合理性,需要从各种影响因素着手,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科学就诊等措施,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费用的浪费。

  • 标签: 医疗保健费用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就间接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放疗,且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的常规放疗相比,强调适形放疗不仅可以使靶区的照射更加均匀,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减少复发与副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要对其至来年个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进食前、进食2h后的血糖指标分别为(4.15±1.56)mmol/L、(6.43±1.34)m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为躯体功能(86.48±7.85)分,生理状态(82.68±5.48)分,心理情绪(90.94±6.23)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有助于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住院患者 无缝隙护理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