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鼻前庭肿的诊断治疗原则,提高鼻前庭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鼻前庭肿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鼻前庭肿的发病规律,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52例鼻前庭肿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2:3。36例鼻黏膜下囊肿和14例良性肿瘤,均手术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随访无复发。恶性肿瘤2例中,1例右鼻前庭鳞癌(男)手术切除后放疗72Gy痊愈,但18个月后再次复发,经完整切除术后观察2a未见复发。另1例外周型T细胞淋巴瘤,活检病理确诊后,患者拒绝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鼻前庭肿以囊肿和肿瘤良性居多,彻底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少见,需早期发现、综合治疗并密切跟踪观察。

  • 标签: 鼻前庭 肿瘤 囊肿 预后
  • 简介:目的考察茜草双酯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茜草双酯的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了2种环糊精(CDs)对茜草双酯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茜草双酯的溶解度随着CDs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茜草双酯与2种CDs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均为负值。茜草双酯与β-CD在包合过程中的熵变(ΔS)为正值,而与HP-β-CD包合过程中的ΔS为负值。结论茜草双酯与2种CDs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溶性包合,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 标签: 茜草双酯 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溶解度 热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在当今世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在诊治肿瘤的各种方法中,肿瘤标志虽然历史悠久,但近三十年来才被学术界关注。随着肿瘤基础理论的发展、新检测技术的诞生,以及临床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视,肿瘤标志被重新认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并探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分类 临床应用 检测实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盆腔肿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盆腔肿超声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其他影像学资料或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盆腔脓肿误诊为卵巢癌4例;卵巢癌误诊为盆腔脓肿2例,误诊为畸胎瘤2例,误诊为浆膜下肌瘤2例;陈旧性宫外孕误诊为浆膜下肌瘤2例,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4例;月经黄体误诊为卵巢囊实性或实性肿8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囊肿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子宫穿孔1例;巨输尿管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盆底直肠前壁畸胎瘤误诊为巧克力囊肿1例;腹膜后肿瘤误诊为附件囊实性包块3例;宫颈多发潴留样囊肿误为附件囊肿1例;左卵巢成熟畸胎瘤扭转误诊为右侧肿扭转1例.结论临床经验不足是盆腔常见病误诊的主要原因,病变不典型及少见病易误诊.掌握盆腔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结合不同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盆腔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导DNA的RNA聚合酶类 肿瘤循环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溶血标本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低水平H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三酰甘油(TG)正常(TG≤1.46m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为(4.0-9.0)×10^3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即刻检测,另外选择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高TG标本和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全血标本分别制备成高脂血、溶血血清标本,同时进行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溶血标本低水平HBV-DNA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较空腹采集即刻检测的结果降低。

  • 标签: 标本 溶血 高脂血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用于肾结核组织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0份肾切除术后组织标本,其中肾结核病25份(阳性),非结核肾病35份,阴性。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技术对各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65例患者中,抗酸染色阳性率15.38%(10/65),荧光PCR阳性率33.85%(22/65)。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0.00%(10/25)、100%(35/3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00%(22/25)、100%(35/35),二者敏感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能进一步提高对肾结核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优势。

  • 标签: 肾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抗酸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膜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肿瘤病理性质的不同分组,良性组与恶性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类型及发病位置。结果良性组皮样瘤占31.7%、色素痣占23.3%、囊肿占16.7%、上皮增生占10%、迷芽瘤占6.7%、炎症占8.3%、淋巴组织占3.3%。恶性组上皮内瘤变占75%、原位癌占11.7%、淋巴瘤占11.7%、鳞状上皮细胞癌占1.7%。良性组皮样瘤84.2%位于角巩膜缘、色素痣64.3%位于球结膜、囊肿50%位于球结膜、上皮增生100%位于角巩膜缘、迷芽瘤100%位于角巩膜缘、炎症60%位于睑结膜、淋巴组织100%位于球结膜、上皮内瘤变77.8%位于角巩膜缘、原位癌57.1%位于角巩膜缘、淋巴瘤100%位于穹隆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100%位于角巩膜缘。结论结膜肿患者,良性肿瘤以皮样瘤、色素痣及囊肿居多,恶性肿瘤以上皮内瘤变居多,角巩膜缘为结膜肿的多发区域,临床需予以重视。

  • 标签: 结膜肿物 临床病理特征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广州市中医医院510000摘要目的具体分析1690例阴道分泌常规检验结果,充分明确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分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保证女性身体健康。方法在常规检查的同时,选择革兰氏染色法对线索细胞、真菌、滴虫进行分析。结果1690例检查者中,患者具体阴道炎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表现为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其他阴道炎。结论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分泌病原菌主要表现为真菌、细菌、滴虫,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需要加以重视。

  • 标签: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病原菌真菌 细菌滴虫
  • 简介:目的:确定替硝唑固体分散的最佳配方,方法:根据正交试验法,制备不同处方的替硝唑固体分散,并以溶出度为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替硝唑-聚乙二醇60001:9,结论:替硝唑-聚乙二醇60001:9的处方合理,可明显增加替硝唑的溶出度。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替硝唑 聚乙二醇 固体分散物 配方 药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开展常见感染性标志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对住院患者开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HBV-M)、抗-HCV、抗-HIV1/2、抗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抗-TP阳性者,同时用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检测.抗HIV1/2阳性者,用另外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测住院患者48660例.其中HBV-M阳性(统计HBsAg)3163例,阳性率6.50%;抗-HCV阳性554例,阳性率1.14%;抗HIV1/2阳性68例,阳性率0.14%;抗-TP阳性779例,阳性率1.60%.抗-HCV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M逐年呈下降趋势,抗-HIV1/2、抗-TP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抗-HCV、抗-TP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数分别为3123例和549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8.74%(3123/3163)和99.10%(549/554);抗-HIV1/2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至59岁人群,阳性46例,占总阳性例数的67.65%(46/68);抗-TP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714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1.66%(714/779).结论住院患者中HBV、HCV、HIV和TP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和TP近年来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住院患者HBV、HCV、HIV和TP感染标志检测,了解感染状况,掌握流行特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关键词住院患者;感染标志;检测;研究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氟化联合喷砂预防根面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根面暴露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门诊收集牙根面暴露患者,指导患者学习口腔卫生维护方法,一周菌斑染色后,将患者分为喷砂组与氟化联合喷砂组,各55例。结果:两组患者预防前Quigley-Hein平均得分无明显差异;喷砂组患者预防后Quigley-Hein平均得分(2.02±0.02分)显著高于氟化联合喷砂组患者预防后Quigley-Hein平均得分(0.98±0.03分),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化联合喷砂预防根面龋,能够降低龋病菌斑扩展,提高患者的患齿恢复。

  • 标签: 氟化物 喷砂 氟化物联合喷砂 预防 根面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女体检阴道分泌检验结果及其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5年11月入我院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并按年龄进行分组,分为甲组(31-40岁)、乙组(41-50岁)、丙组(51-60岁)、丁组(≥60岁)四组,均进行阴道分泌检验。结果600例妇女阴道分泌检验中,霉菌阳性、滴虫阳性、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细菌性阴道病合并霉菌和(或)滴虫阳性、清洁度Ⅲ-Ⅳ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5.33%、3.83%、13.50%、1.50%、25.83%,甲组(31-40岁)、乙组(41-50岁)、丙组(51-60岁)、丁组(≥60岁)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5.89%、22.99%、27.86%、19.05%。结论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宣教,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积极防治。

  • 标签: 妇女体检 阴道分泌物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