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对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胆结石并选择在本院接受长期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20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0名患者。在试验期间,对两组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在实验进行期间,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出院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检测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时发现,P-value等于0.0265,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有意义。同时,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3.33%,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42,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出院后进行复诊时,发现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2%,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86,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经过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的实验组住院时间要短于使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手术完成后中,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对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 标签: 胆结石患者 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微量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阿阿昔洛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昔洛韦 地塞米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科视光门诊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的128例(252眼)患者全程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视力0.16±0.12,术后6m平均视力1.06±0.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临床效果满意,全程专业化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近视 护理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疗效。总结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护理的经验。方法将167例(207只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81例(101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86例(10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3例患者(3只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3.1%;B组19例患者(23只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修复快,复发率低。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接触苯苯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之间的关联。方法检索国内外各大类型数据库,获得有关职业接触苯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对筛选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11篇,累计病例5916例,对照10346例。经Meta分析得出苯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合并OR值为1.02,95%可信区间为0.92-1.14。结论苯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苯暴露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将在普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进行接触点服务管理及比较,来探究开展接触点服务会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关键接触点”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患者关注的程度上希望有固定的明确相关科室责任的护士为其做宣教及护理、希望护士为其讲解出不同治疗方式的特点、希望护士为其讲解手术过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这三项是患者最为在乎的。掌握了关键接触点的服务,使护理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这样的话对于护士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和工作中,能够事半功倍,为患者实施关键接触点的优质护理,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工作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接触点 优质护理 普外科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点护理服务流程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的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护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取相应的护理接触点,与2016年至2017年期间根据相应的服务流程开展护理服务。分别在两个时期选择5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采用护理接触点服务流程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采用护理接触点服务流程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两个阶段患者比较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接触点服务流程能够对护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相应的规范作用,同时,护理人员的素质得以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也得到持续改善,对于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护理 接触点服务流程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实施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腔辅助甲状腺手术开展方法与步骤。方法收集收集我科2012.8至2014.12月进行腔、腔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共182例,对其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总结,并按照时间分阶段分析。结论提示随着经验增长,技术熟练,逐步扩展手术适应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仍可以在控制范围内,腔、腔辅助甲状腺手术具有优势,但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道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诊的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胆管结石诊断标准,按随机法分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两组患者术毕均放置T型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一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胆漏、结石残留、胆道出血、胆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108.48±23.10)minvs(87.37±20.03)min(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41.26±10.02)mlvs(208.34±23.16)ml,(6.97±1.03)dvs(14.52±2.38)d(P<0.05);并发症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45)vs33.33%(15/45)(P<0.05)。结论腹腔、胆道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彻底清除结石,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人群在高原状态下干眼症发病的具体表现,希望对在高原地区生活的有角膜屈光手术史人群的眼部保健给予关注,提高认识,同时强调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对眼科疾病的重要性。

  • 标签: 干眼症 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 高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母婴皮肤早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对提高健康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足月顺产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母婴皮肤早接触指导。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婴儿分娩后与产妇尽早进行皮肤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并在早接触半小时后,再次进行早接触效果的反馈,示范指导正确的喂奶体位与婴儿含接姿势,进行有效吸吮,采取心理护理,进行相关的饮食及睡眠护理等措施,再次进行了评估,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泌乳量。结果分娩后第3天,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后对产妇积极进行产后护理干预,反馈式母婴皮肤尽早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有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且能增加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接触 提高 母乳喂养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甲状腺结节开放性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腔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析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却手术时间外,出血量、创面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较小,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者,使用腔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腔镜 开放手术 良性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胆漏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胆漏2例,结石残余1例,感染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创伤性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9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联合胆道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手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采用腹腔与胆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下取石例数以及胆红素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8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联合组,192例)与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190例)的术后指征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3.6±3.5)h,对照组为(25.5±3.9)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胆管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联合组为5.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胆囊结石时,可采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实现微创治疗的同时还可最大程度保持患者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取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眼液在用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治疗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随访的106例EKC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抗病毒治疗和常规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角膜上皮下灰白色圆点状病变发生率、角膜炎症消退时间方面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EKC患者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眼液,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眼液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眼液在用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治疗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随访的106例EKC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抗病毒治疗和常规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角膜上皮下灰白色圆点状病变发生率、角膜炎症消退时间方面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EKC患者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眼液,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眼液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