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方法以2012年5月-2013年12月45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选择同期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护理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事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安全事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各种灾难和事故频繁发生会导致骨折和神经损伤事件时常出现,而骨折愈合与神经损伤之间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在综合检索和分析维普网和知网资料的过程的基础上,对有关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借鉴。探讨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神经损伤对于同一个病体的骨折愈合方面存在的影响、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

  • 标签: 神经损伤 骨折愈合 神经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佐辛在带状疱疹神经神经阻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科室收治的44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2例患者,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地佐辛行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T0、T1时点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T2、T3、T4、T5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地佐辛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16例进行腰丛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4周,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治疗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达到扩张血管,改善下肢组织血运和营养供给、消除异感、减轻疼痛,是安全有效、损伤小的微创治疗方法。较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且作用更持久。

  • 标签: 腰丛神经阻滞 糖尿病神经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颅脑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78例作为研究组,另7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2%,对照组为89.3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5.33%,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肋间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压神经松解术治疗,同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人数30例(常规治疗+神经肌体仪),对照组人数30例(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患者康复情况,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SNCV、MNC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周围神经卡综合征者治疗时使用神经肌体仪,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疗效 神经肌体仪 神经功能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痛人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份至12月份妇科收治的8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病患为研究的对象,给予全部病患无痛人流前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全部病患均是一次性顺利结束手术,无任何不良药物反应以及并发症出现。结论临床上,对于行无痛人流的病患,加强对其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病患的紧张心理,有助于推进手术的顺利展开,同时也避免了临床意外事故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妇科 无痛人流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及手术后的风险,阐述康复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全髋置换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总结康复治疗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必要性,强调康复治疗能明显加快此类患者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卧床时间。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流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取28例孕10周以内要求终止妊娠的初孕妇实施人工流产术。结果28例患者经精心的手术护理后,均成功完成手术。结论经临床验证精心的手术护理可减少人工流产术中出血和宫颈管的损伤。也是减轻孕妇痛苦达到无痛人流的目的。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护理措施 妇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内组织残留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清宫术的治疗,对照组实行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96%,对照组则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1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处理上,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重,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最好实施清宫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并预防感染。但是,在不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中,可以给予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不仅效果相对确切,而且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疼痛和风险。

  • 标签: 人工流产 清宫术 米索前列醇 残余处理
  • 简介:摘要对严重的肩关节病损,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有可能同时满足治愈疾病、解除疼痛、稳定关节、重建功能的目的。术后给予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以缓解疼痛。但由于肩关节的特殊功能要求和解剖特点决定了人工肩关节在实施数量和长期效果上仍不能与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术相媲美,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 标签: 人工肩关节置换 患者 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药物人工流产与手术人工流产对育龄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状况展开研究与分析,以便提供相应的临床治疗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我所2010年3月到2015年3月220例药物人工流产和手术人工流产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和分析,共分为两组,即药物流产组与手术流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具体生命体征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结果实行药物流产组的患者与手术人工流产组患者相比,无论在阴道流血时间还是首次恢复月经量方面,都远远高于手术人工流产组(P<0.05),药物流产物患者在第一个月孕酮检测中,有排卵情况要高于手术流产组患者(P<0.05)。结论对我所22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的分析,得出不管是药物人工流产还是手术人工流产,都会给育龄妇女的卵巢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P>0.05)1,因此临床治疗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药物人工流产 卵巢功能 手术人工流产 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3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乳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手术进行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术后转移或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实施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手术,能够避免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发生系列并发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