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D血气针采集动脉做血气分析,了解体内酸碱状态及氧合情况,判断机体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帮助判断呼吸衰竭的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法总结了我院重症医学科1年内所采集的动脉气次数为466次。结果B-D采血针针尖锐利超薄,斜面短易于进针,采血时无需拉动活塞,不会造成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使患者的疼痛程度下降。结论B-D采血针为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针筒内设置足量的固体肝素锂抗凝剂,保证了离子检测的可靠性,且抗凝均匀,不稀释标本,减少了溶血,结果准确。

  • 标签: B-D血气针 动脉采血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日后脑动脉瘤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探究了解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60例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采用脑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方法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动脉硬化的诊断及脑电图异常的程度及其分布与正常人对照,并经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D程度越重,脑电图异常越明显。重度动脉硬化脑电图均异常,以中度和重度异常为主;中度动脉硬化93%脑电图异常,以轻、中度异常为主;轻度动脉硬化78%脑电图异常,以轻度常为主。结论在临床上脑电图可以用来作为帮助判断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并可以评价动脉硬化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脑电图 功能缺失
  •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现已成为神经内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有相当大的帮助作用。TCD在检测脑血管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脑血管病变首先是由脑血管开始,进一步影响到血流动力学,最后才是组织的病理改变。DSA、MRA检查血管病变,CT、MRI检查组织改变,而TCD检查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三者相互补充,不能代替。动脉硬化患者TCD可表现为不同的频谱形态学改变。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TCD是检测动脉硬化必要也是首选的方法,它可对动脉硬化病理程度可做出较为客观评价。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是通过监测患者动脉液标本内的PO2、PCO2、PH、HCO3-等关键指标以及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乳酸、阴离子间隙血液学、或代谢产物等辅助指标,有效反映机体维持内环境并维持细胞功能正常的能力,为临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血气分析对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心肺功能尤为重要。目的探讨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5ml注射器抽取动脉的穿刺成功率分析比较。方法对2014年1到10月份5ml注射器抽取动脉和2015年1到10月份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抽取动脉的所有病例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成功率高于5ml注射器的成功率。结论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能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管造影中的技术应用,以及造影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15例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影像进行重组,以便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主枝及分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15例均能成功的显示各主枝及分支。其中13例患者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7例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扫描前,心率大于85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规整,通过技术控制在心率平稳且小于80次/min的情况下扫描,层共重建冠状动脉三维成像。如扫描中,患者出现心律不稳,将影响重组图像的清晰度,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可逼真、清晰、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细节状况,对冠状动脉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造影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在全身及四肢多发性骨折、复合伤的休克患者抢救中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护理应用,得出结论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可提高临床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成功率。

  • 标签: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 多发性复合伤休克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青少年女性不同体位时左右肱动脉压的差异。方法规范测量120名健康青少年女性坐位、仰卧位、站立位、左侧卧位时的血压。结果平卧位右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左侧肱动脉有差异;坐位左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平卧位有差异;站立位左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平卧位有差异;左侧卧位右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左侧肱动脉有差异;左侧卧位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平卧位右侧肱动脉有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体位可以影响左右肱动脉的血压,临床记录血压测量值时要标明体位和肢体。

  • 标签: 健康青少年女性不同体位左右肱动脉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半年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狭窄程度明显改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下降,双侧大脑中动脉情况明显改善,对比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脑梗死患者 脑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住院治疗的736例患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病例,回顾性研究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736例病人共有782个动脉瘤,完全栓塞者有534个,占68.28%;栓塞95%者174个,占22.25%;栓塞90%者44个,占5.63%;<80%者30个,占3.84%。454例病人手术后3个月至1年给予MRA复查、122例给予DSA检查,其中有160例患者失访,36例患者复发,24例给予二次手术治疗。有42个动脉瘤在进行介入栓塞的手术过程中出现破裂出血,其中14例在手术后进行复查CT发现血肿较大,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给予动脉瘤夹闭术及血肿清除术。疗效(GOS分级)V级(良好)586例,占79.62%;IV级(中残)136例,占18.48%;III与Ⅱ级(重残)14例,占1.90%;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预防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脑血管瘤 介人治疗 微弹簧圈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临床治疗方法及超声彩色多普勒在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41例超声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颈部血管、上肢动脉的病变情况及相关症状、体征和临床相关情况。结果41例患者超声均能明确显示椎动脉存在逆流,27例存在双侧上肢动脉压差异在20mmHg以上,32例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椎动脉逆流情况及病变部位,但对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尚需结合临床其他指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椎动脉血液逆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5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一周内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果5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一周内病情稳定后拔除置管,病人未出现再出血、脑梗死及并发症。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可以更准确更及时为临床提供病情依据,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特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管闭塞症引起的足趾坏死的患者针对性换药及配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加之庆大霉素局部用药再配合多方面护理。结果换药及配合护理后患者坏死部位趾骨自然脱落,创面结痂愈合,未累及其余脚趾,预后良好。

  • 标签: 老年人 动脉闭塞 坏死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跟踪技术在选择不同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时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46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23例。其中A组智能触发点ROI为肺动脉干,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为40~50ml;B组ROI为上腔静脉,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25~35ml。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除了1例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的图像,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主动脉不强化,图像满意。而A组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都强化,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肺栓塞 智能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150例,其中绝经后女性42例。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绝经后女性慢血流组(n=18),绝经后女性对照组(n=24)。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白细胞计数(6.220±1.800×109/L比5.203±1.490×109/L,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6.680±1.701×109/L比3.765±1.583×109/L,P<0.05)、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表明,LVMI(OR1.028,95%CI1.002~1.055,P=0.037)、白细胞计数(OR1.501,95%CI0.011~2.229,P=0.044)。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能参与了绝经女性SCF的发生发展。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绝经女性SCF患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绝经后女性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