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在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建立QC活动小组,分析影响痰标本采集合格率的因素,制订可行性对策并实施,解决住院患者痰标本采集送检率、合格率低的问题。结果QC小组活动后痰标本送检率为90.2%,合格率为82.7%,患者满意度为95.9%,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QC小组的活动形式能明显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是采集痰液标本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QC小组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本文分别从血液样本采集时间,采集地方,溶血标本和检验时间分析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样本采集的生化试验、血液样本采集工作的影响需要抓住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样本采集 生化试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对256份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血的最佳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同侧抽血与异侧抽血、溶血标本与未溶血标本、15min后送检和1h后送检的各项生化指标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采集部位、方法、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检验结果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在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培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500株为检测对象,分别使用微生物分析仪法和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确证试验、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诱导试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试验。比较两种方法在上述试验中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微生物分析仪法的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确证试验、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诱导试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试验检测阳性率略高于常规纸片扩散法,但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均能准确有效地对细菌耐药表型进行检测,但微生物分析仪法检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检测结果。

  • 标签: 微生物分析仪法 常规纸片扩散法 耐药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送检血液标本5062份做为研究对象,将其检验误差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标本检验误差发生情况5062份血液标本中,85份出现检验误差,误差发生率为1.7%。标本检验误差引发因素有血液标本送检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时间不当及溶血等。结论影响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因素较多,临床只有加强血液标本采集管理,才可提高血液标本检验有效率与质量,其对保证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方法 血液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检验标本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采集标本的质控干预,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和正确性。

  • 标签: 检验结果 标本采集 质控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防护护理工作中血液采集和交接中存在的问题,如漏采血、少采血、多采血以及出现问题时同事之间和科室之间的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为了保证病人的血液能及时有效得到检验,在具体工作中,除了要有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循各种护理规范而外,我们还应该多想办法来帮助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方法制定血液标本采集交接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认真严格登记,结果血液检验环节中护理问题明显减少。结论实行《血液标本采集交接登记》记录,可以防范减少血液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登记防范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住院患者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完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标本正确率为98.31%,对照组标本正确率为88.52%,(p<0.05)。结论通过护理对策的实施,保证了血液标本的质量,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错误采集血液标本 常见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规范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SOP),提高动脉血气采集工作的规范性、正确性。方法运用动脉血气分析检验前质量评价系统,对比动脉血气标本采集SOP实施前、后的桡动脉穿刺Allen实验实施率、动脉穿刺一针成功率、穿刺采血后按压时间、并发症(淤青、出血)发生率;消毒待干时间、封闭标本正确率、标本合格率。结果动脉血气标本采集SOP实施后,穿刺桡动脉Allen实验实施率、动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消毒待干时间、穿刺采血后按压时间、封闭样本正确率、显著高于实施SOP前;样本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穿刺采血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实施SOP前(P<0.05)。结论动脉血气采集标准操作程序的实施,提高了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准确性,为医疗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了采血成功率。方法将600例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新生儿热敷足跟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按摩后采集足跟血。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认为新生儿热敷足跟后进行足跟血采集可以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热敷 足跟血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的改变情况。方法将154例献血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采用单份机采血小板,观察组77例采用双份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采集前后血常规的改变情况。结果采集后,两组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均无明显改变(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份机采血小板相比,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更高,余血常规指标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单份机 双份机 血小板 血常规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采血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是否会对血氨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11月1日我科住院期间的20例患者的正常血标本的血氨值和人工溶血后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标本的血氨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标本发生溶血可直接影响血氨测定结果,医护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溶血率,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抽血 溶血 血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标本规范采集培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进行规范采集培训前301257份标本和2017年2月-2018年1月进行规范采集培训后383245份标本进行不合格份数统计。分析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前后对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规范化培训前标本不合格率为0.77%,规范化培训后不合格率为0.27%,培训前后不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而标本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因此,对护理人员标本规范采集培训,保障标本合格,检验结果正确对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检验前质量控制 规范化标本采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中污染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减少中断尿标本的污染,提高标本留取成功率,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科2018年1月—2月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尿标本进行分析统计,对这些标本中的污染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对污染标本的分析统计,发现导致尿标本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指导不到位、留取方法不正确、病人不主动参与、容器易污染等方面。结论对中断尿标本的采集要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尽量避免尿标本在采集过程中污染,降低尿标本的污染率。

  • 标签: 中段尿标本 采集 污染 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3月份我科发生的静脉采血的差错及原因,针对发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12年4~6月发生静脉采血差错由1.2%下降至0.2%。结论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强化核心制度落实,加强沟通及现场监督,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可有效防止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标本 差错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献血者提供精细化的采血服务,提高再次献血率,建立稳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本单位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献血不良反应和重复献血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与血液采集服务相关的可改进项目,并针对相关问题细化服务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精细化服务措施,献血者综合满意度由93.7%提高至98.1%,献血反应率由0.98%降到0.48%,再次献血率由34.5%提高至48.6%。结论为献血者提供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率,对保留献血者能够起到明确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细化服务 采血管理 献血者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采集尿标本对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取我院门诊、住院的患者96例,对每例患者均采集晨尿和第二次晨尿两份样本进行尿沉渣分析检验。对尿沉渣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尿沉渣检验指标显示,白细胞、上皮细胞比较,第二次晨尿阳性例数明显高于晨尿,而变形红细胞、红细胞计数比较,第二次晨尿阳性例数明显低于晨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次晨尿不影响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某些指标的阳性率,建议用于替代晨尿作为尿检标本。

  • 标签: 尿标本 采集时间 尿沉渣检验 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集血液样本600例进行研究,按照送检是否合格分为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分析两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合格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血钾结果低于不合格组(P<0.05)。合格组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结果高于不合格组(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送检过程对生化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为得到可靠检验结果需规范血液标本送检过程。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生化检验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