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关系。 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生化检验的46例择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统一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及检验准备干预。对比患者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点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结果:依据检验结果可得知,除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外,其余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均逐渐升高,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逐渐降低P<0.05。 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延长可对生化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开展相应检验,以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标签: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重症住院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500例ICU住院患者,采用不同采集方式,统计比较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输液同侧与输液另侧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标本 标本采集 重症住院患者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老年人群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岁的患者纳入老年人群组,将18~59岁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采用TPPA、TRUST、TRFIA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为确诊结果结果 TPPA检测老年人群组阳性率为3.69%,高于对照组阳性率的1.23%(P

  • 标签: 老年人群 梅毒抗体阳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风湿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风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8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沉和血液黏稠度,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血液检验 风湿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老年人群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岁的患者纳入老年人群组,将18~59岁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采用TPPA、TRUST、TRFIA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为确诊结果结果 TPPA检测老年人群组阳性率为3.69%,高于对照组阳性率的1.23%(P

  • 标签: 老年人群 梅毒抗体阳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风湿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风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8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沉和血液黏稠度,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血液检验 风湿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检验结果对于风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接受血液检验的50名风湿病病人分到研究组,同时将50名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分到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HCT、ESR、血浆黏度值、CRP、IgG、IgA、IgM、RF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湿病 血液检验 血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重度脂血标本对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及改善方法。方法:本次检验中,观察组标本为47例重度脂血标本(分为两部分),对照组为4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无脂血现象。对两组检验标本进行检验,对比生化检验结果水平;将另一部分的观察组样本进行高速离心操作,随后进行生化检验,同样与对照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除GGT与CK两项指标,观察组ALT、AST、TBIL与Cr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TP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形成对比,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重度脂血标本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可以对标本进行高速离心处理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重度脂血标本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检验结果对于风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接受血液检验的50名风湿病病人分到研究组,同时将50名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分到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HCT、ESR、血浆黏度值、CRP、IgG、IgA、IgM、RF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湿病 血液检验 血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胃癌的检出率(确诊胃癌、疑似胃癌、排除胃癌)、对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检出率(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检出效果(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结果:胃镜下活检对胃癌的检出率、对印戒细胞癌检出率、高分化检出效果都比术后病理检查较低(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的诊断当中应用术后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诊断准确率更高,但是胃镜下活检的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高,能为患者术前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有助于对早期胃癌进行预防与相应治疗。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下活检 术后病理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在 2013年 1月~ 2014年 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炎肝硬化患者 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60例,对其展开肝功能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比发现,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 P<0.05),总胆汁酸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 P<0.05),白蛋白水平较健康组低( P<0.05)。结论 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临床检验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霉素检验方法检测梅素螺旋体的结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梅素螺旋体检查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性。 结果 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的准确性,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LISA 检测的方法对于梅毒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准确率相对较高。这对于临床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在就诊后尽快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 标签: 毒检验方法 梅毒螺旋体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症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6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当作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①CT检查准确率(86.67%)与MRI(91.67%)相似,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准确率(90.00%)明显比CT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75.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RI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91.67%)明显比CT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6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症上,均具有较高准确率,满足临床需求。但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以及软组织造成侵犯方面,MRI表现更佳。

  • 标签: CT MRI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诊断价值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来我院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采集法行尿常规检验,观察组抑制阴道分泌物后再行尿常规检验,统计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检出率(6.52%、4.35%、2.17%、30.43%)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19.57%、30.43%、91.30%)(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有必要在患者检验前防止阴道分泌物流出。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方法:选择本门诊中心于 2018.10-2020.3 月收治的 540 例被猫狗抓伤或者咬伤的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全程共注射 5 针,在接种 15 天之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 结果:在接种狂犬疫苗后, 540 例患者中血清抗体阳性人数为 528 ,抗体阳性率为 97.78% ,对于不同性别之间以及不同年龄之间的患者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 P>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当患者在被猫狗 抓伤或者咬伤后,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后,患者的血清抗体转阳率比较高,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或者性别的患者抗体转阳率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进行尿常规检验的女性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尿液采集;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专业尿液采集方案进行尿液采集。对比两种尿液采集方式下尿常规检验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和长皮细胞等情况,以及对比两种尿液样本的性状。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当中检出白细胞、红细胞分别为3例、9例,蛋白质以及上皮组织均为0,白细胞和红细胞分别占3.75%和11.25%;对照组患者检出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上皮组织分别为15例、27例、4例以及8例,分别占18.75%、33.75%、5%和10%,对比两组资料P<0.05有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尿液样本为淡黄色,没有漂浮物且较为清澈;对照组患者的尿液向本也为淡黄色,但相对来说颜色比观察组略深,有颗粒状的悬浮物,透明度也没有观察组的高,但是存在的差异从肉眼来看较小。结论:在尿常规的临床检验中,检验结果也许会受到阴道分泌物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应当在采集尿液样本之前对分泌物进行清洁,这样才能降低影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临床检验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展开样本测定,由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探究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不确定度各分量,分析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电子天平、玻璃量器、移液器、重复检测相对标准不确定度0.0011545、0.0057733、0.0034640、0.01739965;平板计数方式合成不确定度、拓展不确定度为0.01869263、0.0373852。结论:通过逐一评定电子天平、玻璃量器、移液器、样本重复检测等产生的不确定度可对食品中空场弯曲菌不确定度作出有效估测,对提高检验结果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样本重复检测 玻璃量器 评估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应用药物后的影响和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的对象作为此次研究者,总计有2000例,对其进行生化检验。结果:2000例生化检验对象中有20例对象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发生该种情况的原因均因为药物影响而导致,误差率为0.1%。结论:对受检者予以生化检验,其结果可能因为药物的使用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故在对其予以检查前应当重视对其是够服用药物进行了解,明确服用药物的时间及种类等,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药物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采用四组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分别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免疫电子发光试验法(MEIA)、胶体金层析法(GIA)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四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PCR、MEIA、GIA以及ELISA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6.91%(94/97)、83.51%(81/97)、72.16%(70/97)、70.10%(68/97),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相比,PCR的检测准确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肝病 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