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跨腕关节固定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37 例,均采用 跨腕关节固定器治疗,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与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 7.14±2.03 )周。术后 3 月,掌倾角( 10.92±2.04 ) ° ,尺偏角( 25.73±4.37 ) ° ,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数( 3.61±0.22 )分。术后并发症 11 例,发生率为 29.73% ( 11/37 )。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固定器治疗疗效理想,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推广。

  • 标签: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护理影响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法,抽取了1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康复实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骨固定支架治疗,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以及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固定支架治疗运用到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腿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下肢骨折固定支架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数据计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以及运动独立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骨折 骨盆创伤骨折 外固定支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9月-2022年09月间70例接受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各3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桡骨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可促进骨折愈合,加速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医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软组织外科学是由著名骨科专家“宣蛰人”创立的一个临床医学中的新分支。它是以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脂肪包括结缔组织等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软组织系统劳损性病变引起各种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方法为治疗手段的一门专科学【1】,棍针是由华侨陈伯甫先生带到香港,是以特定的棍状工具刺激穴位来防病治病的方法,治疗的重点在于对筋的治疗。本文中使用到的是由广东省中医院第八届杏林寻宝献宝专家钱卫东等人研发的专利产品-组合型棍针,它是将传统型棍针与艾灸相结合,融中医艾灸刮痧、西医肌肉松解为一体的一项新技术。本人师从中国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宣蛰人嫡传弟子包寒义、组合型棍针发明人钱卫东老师,学习并掌握了以软组织外科学为理论指导的棍针操作技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慢性劳损疾病取得佳效。现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进行系统的疗效观察,总结此项技术的经验和体会。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棍针 宣蛰人软外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儿接受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血液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6.67%<30.00%,χ2=5.455)以及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13±3.32)分<(45.51±3.71)分,t=7.019]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3.33%>73.33%,χ2=4.320)、护理后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76.65±5.24)分>(69.53±4.08)分,t=5.872]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90.00%>66.67%,χ2=4.81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儿的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应用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儿的身心状态,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2月-2022年02月到本院接受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护理要点和价值。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服务中,把握好护理要点,为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服务,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外固定架治疗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满意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肝胆管结石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患者在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批次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62±5.42)min,出血量为(38.54±4.83)ml,住院时间为(4.71±2.42)d,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有效率为93.18%。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手术在60岁以上患者群体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再手术 60岁以上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2021年至2022年间411例接受周静脉治疗的患者。品管圈活动分为问题识别、问题分析、措施制定、实施和监测、效果评估等阶段。运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对引起堵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411例患者,其中堵管发生率为33.16%。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堵管发生率降低至13.4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堵管发生率(P < 0.05)。通过柏拉图分析,识别出引起堵管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未正确冲封管、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等。鱼骨图分析梳理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品管圈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外周静脉治疗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分娩产妇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在产妇宫口全开进入第二产程时,均接受胎心电子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护。对除去真性图形后重合图形的发生情况,自然分娩、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产妇重合图形发生率为26.67%(20/75),自然分娩发生率、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67%、2.67%、5.33%、5.33%,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2±0.43)分,妊娠结局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无创操作更易于被产妇接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胎心 电子 外监护 母体 心率 联合监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纳入104例患者,术式选择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术,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对比对照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前者明显护理效果更加理想,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术患者运用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腹腔镜 左肝外叶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腹疝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8个月内收治的老年腹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腹外疝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腹股沟疝病患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高位结扎术的具体情况进行研讨。方法:选用2021年8月~2022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患,随机分为各35例的两组。对照组病患施行传统手术,观察组病患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病患并发症出现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经治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整体并发症出现率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腹腔镜 单通道 小儿腹股沟疝 腹膜外高位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