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开展结核病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督导随访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出100例纳入研究领域,应用中国结核病控制中心设计的结核病知识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有关结核病知识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患者的结核病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得分为(25.56±4.56)分;不同年龄、学历、病程的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居住地、学历的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院大部分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够,不同学历、病程、年龄的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不同,医院应当根据患者的学历、病程、年龄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

  • 标签: 肺结核 传播 预防 认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结核药治疗肠结核的临床疗效。策略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肠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结果肠结核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被有效制约,抗结核周期为6~12个月,总有效率可达96%左右。结论抗结核药联合应用对肠结核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80例肺结核疑似病例,我们采用了快速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快速检测技术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性高等优势。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样本质量、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应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肺结核早期诊断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本研究为肺结核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率和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快速检测技术 早期诊断 疑似病例 准确性。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痰结核菌可以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给周围人群。该病除少数急性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咳嗽、咯血和盗汗等症状。该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直线上升趋势,就目前来说,人数已达450万,并且人数尤其是耐多药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它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市校园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因此学校结核病的防控迫在眉睫。

  • 标签: 肺结核 筛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病防治科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选取 2015-2019年该地区学校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学校结核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登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学校学生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重点应放在人口密集地, 15-19岁人群,同时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和学校卫生知识普及。

  • 标签: 肺结核 学校 流行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结核诊断指标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及血沉诊断疾病。结果采用血结核抗体诊断,观察组阳性率为63.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硬结直径11--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78.79%。硬结直径>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90.9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CT诊断肺结核,阳性率96.97%。与血沉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独参考某一指标诊断肺结核,均存在误诊或漏诊的风险。临床需将结核菌素试验等各项指标相结合,共同用于诊断疾病,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

  • 标签: 血结核抗体 结核菌素试验 胸部CT 血沉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等特点。结果临床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咯血或血丝痰等症状,胸部CT以肺不张或膨胀不全及渗出或增殖性病灶为主要表现,支气管镜检查以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开口受累显著,多支气管受累患者达81.25%,支气管狭窄者居多,部分患者经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和(或)雾化治疗。结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痰、咳嗽为主,采用胸部CT进行检查,以肺不张、支气管狭窄、支气管壁增厚多见,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可为支气管结核分型提供参考依据,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改善明显。

  • 标签: 肺结核 支气管结核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2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对照组给予结核抗体检测。分别对两组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可知,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远超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肺结核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痰结核菌可以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给周围人群。该病除少数急性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咳嗽、咯血和盗汗等症状。该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直线上升趋势,就目前来说,人数已达450万,并且人数尤其是耐多药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它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市校园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因此学校结核病的防控迫在眉睫。

  • 标签: 肺结核 筛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结核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结核病的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而很多患者对于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并不多,导致很多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针对结核病患者来说,加强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认识水平,积极的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然后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因此,本文首先对结核病进行概述,然后探究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其他护理方式,以供参考。

  • 标签: 结核病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黄斑水肿与玻璃体积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5(P=0.00),A组患者CMT从(403.02±147.70)μm降低到(230.17±21.82)μm(P=0.00),B组患者CMT从(393.96±94.61)μm降低到(236.87±22.98)μm(P=0.00),但观察终点两组患者BCVA和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中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后1个月内出现眼压升高至≥25mmHg(1kp=7.5mmHg)的概率为14.6%,但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均能控制。结论BRVO合并VH病人的ME情况明显优于单纯BRVO,VH可能与BRVO病人ME的减轻呈统计学相关。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并分析了双歧杆菌代谢产物及其细胞中脂肪酸的构成,以探究双歧杆菌代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双歧杆菌脂肪酸存在一定不同,其含量在代谢物中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棕榈酸、硬脂酸、二十四烷酸为各双歧杆菌代谢产物及细胞中的主要脂肪酸。各菌株代谢产物中,棕榈酸与硬脂酸质量浓度比值约为3.00左右;代谢产物无芥酸、二十四碳烯酸等。

  • 标签: 双歧杆菌 代谢特性 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接收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选择4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抗结核药物组合治疗,观察组24例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炎症总吸收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而言,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以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肺部炎症,改善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