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层级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总时长(5.98±2.10)d明显低于对照组(9.38±3.01)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2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住院期间的患者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服务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并与前期未应用时的感染情况与满意率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我院感染科271例患者中,总感染率为27.31%(74/271);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期间,感染科患者294例,感染率为12.24%(36/294)。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患者满意人数为219例(80.81%);经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人数为274例(93.20%)。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54,P〈0.05)。不同科室人员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的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工作满意程度。

  • 标签: 持续质量管理 感染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危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接诊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前以及之后的护理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后,临床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开展之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危重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分甲组、乙组,每组27例。给予乙组护士常规管理,给予甲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评价甲乙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满意情况。结果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91.25±2.52)分高于乙组护士(82.35±2.14)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88,P=0.000)。甲组护士对管理满意度(96.30%)高于乙组护士(74.0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22)。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并使护士对于管理的满意程度增加。

  • 标签: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或者感染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减少患儿发生并发症或者感染,促进患儿恢复,进而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儿科护理质量 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肿瘤科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对专业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今后的治疗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院肿瘤科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我院肿瘤科的护理人员有超过一半的对肿瘤的专业知识没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于不同的年资、经历的护理人员与医生在对肿瘤的病症、防治措施、操作步骤、护理质量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肿瘤科的护理人员对专业的护理知识掌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舒缓护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背景存在差异的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不同。我们应该增强对掌握肿瘤科专业护理知识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内涵并且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满意程度,由此可见,对肿瘤科质量管理与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护士 肿瘤 专科护理 管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质量的风险因素管理,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有效的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方法选取心内科接收的患者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员数量设定为五十九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培训。两种护理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再对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相应的观察与统计。结果通过观察的结果,对心内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医疗人员实施的护理工作,观察组中有一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风险事件,此时可以计算出风险发生率为1.69%,对照组患者中有五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突发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47%。通过风险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由此证明,统计的结果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意义。结论心内科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护理工作开展前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护理工作上的效率。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中心处方管理,提高中心处方质量。方法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中心处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可行性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一个循环周期的管理,使中心处方的质量合格率上升1%,干预率有所下降19.8%。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提高中心的处方质量很有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以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居民普遍就医情况作为立足点,首先解释了医联体和同质化的含义,然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针对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展开了系统、深入的探析,供医护人员参考。

  • 标签: 医联体 医疗质量 同质化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方法提升医疗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医疗设备共75台,在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通过“设备运行完好率”、“设备维修及时率”的比较,对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进行评估。结果PDCA循环实施前,设备运行完好率、设备维修及时率为80.0%和53.3%,实施后分别提升至92.0%和100.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PDCA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疗设备 PDCA方法 维修管理
  • 简介:摘要正常来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人员是老年人,所以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特点,首先病情具有很高的复杂程度,突发状况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这其实也给临床上的护理和用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断改善护理情况、提高用药的安全才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最大的帮助,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其实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护理和用药两个方面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展开论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控制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在医院各个护理单元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同时予以质量考核,对比护理质量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效果。结果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使医院综合质量与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质量的基础,能够促使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控制 实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提高产妇护理质量的方法中护理管理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其的护理质量。方法将在我院展开治疗的500名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对照组进行我院的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特殊的产科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特殊的产科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得到很好的提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妇产科 提高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5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31±5.98)分,对照组为(76.45±3.42)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8.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结论在妇产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效果,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工程项目在社会中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主要是因为医药工程项目对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了非常多的贡献。但是,就目前而言,医药工程项目当中的质量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整体管理效果不佳。对此,本文详细分析基于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 标签: 医药工程 质量风险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对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行品质圈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98例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99例。常规组并未接受品质圈活动干预,研究组则为接受品质圈活动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压疮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发生压疮几率4例(4.04%)显著低于常规组16例(16.16%),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4例(94.95%)显著高于常规组82例(82.8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行品质圈活动干预,不仅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

  • 标签: 品质圈活动 重症监护室 老年危重患者 压疮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之前未进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阶段设为参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实施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阶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将我院运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时间2016年8月作为分界点,分别于2016年3月-7月、2016年9月-2017年1月2个时间段分别随机抽取33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划为对照组,后者划为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管理。观察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门诊和急诊部所收治的168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只对患者进行常规静脉输液处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6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24%,组间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影响显著,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管理干预 急诊 门诊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6例,对照组76例,分别接受常规感染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例数、院内感染管理评分、院内感染管理标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4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评分94.2±0.8分,院内感染管理标准知晓率89.5%,护理满意度90.8%;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12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评分91.7±0.4分,院内感染管理标准知晓76.3%,护理满意度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知晓率更高,院内感染发生例数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