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就所有关于现今互联网时代媒体饱和与影像泛溢的话题而言,只有出奇少的艺术家直面应对讨论这样的问题;与之相应的,老老实实且不去空谈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日常破坏性伤害的文毒也惊人地缺乏——但柏林艺术家兼作家黑特·史德耶尔俨然对两者均有涉猎:她的录像作品近年来常在国际知名的展览空间和双年展展出(如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2012年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 标签: 影像 史德 威尼斯双年展 文本 互联网时代 艺术学院
  • 简介:"HBOX"是由爱马仕集团于2006年发起的一个项目,由策展人本杰明·维尔(BenjaminWeil)策划,每年为4位艺术家提供资金用以创作单频道视频作品,这些作品将在一个可完全拆解及重装的流动放映室内播放。

  • 标签: 放映室 影像 本杰明 策展人 艺术家 作品
  • 简介:谢飞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湘女萧萧》(1986)、《本命年》(1989)、《香魂女》(1992)、《黑骏马》(1995)和《益西卓玛》(2000)等。这些影片秉承现实主义

  • 标签: 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 电影语言 影像 现代电影 导演
  • 简介:城市边缘群体的边缘性表现之一就在于其生活的社会空间受到挤压和扭曲。这种空间的挤压又使得该人群被进一步边缘化。借助影像的直观性、易读性、共享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参与式影像实践可以拓展边缘群体的社会空间,建构其自身的主体认同。城市社区中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拍摄培训、影像创作和影像分享等一系列影像实践活动,来帮助边缘群体积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建构自身主体性的精神空间,从而以这种平民化艺术生产方式扩展和再造了边缘群体的社会空间。但是,边缘群体的流动性以及组织自身资源的相对缺乏也使得这一社会空间难以长期维持。

  • 标签: 影像 视觉人类学 边缘群体 社会空间的生产 社会组织
  • 简介:照片是记忆的载体,往昔的遗物。1839年,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照相机,它旋即被广泛应用于文件建档、新闻报道、家庭留念、社会调查等各个方面,很快变成了一种'观察者的技术',艺术评论家乔纳森·克拉里曾归纳:'照片不仅在新商品经济中,同时也在整个符号与影像版图的重塑过程当中,成为中心要素。'摄影术的传播极其迅速。

  • 标签: 文化记忆 摄影师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的影视发展已六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影像云南"、"影像云南民族"的艺术世界与文献宝库,其中更内涵了宝贵的美学经验、艺术启示,为此做出理论探索、美学检阅,非常有意义。文章基于此,对六十多年来"影像云南"、"影像云南民族"的"三大创作热潮"做出理论分析,对云南民族影像的发展历程、艺术世界、历史功绩、美学价值等做出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 标签: 最高政治现实 社会主义民族 “影像云南”、“影像云南民族”
  • 简介:近几年国际上一些艺术大展不断出现非主流的影像作品,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特殊性'或称'后形象时代',即凭借机械,电子和高科技手段创造出可复制的影像艺术。艺术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复制的转变,早在60年前德国文艺学家和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代表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就有过寓言,他论述

  • 标签: 影像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 艺术作品 瓦尔特 本雅明 手工劳动
  • 简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说新世纪之初有关“网络文学”的讨论还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媒介的相互冲突、融合和指认之上,时至今日,类似的相互关系依然存在,却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元。这几年,文艺评论的表现尤其突出,既表现为媒介对新的评论生态的影响,也表现为媒介对新的评论生态的呼应,可谓相携而行。

  • 标签: 文艺评论 媒体 “网络文学” 互联网 媒介 生态
  • 简介: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在数字和网络技术下形成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之上的新型传播形式。世界进入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通过网络可以同时送达至无数的人,宣传效果佳,受众(观众)达到最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观众 戏剧学 网络时代 信息高速公路 网络技术
  • 简介: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如今是“人在做,机在看。”使用几乎任何一种标配的数码设备写作,不论是以拇指点按着手机,还是以几个指头飞快地在平板电脑上左右移动,或者是十个指头都在联网台式机的键盘上跳动,我们都凝视着屏幕,屏幕也凝视着我们,更准确地说,是它旁边的摄像头感知着我们,设备内部的日志关注着我们,它们的存贮器记录着我们,它们的处理器分析着我们。

  • 标签: 文艺评论 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时代 艺术传播 左右移动 平板电脑
  • 简介:数字媒体是数字计算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数字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传输有了全新的方式和途径,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体验。同时,针对这一崭新媒体而进行的信息设计也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兴奋而又富于挑战的新兴设计领域,体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设计的新特性。本文结合数字媒体的新特性,就基于数字新媒体的信息设计与传播谈了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

  • 标签: 数字媒体 传播 信息体验 信息设计
  • 简介:当代中国摄影和新时期以来的各种思潮和艺术现象有着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本文是对这一历史的以时间为线索的梳理。从回归摄影的本体地位,到走向纪实,再到观念呈现,无不显示出当代摄影具有巨大的思考和言说空间。

  • 标签: 摄影 当代思潮 影像
  • 简介:建党90年无疑将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文艺创作汇聚点,如何凸显艺术精品,需要情感投入和艺术把握的结合。标杆式的创作将标示着创作的质量和发展前景。新近的一批电影在各自的创作上值得进行分析,其中《建党伟业》无疑是具有探析意义的作品,其得失和创作的经验,以及由此引出的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剖解。

  • 标签: 建党 影像世界 文艺创作 感受 历史 艺术精品
  • 简介:技术并非中性。任何技术都具有一定价值负载。新媒体动画技术的数字化和虚拟性。引致新媒体动画在题材、叙事、审美等诸多层面体现出新的创构倾向。奇观对叙事的胜利、现实的遮蔽、仿真的冲动是其主体现.从新媒体动画技术上升到新媒体动画艺术.呈现出规约与创构的张力。

  • 标签: 新媒体动画 文化负载 奇观 现实 仿真
  • 简介: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依赖影院和电视的动画消费模式正在逐渐被网络所替代。本文根据近年来网络和手机动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媒体动画"的范畴和特征。新媒体动画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的跨界产物。"综合媒介"、"混搭"与"视觉多样性"是这种动画的突出特点。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和时代感是其基本特征。对新媒体动画的理论和产业研究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对于动画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数字媒体 新媒体动画 后现代文化
  • 简介:目前对于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特性、艺术特性和文化特性存在明显的理论误读,应当予以澄清。数字新媒体技术改变的是艺术的记录物化语言,而新媒体艺术建构审美意象,传达审美体验的造型物化语言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真正内在地支撑新媒体艺术特有的造型机制的是依托数字化“多媒融合”的“媒体蒙太奇”,而不是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典型表现手法的“拼贴”;新媒体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大众传播媒体,新媒体催生的新媒体艺术也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大众传播催生的大众文化现象。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误读 大众传播媒体 后现代主义艺术 艺术特性 媒体技术
  • 简介:本文以新媒体时期为背景,论述在该背景下建筑审美的转向,并从作品的表达状态创作内因以及创作形式等方面探讨建筑审美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之联系。

  • 标签: 新媒体 建筑审美 转向
  • 简介:人类已经进入移动媒体时代。移动媒体所带来的定位性、移动性与网络性催生定位叙事这一新的叙事方式。定位叙事表现与空间的深刻联系。定位叙事让参与者从虚拟现实重回自然空间,并进一步体验现实的增强;通过叙事"考古"与"陌生化",空间成为地方;在开拓政治空间的同时,微观政治学也不乏总体性的政治视野,并为底层发声提供新的渠道。总体来看,定位叙事还处于文学叙事的实验阶段,但已经展示移动媒体将对艺术形式及现代社会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

  • 标签: 移动媒体 虚拟现实 政治空间 移动性 政治视野 文学叙事
  • 简介:黑白和彩色的对比,跨越时空的对照,不同角度和人生阅历,在同一个空间的汇合,让我们感悟到我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不是时代的旁观者,我们是这个时代进步的参与者,也是这个时代进步的记录者……

  • 标签: 摄影艺术 摄影家 龚建华 时代进步 艺术宫 摄影作品
  • 简介: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欧美学术界引入的“VisualAnthropology”一词在中国被通译为影视人类学,并在影像民族志实践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学科的继续拓展,“影视”这一限定词逐渐束缚了这一学科的多元实践与理论建构能力,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其锁定在工具或方法的学术维度,缺乏与主体人类学对话的理论平台,因此,理应建立影视人类学、影像人类学与视觉人类学三个层次的分支学科,既坚守影像民族志摄制与研究之传统壁垒,又将人类视觉文化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视阈之中,才能为该学科发展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学术道路。

  • 标签: 视觉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影像 学科主体性